当2岁宝宝发烧时,体内水分流失可能加快。家长需观察宝宝状态,通过尿量、皮肤弹性等特征判断脱水风险,并通过科学方法补充水分。
一、判断脱水的关键指标
1.观察尿量与尿液颜色
正常状态 | 脱水征兆 |
---|---|
每日排尿6-8次 | 尿量减少(如4小时内无尿) |
尿液呈淡黄色 | 尿液深黄或呈茶色 |
2.检查身体特征
- 囟门凹陷:未闭合的囟门明显下陷。
- 皮肤弹性差:轻捏腹部或手背皮肤,回弹缓慢(>2秒)。
- 口腔干燥:嘴唇干裂,唾液分泌减少。
3.精神状态与活动量
脱水时可能出现烦躁、嗜睡、哭闹无泪,或拒绝进食、活动减少。
二、科学补充水分的4种方法
1.少量多次喂水
- 饮水量:每15-20分钟喂5-10毫升温水或凉白开。
- 工具选择:使用吸管杯或小勺,避免呛咳。
2.口服补液盐(ORS)
- 适用情况:轻度至中度脱水(如尿量减少但能自主饮水)。
- 用法:按说明书配比,分次喂服,每日总量不超过1000ml。
3.食物补水
- 流质食物:米汤、稀释的苹果汁(1:1兑水)或蔬菜汤。
- 半流质食物:稀粥、果泥,可加入少量盐补充电解质。
4.避免错误补水方式
- 禁用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未稀释)可能加重腹泻。
- 不强迫灌水:若宝宝抗拒,可尝试冰棍(自制淡盐水冻块)或湿润嘴唇。
三、需立即就医的紧急情况
若宝宝出现以下症状,需尽快送医:
- 持续6小时以上无尿。
- 囟门严重凹陷,眼窝发青。
- 呼吸急促、四肢冰凉或意识模糊。
- 补液后仍呕吐或无法进水。
注意事项
- 发烧期间避免穿盖过厚,保持室温24-26℃。
- 补水时注意观察宝宝反应,若出现呕吐可暂停30分钟后再尝试。
-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增加哺乳频率,母乳含电解质更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