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出生体重轻、早产或有产伤的婴儿容易患上维生素K缺乏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是健康的足月婴儿也可能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发出血症。为什么会这样呢?维生素K是一种对血液凝固非常重要的物质,是肝脏合成重要凝血因子的辅酶。它的来源主要通过饮食和肠道内细菌的合成。由于母乳中的维生素K含量仅为牛乳的四分之一,初乳几乎不含维生素K。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细菌较少,合成的维生素K也较少,因此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非常容易患上维生素K缺乏症。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所必需的辅酶。缺乏维生素K会导致婴儿自发性出血症。最近,中国一项针对7个省份的婴儿调查表明,有40%的婴儿存在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这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后两周至三个月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全身多个部位的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或柏油样大便。皮肤和皮下组织也可能出现出血点,表现为皮肤出血点和瘀斑,注射或采血部位出血不止,甚至肚脐会无故渗血。更为严重的是,约三分之二的患儿会合并脑出血(俗称婴儿脑溢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预防胜于治疗。国内儿科专家一致建议,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都应口服维生素K,每天一次,每次2毫克,连续服用10天。母乳喂养的母亲也应该口服维生素K,每天一次,每次10毫克,连续服用10天。这样可以明显减少婴儿出血的病例,甚至可以完全避免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生。这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