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0 23:06:4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简单地说,叛逆期是孩子进入成人前寻求独立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他要独立,要成为拥有个性的自己,发生不听话的自行其是的现象时,被认为是叛逆。如果不让他有这样的叛逆,孩子将无法长大成人。
一、首先,给他独立成长的空间,孩子会在伙伴和同学之间,去调整自己的行为。被过份管束的孩子,会丧失自我调适的机会,往往会成为傻孩子。
二、孩子一旦有了独立意识,会蔑视权威,不懂得这一点,孩子会认为你在蔑视他的成长。独立意识的伴生现象之一就是,要求你与他平等相处。应该是既做家长,也做孩子的朋友。家长的角色要转换。
三、要承认孩子许多时候是对的,许多方面,甚至比大人懂得多。比如,现在的年青人都知道,在自己还是孩子时,在玩互联网、电脑、手机上,家长不如自己懂得多。
四、不要轻易否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哪怕这在你看来是那么不合规则。孩子有孩子的规则,也许他们间的一些规则,就是未来的规则。
五、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哪怕有些孩子在你看来不是好孩子。想想我们自己是孩子时,家长这方面的干预往往是无效的,反而引起反感。
六、不要防碍孩子适度冒险的行为,没有过冒险行为,不会知道冒险有时是人生的需要,也不会具备避险避害的能力。
七、给点阳光就灿烂。对孩子,表扬和鼓励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孩子往往会迎着鼓励的方向成长。呵斥和批评要少,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八、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进入叛逆期前,就该润物细无声,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懂得羞耻、自尊、自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九、一旦孩子已经有了明显的叛逆倾向,并可能带来危害时,首先不要认为是孩子不听话,这往往是家长前期教育行为的结果,想想该采用什么的方法来化解为好,从自己身上多查找原因。
十、既然孩子的叛逆倾向,是寻求独立有助于成长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有些情况下,需要干预。由于过度溺爱,由于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等原因,有的孩子会很娇弱,非常自我。一旦进入叛逆期,很难承受挫折,或者认为一切都会有家长解决,不知真危险是什么。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孩子选择了自杀,我所确知的两例,和此有关。一旦发现有异常表现,要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干预,在孩子不知不觉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悟空先生:拿捏一个人的性格,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两点,基本会判断出一个人属于哪种性格。一是言论,二是行为。因为性格属于一个人,对人与事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受人的心理支配,具有长期牲和稳定性的特点。这种心态麦现出来-的特点,是长期的,一贯的稳定性很强。而不是短暂的,一时一事的激情表现。比如,有些人性格活泼开朗,有些人性格沉静稳重。有些人性格坚强刚烈,有些人性格懦弱老实。人的性格也可以说是,人生百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不仅仅是表现在一个人的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中。对一个人性格的拿捏,或者掌握,主要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有些性格可以从语言上,就可以略知一二,如性格活泼与开朗。有些性格须从行为中,才能彻底见分晓,如性格坚强与懦弱。总之,对一个人的性格,只要从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及行为表现中基本上,就可以完全拿捏到了。谢谢邀请。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
2、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是按照某些标准或特性,将人划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人有相似的人格特征,不同类型的人的人格特征是有差异的。
荣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指向内部叫内向;指向外部叫外向,而且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
3、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特质看作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评价人格的基本单位。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按照个人特质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将个人特质分为三种,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4、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从人类的行为表现中抽出16种根源特质,简称为16PF。
这些人格特质是: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以上16种人格特质,通过不同程度的组成,构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完整反映一个人个性的全貌。
5、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
他认为神经质倾向和内外向为人格的两个因素。并用内、外向和稳定、不稳定这两个维度作为坐标轴,可以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形成四个象限,构成人格结构图,将人格分为四类。
6、科斯塔和麦克雷的“大五人格”
五个人格因素的一般为:
1、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2、责任心:显示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3、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4、宜人性: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5、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和卡特尔的16PF一样,每个人都具有5种人格特征,只是表现在程度有差异。
看是生理性(基因)方面的问题,还是后天环境的问题。
生理性的话需要医学方面的控制,外加家庭环境的引导,历史上有很多出生于暴力甚至是犯罪基因的家庭的人,最终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学者的案例。
如果是环境方面的影响,那么孟母三迁就是好的例子。
不管怎么说,爱是克服一切魔障的解药,让孩子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下成长,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谢谢邀请;我无能为力,好话说尽,武力镇压,该做的都做了,哈哈哈哈人家该怎么就怎么,你说你的她玩她的,拿你的话当耳旁风,动不动就耍脾气,多少人劝说无效,让人好痛苦,谢谢大家谁有好办法告诉我一声,我真的真的没办法………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