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6 09:13:4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任何一种“负面”情绪背后都带着某种未曾被满足的需求,而只有当需求被“看见”并被满足时,我们才会处于平静愉悦的心境之下。对于1岁半的孩子,语言能力尚在发育当中,可能还没办法很清晰地通过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所以会选择用闹情绪这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来告诉父母。这个时期的孩子哭闹发脾气多半是因为生理上的需求未能得到及时满足,其次就是心理上的需求。
家长需要留心观察找到孩子发脾气的源头,找到原因才好对症下药:孩子发脾气是偶然的,还是一天当中频频发生?大多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才会发脾气呢?
生理性哭闹对于生理性的原因孩子发脾气,相对而言,解决起来是比较简单的,那就是照料人对孩子的及时满足,比如宝宝饿了,尿不湿满了,宝宝困了,肚子不舒服了,家长要及时捕捉到信号,让宝宝得到相应的满足,那宝宝情绪很快就会平复下来。
家长在给予孩子照料前可以先抱起哭闹发脾气的宝宝,语气尽量是充满慈爱的:“哦,宝宝生气了啊?怎么哭得那么厉害啊,是不是困了啊?妈妈带你去睡觉。”然后轻拍宝宝的背部,或者让孩子趴在妈妈的胸前,这样宝宝能够感受到妈妈的心跳,通常宝宝会比较快平静下来。妈妈也可以多给宝宝一些温暖的抚触,也会让宝宝比较快平复心情。
避免孩子发生频繁的生理性哭闹,主要还是要靠家长的细心照料,掌握孩子“吃喝拉撒睡”的生物钟规律,让宝宝得到及时的照料,那宝宝自然就会保持舒适愉悦的心情。
心理性哭闹对于心理性的哭闹,家长可能会容易忽略,觉得宝宝有点“无理取闹”,而对孩子由于心理原因所产生的哭闹,也往往更考验家长的耐心。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粗暴制止孩子的哭闹行为,或者不理会孩子,任由孩子哭泣。
面对孩子看似“无缘由”的哭闹,家长可能很容易心烦,家长一定要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再去安抚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带着情绪去苛责孩子:“你怎么老是哭,我都不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这往往只会吓到孩子,让孩子越哭越厉害。而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则等同于“冷暴力”,容易让孩子形成的冷漠人格。
比如宝宝感到无聊了,感到孤单了,玩玩具不顺心等,都有可能会发脾气哭闹。家长要用自己的语言帮助宝宝去表达情绪:“宝宝,你是不是觉得无聊,想让妈妈陪陪你?妈妈没及时留意到你,让你觉得生气了,是吗?妈妈来给你讲个故事吧。”然后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宝宝可以平静下来,那说明家长满足了宝宝的需求。
面对孩子遇到挫折,妈妈也需要安抚孩子:“哦,宝宝哭得那么伤心啊。妈妈看见宝宝搭积木怎么搭也搭不牢固,宝宝生气了,是吗?妈妈和你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说完之后,可以等待宝宝做出反应,通常情况下,孩子的需求被家长正确解读,孩子可能会快速停止哭闹。
我是@六仔妈妈,家长要牢记的是:情绪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无论孩子出现何种情绪,它都是一个信使,在向家长传递信息,而家长要替孩子做好信息的解读,陪伴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忽视、压制他们的情绪表露。家长需要借由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认可他们的感受,再去引导孩子的行为。这个过程也许是充满挑战的,也是痛苦的,也是一个互相修炼的过程,相信孩子在家长的耐心以及正确引导下会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孩子身体不好,容易发脾气,激动,记忆力下降,可能与家长心理素质有关系,一是要看小孩面色要红润有光泽,目精灵活有神,精神集中,二是要对小孩学会欣赏,要宽容,耐心的讲故事。谢谢悟空,谢谢大家。??????
我今年都50岁了,性格还是好急躁,怎么才能使脾气变好呢?
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改变:
首先,要寻找磨练你耐性的事情比如钓鱼、书法、看书。遇事会不在着急。
其次,遇到你要着急的事情,选择避开。比如,你孩子没完成作业,老师叫家长到学校,那么你就请你家的另一位去见老师。避让也是一种遇事不让你着急的办法。
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有些事理解了就不会着急生气了。
~希望能帮到你
幼儿都会有一个性格形成的过程和周期。
所有孩子的人生第一个教师就是带孩子的家长,可能是孩子的父亲、母亲,或者爷爷、奶奶。而性格的形成最关键就在于对周围事物或者事件的思考和认知,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开始于好奇。
他们好奇于父母亲的一个举动,一句语言,一个表情等等,然后在小小的脑袋中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表现在外就是去模仿,接触,尝试。
而父母亲或者家人平时如果是鼓励,赞许,诱导等一些正确的举动,孩子性格就会有胆大,细心,阳光等等一系列正面的反馈,渐渐就不自觉去向好的方面去靠拢。
反之,如果家人平时对幼儿百依百顺,比如幼儿稍稍不满就以哭闹来抗议的时候,家人给的反馈是,“好好好,别哭了,玩具给你买,电视给你看,手机给你玩等等”如此做法,久而久之,孩子就掌握了一个武器,他们知道只要一哭闹就能满足他的小想法,并且他们也知道了这些个家人们都是可以欺负的,大家都会惯着我。
特别现在大多数的小孩都是爷爷奶奶带,小孙子小孙女就是他们的小皇帝,掌上明珠,简直是捧手里怕掉了,含嘴里怕化了,千依万顺,甭说训一下或者打屁股了。而这个时候呢,一直在他小小的意识中无所不依的大人们,周末的时候父母亲回来了,亲热够了之后,孩子开始表现出他的小毛病了,妈妈训,爸爸打,这个小脑袋开始表现出极度的不满,表现在外就是哭的更卖力,闹的更凶残,更有甚者,开始摔摔打打,再有甚者,会动手打父母家人,他们以此来发泄不满。
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意识形成的过程,经历是什么,是经过和阅历,不要说孩子还小,正因为他们小,还是一张近乎透明的白纸,他们的性格的形成就像在这张白纸上描绘一幅画,如果这个时候脾气暴躁,爱耍小性子,喜欢哭闹什么的,就像一幅画只动了寥寥几笔,此时还可以修改,可以重塑。如果放任不管,只会把这幅画弄的越来越糟糕,迟早会毁了这幅画。
所以,幼儿的“第一堂课”,人生的第一导师,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谨记,身教大于言传,以身作则,多多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的言语,多陪孩子互动,陪孩子成长。让父母亲爱的阳光驱散幼儿坏毛病的阴霾。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不仅身体健康,也都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和良好的性格。在育儿这条路上,我们共同成长!
从心理学上说,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第一反叛期。这一时期的孩子逐渐从“我”转为看到外部世界,会意识到自我和非我的区别,同时也会发现外界事物不会以他自己为转移。
于是,他开始不断地从家人身上找答案。具体表现为喜欢对妈妈的话说“不”,大人不让干的事偏要去尝试,一不顺心就哭闹,脾气急躁等。
这时候父母要懂得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耐心细心,用心倾听孩子的话
2,对有些原则的事坚持原则,孩子哭闹只抱着他表示理解,但哭泣停止后还是要告诉他,刚刚他的要求是无理要求。
3,带孩子探索外面的世界。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