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设计,许地山作品落花生的相关资料

admin时间:2024-03-09 15:19:5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落花生教学反思简短

上完《落花生》一课教学反思: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学生对这一中心内涵体会不深;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学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理解比较到。

落花生一课你是如何突出重点的

教学重点:

课文的主要意思是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时把“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和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落花生教案的教具是什么

1、挂图;

2、自己栽培的花生苗;

3、花生果实实物。

落花生教学对象分析

落花生一文主要通过写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议花生的叙述思路,告诉我们做人要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做人道理!

许地山作品落花生的相关资料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第一篇短篇小说《命命鸟》,发表于1921年1月《小说月报.

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教学任务有十分繁重,劳累过度,不幸因心脏病逝于香港。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落花生导入语

《落花生》是许地山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好文章。它的教学过程这样安排:

第一步、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生词,然后划住。

第二步、教师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三步、让学生整体感知,本文讲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四步、师生共同研讨本文主题及写作手法。

第五步、课后延伸,让学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短文。

这就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然教无定法,我们还可以另外设计。

阅读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恰当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巧妙的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直接导入,如《七月的天山》这一课就是直接导入;歌曲导入,如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来引出小英雄雨来;故事导入,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让学生收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出新课。谜语导入,如学习《落花生》一课,直接说出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着白胖子”打一物,学生很快说出谜底是花生,引出课题;图片导入,如《桂林山水》一课,直接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谈话导入,如《蝙蝠和雷达》等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因教材而定,诱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很快地进入角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由题目入手,让学生对课题大胆质疑,孩子们会根据课题提出很多问题,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这时让学生自主通读课文,老师不失时机的出示精心设计的学习提纲,以克服学生初读课文的盲目性、随意性。

读完课文后,让孩子试着概括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开始可能感到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是可以办得到的。

这一教学环节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来探究作者为了表达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按什么顺序将这些材料有条理地组织安排的,也就是给课文分段,概括出段意。这样学生就掌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这一步骤的教学,老师不但要让学生分清段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分,也就是说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分段规律。比如叙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分,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描景的文章可按时间或地点的推移来划分段落。如《祖父的园子》、《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说明文可按说明的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如《新型玻璃》。

总之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掌握分段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四、精读课文,揣摩领悟。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要围绕训练重点逐步精读,特别对重点段落和词句,要反复进行精读,咀嚼,深刻理解和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中心的。进行的方法主要是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好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根据提纲精读感悟。

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是这样设计来学习重点段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5—10自然段,并思考讨论填表: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美丽的幻象呢?要想深入透彻理解课文就要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剖析,而且要通过这些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出丰富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议论,争辩,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课文的各部分,又能掌握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

再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的擦燃火柴?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孩子们讨论的热火朝天。这个问题也为升华中心做好了准备。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和读思议的方法。

如在《新型玻璃》一课中,作者共介绍了五种玻璃,都是介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于是在学习第一种新型玻璃时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而后面的四部分老师提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出示图表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讨论填表,来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顺序上可因文而异,有的采用顺序法,如讲《北京的春节》这一课就采用顺序法;有的可采用变序法,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先讲了第一、三段,最后才讲的第二段,效果很好。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