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2-05 12:12:1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在新课程理念提倡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的背景下,初中毕业升学数学学科的考试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极性评价之一,其考试结果仍然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学习水平,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数学毕业升学考试评价,依然被社会、家长、师生所关注,备考总复习显然异常重要。
数学总复习一直是老师们化精力进行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效率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思想方法系统地复习而不是"妙冷饭"。数学复习课教学过程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系统掌握所学过的知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和改进教学工作,为学生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复习课习题的选择异常重要,正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巩固性。"而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熟练往往通过复习课来实现,而习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又是复习课成功的关键,选择好的习题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以往的复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现象:
1、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保证。
纵观我们毕业班的学生,每位同学历届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精品试题是必备的,本地区的中考模拟试题也是人手一份。学生课下要做老师布置的试卷,课堂上几乎是满堂听老师讲解。这种大运动量的复习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生理上的疲惫、心里上的厌烦和思维上的混乱。面对如此繁多的复习资料,学生一直处于疲于应付各种任务的状态,大量的解题训练会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混乱状态。
2、惯于过程积累,忽视合理分类。
在复习课上分析试卷往往因为时间有限,由于卷面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讲得很快,学生对每部分内容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在这时候的课堂上,教师也不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总认识该讲的讲到了自己就可以放心了;从学生角度讲,许多学生在考前复习时习惯于多做模拟题,而不是对考试的内容做全面的梳理,只做书后的习题,认为做的题越多越好。其实,当大量的信息杂乱无序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分类,在运用时会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种只重视过程的积累而忽视合理分类的做法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3、倾向机械模仿,忽视独立思考。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教师讲解的例题,但课下做题时一旦题目有变或加以综合,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找不到合理的解题方法。这是因为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在复习中倾向于大量模仿各种类型的题目,并寄希望于在中招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题目。长期下去,许多学生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常常很快把题目看一遍,感觉不会做,就急于求助于参考答案或教师和同学。还有的依赖于家教老师,并且认为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可以多看一些题目。其实这种表面的省时省力,换来的是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和刻苦钻研精神的丧失,而独立思考的是数学中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
4、盲目拔高难度,忽视基础掌握。
通过解题方法训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几个月的突击就可以达到的。在数学总复习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丢分比较多的是中等以上难度的题目,所以在总复习常常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而一味地让学生做一些高难度的题目;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明显的盲目拔高现象。这种做法也许对个别尖子生有好处,但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将是欲速则不达。
在复习阶段,如何所学生轻松愉快不感乏味,全身心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同时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我在近几年的初三复习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一、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和积极性。
由于复习课的特殊性,我们在复习中往往比较注重单纯的知识梳理以及知识应用,这样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复习课上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问题的习题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和动机。问题情景的创设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创造条件。
1.设计情景问题,巩固数学双基。
在数学复习课上,必然要梳理以前所学的数学性质,对于这些纯记忆的东西我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习题帮助学生回顾,不仅可以改变复习的枯燥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复习直角三角形性质时,设计问题:如何把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学生通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问题,又起到了复习的目的,学生复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其实在复习过程中,很多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数学问题来梳理。
2.借助教学软件,设计动态数学问题。
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是初中数学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设计反映图形运动的习题,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图形在运动中的变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训练,学生在这方面解题能力有所提高。
二、重视课本例习题的"再创造",夯实基础。
复习课中,习题设计只有紧紧围绕课本例习题,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才能跳出"题海苦战",以少胜多,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对教师业说,必须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对课本例习题进行整合,把握知识的整体性。
课本中每章节的例习题往往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设计的,平时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也都是零散的,因而复习课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按其内在规律或联系串成知识链,形成"合力",构筑起知识网络。所以,在复习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对课本中有关联的例习题进行认真研究,对它们进行重新整合,以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例如复习"实数运算"这一内容时,设计例题:计算,选择此例的目的在于它综合了指数、分数指数、整数指数、零指数幂等意义,可谓题小量大,而且也能使学生对学过的有理数幂的意义有一个完整的回顾。又如,在复习反比例函数时,设计例题:已知点P(m,n)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m,n是方程的两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点P到原点O的距离。在复习过程中,选择此例是非常恰当的,它以函数为中心,并把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串联在一起,建立了以函数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可谓以点带面,多方综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十分有益。
2.对课本例习题进行变式,突出数学技能、方法的本质。
从课本中的某个基本例习题出发,将条件中的数量或图形或关系加以改变,使之产生一些新的题目。进行变式设计重在变中求化,即在变化中体现化归,突出数学的基本方法。例如:已知△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D,DE切☉O于D,求证:DE⊥AC。
此例虽然比较简单,但分析此题过程中进行了条件和结论的互换,图形位置的变换,把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有机结合起来,以不变求万变,万变不离其宗。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我经常选择一些图形变化运动的
习题,而且都是形异实同。从一道题目的不同图形去认识它们的本质,做了题目,评析了题目,还改变了题目,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3.对课本例习题进行延伸拓展,揭示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性。
教材中的例习题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只要教师认真钻研,许多课本例习题都可以延伸拓展,类比迁移,衍生出一些新命题,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复习相似三角形时设计: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上的点,∠B=∠CAD
(1)求证:△CAB∽△CDA
(2)若BC=16,CD=9,求AC的长。
此题可以直接通过两角对应相等证明△CAB∽△CDA;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计算。将此题可以继续延伸:(3)若AC=12,BD=7,求BC的长;(4)若AB=8,BD=7,AD=6,求BC的长。通过对一道几何基本图形的计算题进行挖掘,充分体现了方程思想在几何计算中的作用,学生由此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进行计算的一般方法,是体现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好题。
4.把课本例习题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探索型,体现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年来,开放型、探索型试题是中考命题的新亮点,但教材很少有这类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中对教材中的例习题进行加工、改造,使问题的结论或条件适当开放,由静态情景变成动态情景,将解题模式创设成"探究式"解题模式。
三、设计各种类型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能力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现出来的,数学问题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好的数学问题,更是数学教学中"创新"的载体,在复习中问题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复习课不同于新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正是基于此,在问题设计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所以可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设计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学习,重视发现、形成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或自学来获得,选择阅读理解题可较好的得到体现。此类问题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是认真把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进行归纳、迁移应用,多加联系,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例如设计习题:阅读下面材料:对于平面图形A,如果存在一个圆,使图形上A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不大于这个圆的半径,则称图形A被这个圆所覆盖。对于平面图形A,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圆,使图形A上的任意一点到其中某个圆的圆心的距离都不大于这个圆的半径,则称这个图形A被这些圆所覆盖。
例如,三角形被一个圆所覆盖,四边形被两个圆所覆盖。
回答下列问题:
(1)边长为1的正方形被一个半径为的圆所覆盖,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2)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被一个半径为的圆所覆盖,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3)长为2,宽为1的矩形被两个半径都为的圆所覆盖,的最小值是_________,这两个圆的圆心距是_________。
这类题型主要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手段,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迁移应用,善于联想猜想、借鉴创新,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设计应用性习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而这样的数学课程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从身边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相关联。在复习课中有目的选取一些取材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国情国策、市场经营、社会热点、新闻时间、现代时尚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亲切的应用题,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能引起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事政策,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探索性习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的思想欲望,如果数学课程把握了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学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关键在于数学课程要提供好的内容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做数学"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这种发展,如在复习中,曾设计下例探索题:如图,,垂足为。
(1)当时,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如果存在,求线段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那么当之间满足什么关系时,在直线上存在点,使?
由探索性数学问题的特征可以看出它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思路,解题时总要合情合理、实事求是的分析,要把归纳与演绎协调配合起来,把直觉发现与逻辑推理、运算相互结合起来,把一般能力和数学能力同时发挥出来。因此,通过探索性数学问题的解题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巩固和掌握,而且更加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提高。
4.设计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复习课中可适当地设计开放性问题,题目的综合性不一定很大,如,在"四边形"复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例开放题:梯形ABCD中,E、F、G、H分别是梯形ABCD各边AB、BC、CD、DA的中点,当梯形ABCD满足条件____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数学开放题可以是条件开放、也可以是结论开放,或者是解题策略开放等。开放性问题的显著特征是答案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解答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甚至猜想,展开发散法,经过必要的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解答过程突出了思维的多样性。
5.设计学科整合性习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新课程的内容里增加了一个新的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这个领域不是在其它数学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设计跨学科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解题增添新的思路。在"反比例函数"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例:一定质量的氧气,它的密度()是它的体积()的反比例函数,当时,
(1)求与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时,氧气的密度。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除了要考查学生一些数学知识外,还渗透了自然科学的知识,突出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也突出了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本质。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
第一,数学复习课习题设计应注重重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相互渗透,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而且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训练体系;
第二,数学复习课习题设计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总结,掌握了好的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重通法、重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升华,优化解题思维,在理性思维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以及重新思考和检查解题结果,从而巩固知识和发展解题能力。当然,在复习课的例习题设计所呈现的背景是否与学生的经验联系的更密切一些,设计的习题是否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希望对你有用和帮到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将各种图形组合画出小燕子的基本特征。
2、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感受,培养幼儿作画的技能。
活动准备:
幼儿绘画工具、范例
活动过程:
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画小燕子,以便于提高小肌肉的发达。并让幼儿展开想象力,进行添画
屋檐等等。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
重点:能用三角形等图形画小燕子。
难点:能添画出合理的画面。
流程:激趣——师示范——幼儿操作——评价
引起兴趣:
春天有什么?
一、师示范:
1、画小燕子。
2、提要求:
看清楚小燕子的特征。
二、幼儿操作,师指导:
引导幼儿画出燕子的特征。
重点:能添画出合理的画面。
三、评价:
表扬画的好的幼儿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听小燕子儿歌。
1、观看幻灯片,认识圆形和方形的特征,幼儿边看边说一说圆形和方形的特征。
2、请幼儿为圆形和方形找朋友,将圆形和方形物品摆放在相应的图形的家里,并说一说自己找的物品是什么图形的。
3、送礼物。每名幼儿获得一个图形宝宝,并说出是什么图形。
4、游戏:图形宝宝回家。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教学目标
2、轴对称图形.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加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4、懂得用图形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原密切联系.
单元重点: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图形的平移.
单元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继续学习平移,要把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在内容的编排上先学习对称,再学习轴对称,然后学习平移,单元结束时有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讲,轴对称和平移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通过设计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
1、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轴对称、平移现象、如学生熟悉的基本平面图形、升国旗、抽屉、高空缆车的图片等等.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与平移等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和轴对称现象.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教材中安排了折叠、剪拼、画图等动手操作活动,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提供了平台.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段学习了对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变换打下了伏笔.3、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对美的理解.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
分析,使学生逐步领略图案设计的奇妙,逐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技能,达到“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要求.
第一节轴对称再认识
[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生: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
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师: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的平面图形).
小组合作:学生先猜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大胆进行交流,养生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依据.从而选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你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不用折纸的办法,你还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师:你能画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吗?任选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
师:画对称轴时一般用点来画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学生练习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师:通过对白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
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2题.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第2节轴对称再认识二
[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还记得照镜子的游戏吗?我们来玩玩照镜子的游戏吧.
生:照自己、图形、数字?
回忆通过照镜子的游戏我们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回答出镜子里和镜子外面所形成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两边对称、大小相等、距离相等、方向相反?
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这些特征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
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主题图1半个小房子
1、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
2、借助我们学习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3、如果要你画,你在中一半里都要画什么?
4、出示教材主题图中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的整个房子,他画的对吗?
5、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6、引导学生发现他画的小房子不对称,不对称的原因是房子右下方的长方形与左下方的长方形距离对称轴的格数不一样多.
7、你能试着画出正确的小房子吗?要注意什么?
8、学生画好后总结:房顶左边的三角表距离对称轴三格,右边也要距离对称轴三格,左边墙体距离对称轴两格,右边墙体也距离对称轴两格,大门左右距离对称轴都是1格.
9、出示教材主题图2.你能试着沿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吗?10、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初步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
11、引导学生汇报总结.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⑴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线段的相交点、端点等.⑵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
⑶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⑷按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12、结合方法再次修正自己的作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3页下图.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1、2题.
3、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总结:你有哪些收获?画轴对称图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布置
[
板书设计]
轴对称再认识二1、找关键点
2、找对称点3、描点、连线
第3节平移
[教学内容]平移第25~26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电脑出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图形做平移运动.
图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
它向右或左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
2、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3、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要求,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
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错题,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把两个图形间的距离误解为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平移的方向不对,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关键的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相同的图形.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
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2、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试着把小旗向上平移4格,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平移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向上平移小旗的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向左平移还是向上平移,只是平移的方向不同,方法基本相同.
3、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如正方形的四个角上的顶点.
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第三、连点成形.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引导学生画出两次平移的图形,画完后交流平移过程.
2、完成教材第25页第1、2、3、4题.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平移图形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移
起点移点连点成形
第4节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轴对称、平移?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汇报.
二、欣赏图案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2、图案欣赏.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案.
3、说一说.
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
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4、想一想.
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交流汇报.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
三、设计图案
1、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3、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
四、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3、4题.五、课堂总结:轴对称和平移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轴对称与平移
学生设计作品展示
运用点、线、面、色设计不同美感的星状图案。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星状图案设计方法。2.欣赏作品中、生活里星状纹样的运用,感受其造型美感。3.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剪刀、白纸、彩笔。(教师)剪刀、纸张、相关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2.教师演示用剪刀剪星状,请学生模仿操作。(1)教师示范剪星状——四角星,并讨论:像什么?四角星剪法:①正方形纸对折,呈长方形。②再对折呈小正方形。③以方形纸的中心为轴点,再对折呈三角形。④轴心对边剪去一刀,打开成四角星。(2)教师示范剪星状——五角星,学生模仿剪。五角星剪法:①正方形纸对折。②确定轴点,并沿箭头方向折。③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二折。④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三折。⑤将轴点对边剪下后打开。3.启发谈话。教师提问:①这些是什么形状?②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看到过这样的图形吗?请举例说说。③结合教材第34页中北京人民大会堂顶灯的照片以及油画作品《五角星》,谈谈作品的独到之处。④还有哪些事物的形象是星状的?请相邻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4.欣赏星状图案设计图片,感受星状图案的独特美感。教师:人们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星状图案装扮我们的生活,有星状花纹的窗帘,有星状的相框,有星状的挂钟,有星状的靠垫等等,星状图案使生活里的很多物品都变漂亮了。出示对比图,说说圆形靠垫、方形靠垫和星状靠垫带给人的不同美感。5.讨论星状图案的设计方法。(1)星状图案:可以是五个角、四个角或其他多个角的。(课件演示。)教师:不同造型的星状能产生不同的美感。(2)星形图案边线的处理方法:直边线、弧形边线、粗细处理、虚实处理。(出示图例。)教师:边线处理使相同的造型产生不同的美感。如,直边星状图案体现工整、严谨之美;弧形边线产生动感,柔美而跳跃;粗线处理则粗犷有力,震撼力强……(3)星形图案设计方法:放射状、回旋状;点状、线状、色块等。教师:点、线、面的处理使星形图案更具装饰性。(4)星形图案色彩的设计:单色与复色(同类色渐变、色相渐变)的综合运用。6.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星状图案。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7.用星状图形装饰生活用品,进行星状图案物品展示会。(1)用星状图形可以装饰茶杯、相框、杯垫、服装等。(2)进行星状图案物品展示会。展示作品,并介绍设计意图。8.评价互动。(1)由学生评选最佳装饰奖、最佳制作奖。(2)对部分作业提出修改意见。
体育教案中的圆圈和三角是代表学生和老师的意思,主要体现在教案中的图形和队列队形当中。她是体操教学中学生队列和教师占位的一种区分形式。通常圆圈代表是学生个体,三角形是代表教师的位置。通过这种区分可以使教师和教师以外的人更清晰的感觉到队列队形中学生和老师的位置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观察,了解小鸡和小鸭外形、动态、习性等方面的特征。
2.感受小鸡和小鸭的可爱,乐意亲近和爱护它们。
活动准备
图形宝宝:圆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拉个圆圈走走
2.师:今天,有两只可爱的小动物要去森林野餐,请小朋友一起去。
教师依次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请幼儿模仿小鸡和小鸭的叫声,并观察不同之处。
师总结:小鸡叫声叽叽叽(伸出手指头模仿小鸡啄米)
小鸭叫声嘎嘎嘎(摇摇摆摆走路)
3.师:咦?你们看,它们去野餐不带食物的吗?
4.出示图形宝宝
师:玩了这么久,它们肚子都饿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吧!把饼干放到它们的盘子里,让老师来问问它们喜欢什么样的饼干。小鸡喜欢圆形,小鸭喜欢正方形。
师:刚好,老师口袋里有许多饼干,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吧
5.请幼儿按顺序喂食,注意把正确的图形放在相对应的盘子里。
6.活动结束
师:谢谢小朋友带来的美味点心,小鸡和小鸭今天玩的非常开心。
活动延伸
带上图形宝宝玩图形蹲游戏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