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1-21 21:14:5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安徽省,在近、现代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人士、文学家及革命志士。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些名人。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代表清王朝签订了历史上诸多丧权辱国的对华不平等条约,如《中日修好条规》、《中英烟台条约》、《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中日天津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李鸿章签署了上述一系列对华卖国条约,臭名昭著,被历史学家称为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绝后的奇闻,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左宗棠曾说:"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詹天佑,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美誉!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陈独秀,安徽怀宁(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领导人。主要著作有《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段祺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合肥人,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许世英(1873年——1964年),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沉浮60余载,成为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冯玉祥,(1882年——1948年),字焕章,原名基善,祖籍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王稼祥,原名嘉祥,又名稼啬,生于1906年,卒于1974年。安徽泾县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著有《王稼祥选集》。
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生于1891年,卒于1946年。中国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
胡适,安徽省徽州绩溪人。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他的《偿试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著作有《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等
以上列举了中国安徽省近现代史上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生平简介;当然了,安徽省历史上的名人绝不仅仅是上述几人。由于篇幅限制,作者将不再一一列举,望大家能继续增补,以飨读者。
曾国藩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干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且在治军、治家、治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和心得。许多人都非常佩服他,比如蒋介石一生奉曾国藩为楷模,另外毛泽东同志在早年也曾经肯定过曾国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曾国藩是一个千古完人,他还是有一点点历史局限性的:
一是他毕竟是一位封建官员,他极力维护的是腐朽透顶的清王朝。
二是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尤其是在占领南京以后湘军进行了疯狂的屠杀和掠夺。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存在若干历史局限性,但是太平天国运动毕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前后占领14个省,建立了政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高峰。
三曾国藩一生最推崇的陈朱理学,维护的是封建纲常,在近代是落后的。
四是曾国藩在晚年处理天津教案的时候,偏袒外国传教士,大肆屠杀中国人。在当时就遭到了人们的谩骂和反对。暴露了他所代表的清政府对内专制对外投降的本质。所以当时人们给曾国藩起了一个外号叫做:曾剃头。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事实上在洋务运动进行期间中国依然遭受到列强的入侵,甚至还一度遭受过不那么强的国家入侵:
1865年浩罕汗国的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哲德沙尔汗国。
1871年7月沙俄趁阿古柏势力占据新疆大部分地区之机出兵侵占伊犁。
1873年日本派兵3000侵入台湾,在向清政府勒索50万两白银后撤军。
1883年12月—1885年4月法国由越南侵入我国西南地区及台湾。
1887年葡萄牙诱逼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该条约明文声称:“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结束。
尽管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完全摆脱被列强侵略的命运,不过这并不能证明洋务运动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恰恰相反洋务运动最终以甲午战败的方式宣告破产不能证明洋务运动本身是一个错误,而是证明洋务运动不够深入的局限性。事实上洋务运动在当时的确产生了不少正面效应:
洋务运动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机器织布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新式企业。这些新式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反击了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轮船招商局成功将英国的太古、怡和、美国的旗昌等轮船公司排挤出中国江面。机器织布局用新式的机器织布方式同洋布展开激烈竞争。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人自主创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系列新式学堂,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方面的人才。这一时期京师同文馆曾翻译一系列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36种,大大启迪了人们的智慧。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又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1886年因东三省边防需要而架设了由奉天至珲春的电报线。1887年因郑州黄河决口“筹办工赈事宜”又架设了由山东济宁至开封的电报线。此后电报在中国日益普及起来,与此同时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也开始动工修建,海运也正逐渐替代传统的运河漕运。电报、铁路、海运的发展在和平年代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为与外国商战奠定了基础,在战争年代就会成为运送兵员、武器、粮草以及传递军情的重要工具。
在军事装备方面洋务运动同样取得了一些成效:安庆内军械所自主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此后又成功仿制出当时西方的毛瑟枪和无烟火药。一方面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军工企业通过对西方武器的仿制改进生产出国产新式武器,另一方面大力购进西方武器,终于得以打造出北洋海军这一当时世界排名第七、亚洲第一的舰队。
遗憾的是清政府被成绩迷失了心智:尽管左宗棠率领洋务运动后装备了新式武器的军队收复了新疆,尽管冯子材在镇南关下大胜法军,尽管刘铭传率部坚守住了台湾,就这一层面而言:洋务运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列强的入侵。可在此之后中国就进入了大约十年左右的发展停滞时期,事后证明恰恰正是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日本迎头赶上并最终在甲午战争中让清政府尝到了自己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苦果,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最终破产。这恰恰说明了洋务运动不够深入的局限性——仅仅只单纯通过引入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却不思考如何健全完善自己的经济和国防体制,这样的发展模式注定是要被时代所淘汰的。
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
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统治者在内外各种压力之下,于20世纪初的十年间,逐渐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修改与变革。我们一般把这一时期的法律改革活动称为清末修律。它的主要特点有:
1、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因此,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内容,即成为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
2、在内容上,清末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一方面,坚持君主专制体制及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在新修新订的法律中继续保持肯定和维护专制统治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标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大量引用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使得保守落后的封建法律内容与先进的近现代法律形式同时显现在这些新的法律法规之中。
3、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与不同,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法院组织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4、它是统治者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在保持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既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自古文武双全者,毛泽东主席为第一人。《毛泽东选集》洋洋洒洒,博大精深。同时毛泽东主席是一辈子没拿过枪的军事家,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当之无愧的战略家。所以毛主席为自古文武双全的第一人选。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茫,照耀千秋万代。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要说这个问题,首先得说说“文正公”有什么特别之处。
“文正公”不是一个官衔或者爵位,而是一个谥号,也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文人大臣的最高谥号。文正是什么意思呢?《周书·谥法解》中对文正的解读第一句即是:“经纬天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
仅从这一句就可以看出这个谥号几乎是对一个文臣最高的评价:才华无双德行端正,可谓是文人楷模。也正因为此,这个谥号帝王轻易不给,若是给了,便是社稷之臣。
实际上,“文正”并不是一直是最高荣誉代表,唐代最高的谥号是“文贞”,比如魏征;到了北宋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这才改为以“文正”为高。因此,得到文正谥号的大臣,大多是在宋代之后,我们简单罗列一下。
宋代: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
元代: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五人;
明代: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四人;
清代: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
从历代谥号可见,文正公都是历朝历代的名臣贤臣,数量极少,加在一起四朝才26个人。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范仲淹,司马光,耶律楚材,方孝孺,曾国藩等。他们所在的朝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所作所为也有差别,若要说谁成就最高是不能有一个决断的。
不过这里面最著名的两位,范仲淹和曾国藩,也有人说只有他们两位堪称“文正”。那么我们就简单说说他们的生平成就,至于孰高孰低,大家来评判。
首先是范仲淹。范仲淹的名字可能刚开蒙的孩子都听说过,他不仅是北宋的宰相,还是有名的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脍炙人口,其中饱含的胸襟气度,对家国天下的忧心,更是成为了后世无数为官为臣的座右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范仲淹出身贫寒,却能够潜心学习,27岁中进士,开始入朝为官。从地方官到京官,皆有建树。他在泰州任盐仓监时,见到海堤年久失修,便上书皇帝申请修缮海堤,更是亲率部下奋斗在修堤前线,最终铸成新堤,百姓们交口称赞,称之为“范公堤”,可见民心所向。
入京为官后,范仲淹不改初心,西夏来犯边境吃紧是更是主动要求领兵戍边,在边境建立了坚固的大顺城,把手兵家要地,令敌人如鲠在喉。成为宰相后,范仲淹主持了庆历新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遭到反对而失败,但是范仲淹不得志期间也没有失去本心,反而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岳阳楼记》,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这位千古一相心中都忧君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慧极必伤,最终,范仲淹在调往颍州的途中因忧思过重,积劳成疾,溘然长逝。
纵观范仲淹一生,文韬武略,心系家国,可谓纯臣贤臣之首。所谓“公薨之后,独无余资。君国以忠,亲友以义,进退安危,不易其志。立身大节,明白如是”,“文正”莫如是。
接下来说说曾国藩范仲淹生活在北宋比较繁盛的时候,改革以除弊,为的是国家能够更加繁荣昌盛。而曾国藩则不同,曾国藩掌权时,清朝已经迈入末年,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清代这辆破旧的马车已经摇摇欲坠,曾国藩想做的,是脱胎换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事。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比起范仲淹天资卓绝,曾国藩少时迟钝,在学习方面并不过人,但他勤奋努力,用自己的奋斗弥补了先天的不足。所谓“莫问收获,但为耕耘”,也是他年轻时步入仕途的写照。
曾国藩在清代是三朝元老,做过文官,当过武将,创建了赫赫有名的湘军。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起事,太平天国运动以燎原之势席卷大半个国家,此时平叛是一个难度颇高的任务。曾国藩临危受命,和湖南巡抚张亮基开始办理团练。曾国藩在家乡湖南凭借着各种人际关系,创建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之为湘勇,这就是后来湘军的雏形。
在练兵时,曾国藩“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可见他事事躬亲,敢于使用新式武器,投入了极大的心力,并且筹建了水师。
不仅是军事,曾国藩在治国方面也有自己的思想,“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勇于提出当时清代的问题,直指核心弊端,关注民心。在经济方面重视农业,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还主持严惩贪官污吏,整顿风气,要求官员严于律己。他还用于学习先进技术,主持修造了第一艘轮船,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为晚清人打开了开眼看世界的大门。
《曾文正公全集》公十六卷,内容广博
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评价他为“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同时代的另一位洋务运动先驱左宗棠说他是“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这些都是极高的评价,号文正也是名副其实。
范仲淹忧天下,曾国藩看世界,这两位都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着卓越成就的官员,也都称“文正公”。这两位均是不世之材,孰高孰低,孰功孰过,各人有各人所爱,皆有后人评。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