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5-03-11 17:34:2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207
2020年5月,央视曝光湖南郴州“大头娃娃”事件,涉事产品“倍氨敏深度水解蛋白&无乳糖配方粉”实为普通固体饮料,却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名义销售。长期食用该产品的婴幼儿出现发育迟缓、颅骨畸形等症状。调查显示,母婴店通过虚假宣传误导家长,将每罐售价超300元的饮料包装成高端奶粉兜售。
此事件暴露了行业两大漏洞:
同年央视“3·15”调查抽检多款进口奶粉,发现部分产品存在成分与标签不符、潜在健康风险等问题(见表1):
品牌 | 问题描述 | 风险影响 |
---|---|---|
宝怡乐(Novalac) | PRE段奶粉检测出芳香烃矿物油残留 | 长期摄入或致癌 |
雀巢(BEBA系列) | 1段奶粉含超标香兰素 | 干扰婴幼儿味觉发育 |
诺优能(Nutrilon) | 蛋白质含量低于中国标准 | 影响婴儿营养摄入 |
达能佳丽雅 | 无乳糖配方3段维生素D含量不足 | 导致骨骼发育不良 |
检测显示,42%的抽检产品存在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不符合中国标准,主因是各国婴幼儿营养标准差异。例如,某欧洲品牌铁含量超中国限值80%,可能引发婴儿消化出血。
事件曝光后,政府与行业迅速行动:
2020年事件推动了中国奶粉行业的“透明化”进程:
然而,新兴问题如“代工贴牌”“网红小众品牌”质量参差,仍是监管难点。行业专家呼吁建立全球统一的婴幼儿食品标准体系,从源头保障安全。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