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吐奶和异常吐奶的区别
母乳喂养婴儿时,吐奶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有时会出现异常吐奶的情况。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这两种情况的区别。
正常吐奶的表现
正常的吐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规律的,大多出现在婴儿喝奶后十分钟至二十分钟内,吐奶量不多且能控制,婴儿状态较为平稳。正常吐奶更多的是因为母乳喂养的特性所导致,母亲的乳汁比较稀薄且婴儿吮吸不充分时容易出现吐奶现象。
异常吐奶的表现
异常吐奶则是相对于正常吐奶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吐奶量很大,婴儿连续吐奶超过两次,吐奶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频繁等等。此外,如果婴儿吐奶时发出呕吐的声音,或者吐奶后肚子隆起,身体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时,也需注意是否是异常吐奶。
异常吐奶的原因
孩子产生异常吐奶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婴儿本身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导致,也有可能是被喂过多、婴儿吃奶时速度过快、反胃、过度疲劳等问题引起。针对不同的异常吐奶情况,处理方法也不同。
异常吐奶的处理方法
1.调整喂奶时间和姿势
颈椎扭伤、消化不良等问题会导致婴儿吐奶,喂奶时姿势的改变和调整可有效缓解这类问题。
2.安排时间喂奶
过于频繁的喂奶,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令孩子的生理周期更加混乱,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婴儿的喂奶时间。
3.调整奶量
过量喂奶会加大婴儿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婴儿产生吐奶现象,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需要来适度喂养。
4.检查口腔卫生状况
如果孩子在吃奶时,流涎丰富并容易咳嗽,那么就需要检查一下口腔的卫生情况,如果不干净,会促进婴儿吐奶的发生,应该及时处理。
总结
吐奶并不是疾病,但是异常吐奶需要引起重视。孩子可能会因为消化不良、疲劳过度等原因出现吐奶现象,我们可以从喂奶时间、喂奶姿势、奶量调整等方面入手,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预防异常吐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