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4-17 14:14:4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因为一个人的自信是从内心而来的,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做一些小事情来达到这一点,例如在家中帮忙打扫卫生、照顾宠物等。同时,还要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另外,家长也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此外,家长的行为和言语也会间接地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避免滥用批评、指责、讽刺等负面言辞,多表达爱和认可。同时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让专业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帮助孩子摆脱孤僻、自卑的状态。
我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位家长,其实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问题不怕,怕就怕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对于孩子的习惯培养,我一贯主张用正确的方法引导,用正确的方式训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在盯孩子的作业。
后来,慢慢发现孩子的作业自觉性挺不错,就开始慢慢放手。除了老师要求检查的内容之外,其余的我基本上都不去查。原因有二:其一,我觉得过多的跟踪和监督,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产生有问题父母会解决的心理趋向,从而就不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习很难正真独立起来;其二,给孩子一个自我检查的时空,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从而正真学会学习。
父母之所对孩子的作业盯得紧,原因也有二:一是追求完美,不允许孩子作业上有错误;二是不敢轻易放手,担心孩子作业不认真。事实上,这些都是错误的。
孩子作业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没有错误反倒不正常。过度的监督和要求不但不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会埋下隐性问题:一是由于父母不允许作业出错,孩子每次做作业都会战战兢兢生怕出错,长此以往,会使孩子产生作业恐惧,情绪低落,排斥作业,厌恶学习的心理;二是出现错误还没等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想办法解决,父母就抢先帮助孩子解决,长此以往,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就会慢慢消减,最后完全变成被动学习。这就是为什么盯得越紧学得越差,费的劲越大效果越差的原因。
有家长问:“孩子写作业时若不盯紧就出问题,要么磨磨蹭蹭没完没了,要么态度散漫消极对待,要么错误百出,要么潦草不堪,这该怎么办?”我的观点是:这不单纯是写作业的问题,根本问题是习惯不好。如果不去从培养好习惯上入手,仅靠盯作业,陪学习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
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四个方面:静不下心;粗心大意;磨蹭拖拉;丢三落四。
静不下心。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看书深入不了,随便翻翻,随手一丢;题目没有审清,拿笔就做,涂涂改改;做题图快,从不复查,做完了事;家长、老师的要求答应得很好,但转身就忘。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制定改进办法;跟踪陪伴,鼓励孩子点滴进步;帮助孩子阶段反思和总结,并明确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此坚持,就一定能收到成效。
粗心大意。看不清题目要求,提笔就写;做题过程中漏题,做一半漏一半,漏步骤;题目越简单,越容易出错;疏漏书写格式、标点符号、单位等。我个人以为,粗心不仅仅是态度不端正,根本问题是对知识掌握不熟练,还不能灵活运用。就好比背乘法口诀,记26个英文字母一样,再粗心的孩子也不会出错吧?所以,出错的根本原因是对知识概念是是而非,运用过程似懂非懂,不能灵活变通,不能举一反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己认为答对了,其实答错了。这实际是孩子学习上的漏洞。
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方法是训练。习惯成自然,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是经过不断重复,最后成为一种行为惯性和心理趋向。有计划,有步骤,有反思,有总结,有改进的训练,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训练过程中,家长要高质量陪伴,所谓高质量陪伴,就是陪伴中只做提醒和指导,绝不可缺乏耐心、训斥、吼叫、打骂、甚至半途而废。
磨蹭拖拉。形成孩子磨蹭拖拉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两个是普遍存在的:一是孩子在写作业时受到的干扰太多;二是家长反复不停的督促。干扰太多,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使孩子作业不专注,写写停停,玩玩、看看、涂涂擦擦,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一会问家长,一会儿插嘴说话;孩子有孩子的节奏,家长心太急督促太多,孩子的节奏就会被打乱。孩子跟不了家长的节奏就会慢慢不跟,你说你的,我充耳不闻。改变孩子这一毛病的有效办法还是训练。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改正计划,限定作业时间,训练过程要精心陪伴,但不包办代替,也不妥协迁就;要帮助孩子及时反思和总结,有进步要给予合理表扬,表扬要就事论事,不可空泛笼统。训练要坚持不懈,不可走走停停,更不能半途而废。
丢三落四。管理不了自己的物品;常常忘记这个丢掉那个;用过的东西随手一丢;常找不到自己的东西等。丢三落四现象也正常,几乎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问题,到学校忘记书本,忘记笔盒,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连电话手表、校服都能丢掉。
我也曾当过救火队员,去学校送过书本,求老师帮过忙,但最终还是决定从训练开始。孩子年龄还小,还没有管理自己生活学习的能力,更没有做事的计划、步骤和条理。这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慢慢形成。在训练过程中,家长要及时提醒但决不包办;帮助孩子制定做事计划、列出情单、分清步骤,监督完成;倘若孩子在执行中出现反弹和失误,不要急于去当救火队员,要让孩子体验失误带来的惩罚,要让他为自己的失误付出代价,要让他自己想办法弥补失误。最忌讳一边唠叨,一边救急,反反复复。这样,孩子永远都形不成秩序感和做事有条有理的良好习惯。
习惯训练需要连贯和持续,中间不能出现断节。有人说,一个习惯的初步形成至少需要坚持三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1天定律”。我的经验是,要想真正形成一个好习惯,并且能够将其巩固和发展,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就拿我和妻子培养孩子背诵诗词的习惯来说,做过很多次坚持,但最终都没有形成习惯。真正形成习惯是他上三年级后,每天早上洗完脸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背一首诗。固定时间,固定方式,固定要求,天天如此,雷打不动,坚持了将近三年,已经背了近1000首诗词。现在,这件事不用家长提醒,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且做得自然而然,就像生活的一部分一样。
孩子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身上任何一种不良习惯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训练过程一定是持续的,流畅的,自然的,不能出现断节。一旦出现断节,再想续起来就很困难。即便能续起来,效果也不好。这就好比一根顺滑的绳子,如果出现断裂,再续起来永远都是打了一个结的。
躬耕教育基层,根植学校一线,身兼家长教师,用心用情教育,欢迎网友就这一问题也发表意见。也欢迎网友多多交流!
感谢邀请,如何消除孩子的内心不安和焦虑?
看了题主的特定的带孩子生活方式,造成孩子的内心不安和焦虑,因为孩子现在没有安全感,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里是来自父母给孩子的一种感觉,让孩子体会到一种放心,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和心灵感应。
现在孩子变得这样不安和焦虑,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告诉孩子,父母虽然以前不经常陪伴你,但是从来都关心你,并且告诉孩子,你一定可以的,这之中一定好好陪伴孩子,多给拥抱和抚摸孩子,拥抱是给对方安全感最好的办法,多多说孩子,我们爱你,让孩子逐渐感到自信和幸福,只有感到幸福,孩子才有安全感和不焦虑不安
培养孩子安全感,并不是报喜不报忧,家里有什么事情,把孩子当大人一样,让他或者她了解家里情况,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时候,孩子才更面对现实,并且,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讲解生活,学习,走路安全常识,并且告诉孩子,不管何时何地,父母都会及时的,温暖的,回应你的一切,即使不在身边,心在感应在,这样,慢慢孩子就会有了安全感,也会慢慢消除焦虑。最后说陪伴孩子找回安全感,消除焦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细心,耐心,温馨!
首先感谢邀请!
一个人的生活习性是从小养成的,有人说,家庭条件贫困的孩子,都小气。其实也尽然。
一个人小气是父母在你幼年的教育和言行导致的。我的家庭条件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不贪小便宜,和朋友在一起,要举止大方,不能给人留下小气、贪婪的印象。
所以现在的你要做的不是探究以前的自己,而是挖掘出现在的自己。做人计较的度不要太过了。对于自己重要的人可以相对豁达一点。而那些对你相对来说不重要的人,你可以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的适度维持自己的原则。
其实不是光你一个人敏感自己小气,其他人也一样,只不过你不知道罢了,你能感觉到,已不简单了,尽量改就可以了,你比一边说你小气,一边比你更小气的人强多了,起码你不说别人小气而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就此而言,你不算小气,算大方的。
从现在起,开朗些,阳光一点,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加油!
家庭条件不好,没钱旅游,没钱吃大餐,没钱坐豪车,那你哪儿来的钱,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这种高端群体,上私立学校了吗?
普通孩子,上普通学校,他也没机会接触到高端的生活,他去哪里自卑?
我女儿就是普通孩子,她的朋友圈儿也就是普通孩子,像李湘的女儿天天穿lv,我女儿见都见不着,她想自卑,都找不到自卑的点!
所以你说的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大人觉得孩子自卑,又潜移默化的把这种感受给了孩子。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