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性格哭闹(小孩性格爱哭)

admin时间:2024-03-23 12:41:2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孩子为什么会动不动就哭闹发火?

对于两三岁左右的孩子,他动不动发火可能是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有可能是内心的坏情绪爆棚,他必须得用哭闹来发泄。

曾看到有些孩子因为要吃冰淇淋,但大人在没有和他沟通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孩子吃太多,就咬走了一大口。那这种情况下孩子肯定不愿意了,立马丢掉剩下的冰淇淋,开始撒泼打滚。这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得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找有效合理的沟通方式。

还有一种情况下,家长动不动发脾气,使得孩子心里也有乱窜的小火苗。比如孩子老是拿着他的小玩具去装水玩,弄得一身湿湿的。家长一急之下竟然抢过玩具扔了出去,孩子一看玩具被丢掉,马上就打滚哭闹。

同样的下一次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宝宝就学会了扔东西,踢椅子,推倒一切双手及得到的东西。

或者是太宠爱孩子,不管他有什么要求都满足。可是有一天当他提出一个家长认为非常不合理的要求而没有满足他的时候,他就开始任性哭闹了。

而有些宝宝曾经试过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家长再次不满足他的时候,哭闹就成了他最有力的武器,所以他动不动就以哭闹来要挟家长。所以宝宝为什么动不动哭闹发火,恐怕家长还得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孩子爱哭,又调皮,不听话,怎么管教呢?

对于孩子爱哭,调皮和不听话,首先我们要找到孩子情绪失控的原因,才能对对症下药。

有些孩子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发脾气,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都是非常“幸福”,要什么有什么,一旦父母满足不了他,就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抵抗,要挟父母妥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不能妥协和让步,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脾气。

当孩子无理哭闹的时候,正确做法是把孩子放一旁,不去理他,让他先冷静下来,反复几次后孩子就会觉得,即使自己大哭大闹也没办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哭闹变得没有意义。慢慢的孩子就会不再因为这个而乱发脾气。

每次哭闹后家长记得要去安抚一下孩子,跟他讲讲道理,告诉他爸爸妈妈很爱很爱你,只是不喜欢你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这时候通过道理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般都是有效的。

有些孩子是因为不能接受延迟满足,没法等,想要的东西立刻马上就得拥有,没有就开始哭闹,听不进去话。

这是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帮助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像平时生活中一些小事上,父母就可以让孩子等一等,先从30秒开始,逐渐延长需求时间,记得在孩子做到的时候鼓励和赞美孩子。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发脾气是很正常的现象,他们没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除了上面两个办法外,我觉得可以跟孩子一起读读关于情绪控制的绘本,帮助孩子了解情绪是什么,会带来什么,以及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有什么办法改变孩子撒娇哭闹的习惯?

葡萄老师从事幼教工作二十年,见过很多种撒娇哭闹的孩子,一旦孩子把撒娇哭闹变成了习惯,就不是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孩子那么简单的,一定是家长先改变才有效果。

孩子之所以有撒娇哭闹的习惯,其实说白了,都是家长一手给培养起来的。例如新入园的小朋友,还在适应阶段,如果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不同意,但孩子一哭闹,就同意了,给领回家了。再如到超市,孩子想吃巧克力,家长怕孩子上火,不给买,但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妥协了。

从这样的例子中就能看出,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失去自己的原则,总是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坚持让孩子上幼儿园,对于孩子尽快适应新生活新环境是一件好事,但家长不忍看到孩子的哭闹,即使对孩子成长是对的做法,也放弃了,去迁就孩子。因此,家长先要改变,自己认为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做法不能让孩子的不配合给改变。

再有家长还要改变的是短视的眼光。心疼孩子,看不得孩子哭闹,有的家长还总认为孩子一哭就要被过气了,决不能让孩子哭,于是事事顺从。如果孩子在你眼前哭的苦,你都不让他受,将来他必受大苦,那时社会可不顺从他。

因此,葡萄老师认为要改变孩子撒娇哭闹的习惯,一定先要家长改变,当然,这也不是让家长跟孩子硬来,大吵大闹、武力解决。在《正面教育》这本书中,有一个观点叫“温柔的坚持”,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或者该做的事情不配合时,家长不用发脾气,也不用指责孩子,就是要温柔的高兴的坚持自己做法,不跟孩子妥协。

例如在买巧克力的问题上,家长不给买,孩子就哭闹,家长可以跟孩子说:你要真伤心可以哭一会,走咱们坐那哭,我等你,哭完咱们就走,但肯定是不会买的。如果你不哭,咱们可以好好商量一下,也可以买一点不上火的食品。只要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住哭闹是行不通的底线,孩子触碰无果就会改变。

另外,不管做什么之前,家长要充分跟孩子商量,去超市前商量买什么,从幼儿园接回来商量做什么等等,如果一切都商量好了再做,也会减少孩子因有异议而引起的哭闹现象。而且在跟孩子商量的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商量,更不会无理取闹。

3岁孩子脾气暴躁,稍微不顺心,就发脾气哭闹,父母该怎么处理?

孩子脾气暴躁不顺心就发飙哭闹的原因:

1.溺爱

2.家长无底线

3.学习母亲

本质是没有习得与年龄相符的情绪发泄方式,以及对发脾气哭闹的情绪发泄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重点说一下“学习母亲”这一点,因为在3岁前的孩子,其形成自我性格特点的重要参照对象就是母亲,如果母亲在此时期是暴躁易怒的状态,孩子就会把这种性格特点内化为自己。

至于为什么重点强调是“母亲”,因为3岁前的孩子扔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共生的,并在逐步走出这个认知过程的(这是3岁前孩子的主要成长任务)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了解本质问题只是治标。

是不是感觉有点反过来了?

因为要让孩子学习新的情绪宣泄方式,并且对此深信不疑,这会相对简单很多。

但如果我们一边教孩子这些新发泄方式,而又继续溺爱孩子、无底线容许他的要挟、或者妈妈一边教孩子要好好说话又一边自己很暴躁(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必然是更改不了的。

我家小孩子4周半,总是爱哭,耍小性子。哭腔说话,怎么办才好?

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也就是说孩子爱耍小性子和爱哭这一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是不是孩子一耍性子哭起来?爸妈更容易答应他的要求呢?又或者孩子已经习惯了用哭这种方式来表达呢?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是需要妈妈细心观察得知的。

如果孩子是因为用哭腔,耍性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更容易达到他想要的目的的,那么我们就要微调自己的教育方式怎么应对呢?

例如孩子带着哭腔耍性子,就是想让你给他买那个玩具。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行动来告诉孩子哭闹,耍性子是不可以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怎么做呢?直接把孩子抱离买玩具的产地,并清晰的告诉孩子今天没有买玩具的计划。孩子的哭或者耍性子都是无效的。

在处理的过程中,不要带着情绪直骂或者打孩子来制止孩子的行为。只需要用坚定+柔和的语气,告诉孩子不买玩具的原因和孩子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会得到玩具就好。记住:态度温和而坚定的。

当孩子感受到哭闹,耍性子都不可以打破妈妈的原则,他们就很少再会挑战这个底线了。

另外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用哭腔来表达,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清楚的告诉孩子,这样的表达方式,会让我们听不清楚孩子想说什么。

并让孩子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妈妈听得更加清楚的呢?

当孩子用正常的语调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认可,大声的说:对,对,妈妈最喜欢就是你这样清楚的说话,我听得很清楚。然后再跟孩子握握手,并祝贺,孩子已经学会了清楚表达这个本领。

也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的耳朵要听到清楚表达的说话,如果是带着哭腔的说话的话,妈妈的耳朵会自动关起来,听不到你说什么。

反复多次的提醒孩子,他也慢慢看到自己清楚表达是受欢迎的。那么孩子就很快纠正自己的表达方式了。

以上就是我对您的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