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9 23:22:5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控制情绪。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遇到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时,心理难免生气、愤怒,想不通为什么他不会,他不学.......想一想他是亲生的,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破口就说“你怎么那么傻”“那么笨”之类的伤人话,更不要动不动就体罚,想着打一打就好了,长此以往,不收敛情绪,孩子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会觉得更加孤独。想想孩子还小,可能还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慢慢引导,冷静冷静。
2.家长反思。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家长的映射。所以当孩子不愿学习,态度不端正时,家长也要及时反思自己。是否自己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去关注他的作业、成绩;是否自己平常也不学习,只是玩手机?家庭环境是否和谐有爱,孩子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一般都有一个爱看书的妈妈。
3.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孩子的是非观、价值观尚未形成,需要我们陪伴、指点。这个过程注定复杂而漫长,所以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要有耐心。
4.认真观察,及时沟通。学会蹲着、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聊天,去观察孩子不学习时他在干什么,去分析是什么原因,还要和孩子沟通,听听他的心声,孩子说完后,不论对错,都要在表达心声上予以鼓励,再分享自己的故事,让他有所感悟。
5.要适当地进行现实教育。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现实,去看看那些因贫困、战火、灾难而无法上学的孩子,再去关注历史,再让孩子明白今生之幸,读书的重要性。
6.要订立协议、规则。和孩子畅谈后,要和孩子一定协议,如和家长一起:每天看书30分钟;练字10分钟;分享今天的故事5分钟......若有做到,予以奖励,反之,则小罚。
7.要及时鼓励。孩子是渴望爱的,也是渴望表扬的,我们要及时鼓励孩子。但这个鼓励不是千篇一律,而要有针对性,如:他的努力,进步,表达、书写、音量、坐姿等。
培养孩子就是人生最大的投资,所以要多花心思哦!
不知道您的小孩几岁,因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关键期。当然不是说孩子大了就不能培养了。在关键期内培养相对会很容易,错过关键期就要费力一些。
培养孩子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先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孩子心目中有一个大英雄。当孩子心里有了好的榜样,好的偶像,就会不知不觉中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建议家长给孩子声情并茂地讲或让他们自己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的故事。比如:岳飞、周恩来、毛泽东,曼德拉等。
二,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不要让孩子奔波于各类补习班中,长此以往,孩子怎么可能不厌倦学习呢?让孩子的大脑放松,保持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慢慢就会喜欢上自然,喜欢上学习。
三,让孩子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成长。父母尽量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做家务、一起辩论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不爱学习才怪呢。
四,让孩子时时充满自信。无论孩子考试成绩如何,哪怕是考了个大鸭蛋,都不要责骂、体罚孩子,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从而失去学习、做事的积极性,是非常非常可怕的。要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鼓励为主。其实很多情况下,孩子学习的信心是被愚蠢的家长毁掉的。
五,期中期末复习阶段不要总是催促孩子学习、学习,学习。更不要总是叮嘱孩子要认真审题,别马虎之类的话语。我儿子小学时,我甚至不知道他哪天期中考试,拿了第一名回来我才恍然大悟,期中考试考完了。不在意或装作不在意才是明智之举。
六、让孩子有学习的自觉性可绝对不是家长磨叽或叨叨出来的,而是靠智慧家长在孩子的关键期内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制定一套简单可行的作息计划并严格执行下去,至少坚持21天,巩固49天。让孩子的大脑和身体肌肉适应并习惯这一套流程,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自然而然就不用你天天督促了,这就是所谓的自觉性。
所以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是智慧家长给孩子训练.、训练,再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家长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出来的。
当然,这主要取决于家长你是否能做到一天都不间断,如果做不到,你就不要责怪孩子了。
总之,没有家长的刻意训练和陪伴,让小孩子自己有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是不现实和不明智的。严格说,这些应该是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和影响了,如果再错过这段关键期,再想培养就难了。
愿天下每一对父母都能够用你们的智慧和坚持,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这样做,国家好,你们更好,孩子最好!
对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如何去教育,家长不仅需要一些方法,更需要懂得方法背后的教育教育原理和理念。
要想改变这样的孩子,我的观点是必须要让他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尽到该尽的义务。
先问几个问题:1.你认为孩子的教育中该不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2.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宠的多,还是管的多?
3.你的孩子在心中对你有没有敬畏感?
4.你觉得一个孩子应不应该守规矩,懂规则,担责任,尽义务?
5.当一个孩子比较听话懂事,能够体谅父母,能够承担责任,那么他再会不会好吃懒做?
几个教育观点:1.我们对“不打不骂,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句话理解有偏差。这里说的不打不骂,绝不是连严格要求都不要了。
2.对孩子要严格管理,从小就要在他的心理建立起规矩感,责任感和义务感。遗憾的是,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孩子却被越宠越坏了。实践证明,现在的孩子特别是被宠坏的孩子一定要管,再不管到想管的时候就迟了。
3.凡是那些初高中学坏的,叛逆厉害的,不学习常生事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是小时候没管好。
4.孩子是管出来的,不是爱出来的,更不是宠出来的。当然,这里说的“管”不是指的打、骂、吼,而是指严格要求和必要的约束,必须让孩子承担起他该承担的责任。
请严肃的问孩子几个问题:1.父母早早起床整理房间,做饭,打扫卫生,你凭什么就睡着不起?你有什么权利和资格睡着不起?如果这些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的话,那你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你把自己的学习搞好没有?学习任务完成没有?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应不应该?你是不是家庭成员?是的话该不该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2.父母辛辛苦苦累死累活挣钱养家,你却游手好闲什么都不干,吃好的,穿好的,不满意还发脾气和父母顶嘴,你凭什么?你有什么资格这样做?父母有什么义务去为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服务?
必须把强硬的信号和态度传递给孩子,让他彻底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心理建立起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
划分家庭成员责任1.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勤勤恳恳工作,挣钱养家,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干好自己的工作,尽好自己的本分,勤劳努力,积极上进,模范带头。
2.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认真真搞好自己的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绝不让父母包办代替,即便有些事需要父母帮忙,也要态度诚恳的请求,而不是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父母。
3.在家中,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每个人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任务,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家务劳动,必须全员参与,哪怕孩子只是倒个垃圾,但都必须要做不能袖手旁观。
我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一直都非常严格,他自己的衣物,学习用品等都是自己整理,早上起床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吃完饭自己收拾餐具;参加家务劳动必须承担一份责任。上学能乘坐公交,就绝不去开车去送。
做好阶段性总结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程,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够看到成效的。有些事情必须得坚持,而且有些事情必须得下定决心,不能舍不得孩子,或许你今天的舍不得,正好就是害了孩子。责任明确以后,家庭每个成员都要努力,家长要带着孩子干,干给孩子看。
一个月开一次家庭成员总结评价会。梳理一下各自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效。如果孩子在某些地方做的比较好,就要予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也不要回避问题,及时给他指出来并要求他限期改正。
家长如果认真这样去做的话,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有所改变,也就会在他的心里建立起责任意识,规矩意识。
孩子能够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能尽到该尽的义务,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而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我是一名北大在读博士生,有过7年的中学生家教经验,也接触了上千名初高中生。
遇到孩子不好好学习这种情况,在我所写的《直击高考漏洞》一书中,有详细的分析与解答。
想要免费领取该本书的学生及家长,可以私信,直接回复:领书。我会把书免费送给你。
家长引导的前提首先要明白孩子的成绩为什么不好?是真的没有好好学习?还是不会学习?
其实,对于大多数初、高中生而言,思想上对学习都有了一定的认知,也渴望用学习成绩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但由于学习上遇到大大小小的困扰,没有得到及时疏导与解决,才导致对学习没了信心,索性就随波逐流的放纵了自己。
面对这种情况,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与帮助,而不是一味的说教。
首先,在言语上,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与理解。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的给孩子加油、打气,让孩子不再感到无助。
其次,在行动上,家长要帮助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适时地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向各科老师求助,共同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
以上是我的简短解答,希望能够给家长们提供到帮助,如果有需要领取中、高考冲刺学习方法、学习资料的,私信:方法,免费领取。
有任何问题也可以留言告诉我。
遇到学习主动性差的小学生该怎么办?
关键词:主动性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学习的主动性就是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你本身想去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上课时,会集中全部的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解;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会及时发问;遇到其他同学打扰听讲时,会严厉制止;并能够把老师讲的重要知识,及时笔记下来。2、放学回家后,总是先做作业,然后再干其他事情,决不拖拉;总是认真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时,不轻易放弃,总是努力去解决。3、喜欢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兴趣;学习中,有自己的目标、计划,总是能按计划,有效地完成既定学习目标。自己对照一下,如果你基本达到这三个方面了,那么恭喜,你是一位学习主动性非常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是顶呱呱!
知道了什么是学习主动性,我们继续探索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主要原因。
首先应试教育是造成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应试教育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淘汰式教育,教育对象面向少数学生,而遗忘多数学生;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等诸方面;特别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唯智育的评价标准,“满堂问”、“牵着走”的教学模式以及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的升学压力,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开拓与发展,制约了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样一种毫无快乐可言的教育,既违背了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违背了人性发展的基本规则,也不利于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其次恶劣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对子女不当的教育方式、几乎为零的智力气氛、稀缺的文化修养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些家长是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差不多就“空巢”放养式家庭教育,导致孩子诸多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些家长采取粗暴、蛮不讲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子女的不理解和专制的作风,不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都将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低,对学生的期望值不高,影响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信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宣传,不顾实际地把各种“早教”强硬塞给孩子,过早地耗尽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者就是某些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不良的教学氛围,把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一点点消失迨尽。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影响,用分数这一根“尺”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而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和其它的素质、能力,有的教师甚至缺乏对儿童的关爱、理解、宽容和同情:学生有困难,他若视无睹;学生遭遇失败和挫折,他就会冷嘲热讽。有的教师为了惩罚学生,毫不顾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个别学校甚至缺乏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气氛,一开始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正是在这种恶劣的学习环境下,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还有就是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原因,制约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基础知识薄弱、不良的学习习惯、意志力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以及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中遗留的一些问题等,都会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找到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症结所在,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拿出有力措施和办法,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了,我的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目前大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健全,基本上达到国家标准化办学条件;办学经费、教师培训较有保障,教师工资都能够按时足额发放,有利于教师扎下根来,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促进农村落后地区与城镇先进地区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学校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教育启蒙阶段,也是其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更加能够减轻其学习负担,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积极创造温馨、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理想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琐碎的事情上,都极大地教育、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现在子女个个都是“心肝、宝贝,金疙瘩”,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如果父母不分是非,一味地纵容包庇孩子的缺点,甚至助纣为虐,久而久之,孩子长大成人,就会变得极端自私、冷漠、狠毒、没有责任心,甚至和父母反目成仇。因而,做父母的不仅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用自己的作风,用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整个风度气质去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使孩子有一个积极向上、努力追求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第三、学校要积极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更是要勇于开拓、努力创设更加优质的学习课堂。学校教育本应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除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还将浸润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创设优质课堂,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3、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和设问,在学生思考、理解、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辨别真伪,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4、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真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
第四、关爱孩子生理与心理成长,努力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小学生本来就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快速期,其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都及其强大的。家长和学校要特别注重孩子发育、发展的规律,注重示范作用,强调正能量的养成教育。主动性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也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主动性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主动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最后,家长和老师要充满信心,因为孩子还很小,这个时期的特点决定了,他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只要具备适当的条件,孩子就会很快转变过来;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积极主动学习,家长和老师都肩负重任,只要大家卓有成效的合作,共同付出艰辛的勤奋和努力,就一定可以把学习主动性差的孩子,转化为学习积极主动的好学生!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