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2-19 16:37:4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470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潇洒自在的活着(提问者)
2020年04月20日
关注孩子的性格与遗传基因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平时父母与孩子要多多交流,不过要过于干涉孩子的一言一举,适当给孩子自由,遵从孩子的意愿,多带孩子出去玩,都说:孩子越玩胆子就会越大。
孩子要是不常接触除家人以外的人,不经常出去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不经常和别人交流。
在家里父母又过度保护,担心孩子安全,这也不能玩那也不能玩,磨灭了孩子该有的天性,太过限制孩子,时间长了,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心里阴影,都会导致孩子会有胆小和憨厚的表现。
孩子胆小,比如:上课回答问题时,想举手又不敢举手,真举手站起来回答时,声音又特别小,一方面他怕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一方面他缺乏锻炼,不敢大声在人多的时候说话。
孩子憨厚,比如:偶然和小伙伴玩耍时,别人叫他干嘛,他就会乖乖去做,哪怕是不好的事,他也无怨言,把别人当做自己的"老大"看待,还觉得别人和父母一样会真心对他,还开心的很。
如果父母想帮助孩子改善,首先自己也要反思,有所改变。
每位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正确引导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不要经常打击大,多多鼓励孩子,多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给他需要的关爱。
宸妈日记一则
2015年6月8日星期一晴
今天,宸哥儿终于“闯祸”了。
Mico老师在电话里简单描述了事情的经过:
软陶课上,有个小朋友不由分说,上来就抢宸哥儿的白色软陶泥,宸哥儿先是奋起维护自己的利益,紧抓不放。眼看着小朋友力道越来越大,宸哥儿情急之下咬了小朋友的手。
宸哥儿很愤怒,同时很委屈地向老师反馈:“老师,他连问都不问,上来就抢。”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起上课的其他小朋友的证实。
我知道,迟早会有这样一天。甚至,我曾期盼过类似的事情发生,并想象过他在不可避免的冲突时会作何反应。
我承认,我不希望他怂。今天,他用事实告诉我,他竟可以如此彪悍。
我的宸哥儿,他日常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记得有一次,他在滑滑梯玩得正开心,突然来了几个更大一些的孩子,很快就“抢占”了上梯的通道。他很快就回到我身边,说咱们去散散步吧!我问他:“你不想玩了吗?”他说:“我玩够了,让他们玩吧!”
幼儿园老师给他一颗核桃,他吃一半,剩一半揣在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掰一半放进我嘴里,说剩下一半要带给爸爸一起分享。
他的玩具和食物,只要小伙伴喜欢,他都乐于分享。
曾经,我既欣慰,又担心。他如此温顺谦让,遇到冲突,莫不是要退避三舍了?
如今,冲突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事实证明,他不是怕事的。但是,暴力也非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一次交心地沟通是再所难免了。宸哥儿深知老师向我告了状,回家一路沉默不语。我亦给了他充分的心理准备时间。
到家了,我问:“宝贝,你现在有没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呢?”
我的和颜悦色并没有让他愿意马上开口,开是我继续默许他独处,平静一下心情。于是转身进厨房忙活开了。
准备晚饭的过程中,我抽空悄悄给受伤的小朋友的家长打了电话表示歉意,对方很宽容表示不必放在心上。
晚饭时分,我示意宸爸暂时不提此事,大家平静地吃完了晚餐,之后正式的沟通开始了——
我:“宝贝,来,咱们现在把今天的事情解决一下好吗?老师已经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我了,对于这件事你还有什么补充吗?你可以说说你的感受。”
宸:“是他先抢的,问都不问一句,上来就抢。”当他开口叙述这件事,还是有一些激动,委屈的眼泪湿了眼眶。
我:“我知道,老师也说是他有错在先。但是咱们是否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比如请老师再分配一些软陶泥给他,暴力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哦!本来错在他,但是你却咬了他,这就是你理亏了,知道吗?”
宸哥儿沉默……
妈:“妈妈知道子宸一向都是善良的好孩子,我知道将来也是。今天的事只是让我有一点点意外,不过我觉得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是吗?”
宸:“嗯,以后我会好好说,不暴力。”
妈:“这就对了,那咱们现在买些好吃的一起去看看他好吗?”
宸:“这……就不用了吧?”
妈:“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犯错不可怕,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咱们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去纠正和弥补,明白吗?如果今天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伤,妈妈一定会很心疼难过的,现在宇轩妈妈肯定也很心疼,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你是我的孩子,你犯错,妈妈也有责任,所以,刚才妈妈已经跟宇轩妈妈道歉了,她很宽容,让我不要批评你。事实上,直到现在为止,爸爸妈妈也都没有批评你的意思对吗?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会陪着你一起面对,你看,你犯了错,妈妈先要道歉,但我觉得你有必要当面跟宇轩说对不起。如果你愿意,我们会陪你一起去,好吗?”
宸:“那好吧,宇轩喜欢吃西瓜,咱们买个大西瓜去看他吧。”
妈:“好啊,不过为了表示你对这件事情的担当,买瓜必须用你的零花钱,如果不够,我可以帮你补贴差额,可以吗?毕竟,犯错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宸:“OK,走吧走吧,快点快点。”
妈:“好孩子,妈妈希望你记住,咱们轻易不惹事,但遇到事也不要怕事,只是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冲突。万一做错了,也不要紧,马上去纠正弥补,明白了吗?”
宸:“妈妈,我知道了。”
面对不可避免的冲突,你会希望孩子息事宁人,还是希望他打回去呢?我希望是先礼后兵。
在幼年时期,孩子身边通常都是父母或师长在旁。我会告诉孩子,遇到不公平待遇,先与对方说理,若是不依,再向师长诉说,寻求帮助。
敌不动手,我不动手。若遇到特别蛮横的孩子,而身边又一时找不到可以评理主持的大人时,对方先动手了,不要怯懦,不妨跟他打一架。
要打,一定要打赢。让他下次不敢再小瞧了你,不敢再欺负你。
要打,一定要让他疼,但不能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不准使用“武器”,不准击打头部等要害部位,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不受到伤害。
要打,一定要尽快结束战斗,毕竟“久战”之下,受伤程度不好估量。尽量发出声音和动静,吸引大人们过来解决纠纷。
要打,要敢于承担责任和后果。如果确实是自己做错了,必须如实客观地向父母说明,不能说谎以回避责任。
要宽容,孩子间的纠纷打闹,过后要懂得放下。不要让愤怒和怨恨伤了自己。有些朋友“不打不相识”,宸哥儿自从带了西瓜去看望了被他咬了的小朋友,之后两人奇迹般地变成了死党。那位小朋友在幼儿园是个“江湖义气”很重的“小霸王”,没人敢惹。自那次以后,他跟宸哥儿勾肩搭背,逢人就说:“这是我兄弟,谁要是欺负他,我就打谁!”
所以,性格温顺谦让的孩子,不见得会一定受气!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让具有界线感。属于自己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值得奋起捍卫。
第二,悍卫自己权利的过程,应该注意的分寸和要点必须明了。
最后一点,让孩子明白,只要他是在道理之上,情理之中,父母永远与他站在一起,有了坚实的后盾,孩子才能更具有底气和勇气。
谢邀!
家有“暴脾气”的宝宝,估计会是大多数家长们最想说的话题了,特别是接近三岁的宝宝,自我表达的能力和欲望都更加强烈,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变得更加突出了。
说个我身边的例子吧,闺蜜有个困扰一直想不明白,自己和先生都是温顺和善的良人,怎么就交配出了属地雷的孩子,一点就炸?每次她谈到此处总是一脸想要把娃塞回去重生一遍的不甘心,除了安慰她孩子是来增加家庭人口类型多样性的,我还本着专业精神跟她列举了孩子发脾气的无数种可能:表达能力不足、秩序敏感期、渴望关注、感到挫败、缺乏规则、情绪周期等等,她一一对照后她表示理解,但是依然无法接受这个暴走娃娃的暴脾气。
?无论你不哭泣还是发脾气,我都爱你。尽管很多家长已经尝试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开始用共情等正面管教的方式应对孩子的脾气,但是在大部分家长的眼里,发脾气仍然意味着任性、胡闹、不懂事、被惯坏了……总之对家长来说它是负面的、是令人沮丧的、是亟待解决的,这或许就是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最大的障碍。我们一定要明确,接纳不仅是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技巧,更重要是疏导我们的困惑,换个角度看情绪,它确实没有那么糟糕。
?发脾气是健康的阶段表现
人类的大脑有三个管家——理智脑,情绪脑和自主神经脑,对于外界刺激,情绪脑往往比理智脑反应迅速。而对于3岁前的宝贝来说,情绪脑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10岁以前情绪脑仍然更为强势,一般要到20~25岁以后理智脑中控制情绪调节的前额皮质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对于情绪脑主导的孩子来说,发脾气是健康的情感宣泄手段,大脑发育正常的孩子都是有情绪的,从不表露情绪的“乖孩子”往往是在憋着自己的情绪,这对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反而是危险的信号。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曾指出:8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我国古代中医智慧也提到“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应该适当“纵容”孩子的一点小脾气。
?发脾气是一种信任
有一次,小区楼下的妈妈们聚在一起吐槽孩子的坏脾气,其中有个妈妈说的话让大家都沉默了,她说“真羡慕你们的孩子会冲你们发脾气,一年前我把孩子打‘乖’了,这一年他一次脾气都没有冲我发过,也很少交流,你们可能觉得我疯了,但我真的太希望他再发发脾气。”我们沉默是因为,当孩子不再对我们表露情绪,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也不再爱我们了。
很多妈妈跟我抱怨,孩子在公开场合老老实实,在家里就是典型的“窝里横”,如果孩子的“横”不是特别严重,我倒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一个连自己的窝都不敢有一点点“横”的孩子一定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他对父母是不抱信任的,对自己是否被爱是怀疑的,他觉得只有乖才值得被爱,这恐怕就是父母最大的悲哀。
?发脾气从来没有无理取闹
同事家的儿子一直是个还蛮乖巧的孩子,最近也开始一言不合就闹脾气,前几天逛商场的时候,孩子手里的冰激凌掉到了地上,瞬间就炸毛大哭,妈妈用共情安抚他“我知道冰激凌掉了你很不高兴,你还想吃对吗?妈妈再给你买一个好吗?”赶紧给他又买了一个,塞到孩子手里,结果被一把甩到地上,妈妈极力克制自己想要暴走的冲动,继续通过转移注意力安抚他“你看那边的小火车多好玩啊,想不想试一下”,还是不灵!孩子越沟通越凶,甚至滚到地上撒泼,家长完全搞不清孩子到底想怎么样!结果就把孩子一顿胖揍。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但孩子还真不是无理取闹,冰激凌掉了或许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炸弹其实早就已经埋下,就像前段时间深夜逆行被交警拦下崩溃大哭的男子,让他崩溃的不是被交警罚,而是积压在身上的压力突然爆发了,孩子也是一样,让他发脾气的不是冰激凌而可能是最近家长缺失的陪伴、无理的冤枉或者草率的敷衍,他们只是借着冰激凌在抗诉不满,打了孩子,孩子此刻可能因为害怕而止住了脾气,但是它不会消失,或许下一次糖果掉地上的时候它就会再次爆炸。
?压抑和指责
“你再哭闹,我就不要你了”
“真正的男子汉是不会哭鼻子的,好孩子是不会发脾气的“
家长用威胁孩子或者用标签绑架孩子,让他们觉得被抢了玩具感到委屈是不对的,输掉了比赛感到沮丧是不对的,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感到生气是不对的,因为恐惧和讨好的心理让他们有情绪也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压抑就是在不断地否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也逐渐否定自己,压抑真我,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一味去讨好父母。
但是不把生活的阴暗情绪慢慢缓释出来,终有一天它会长成一只反噬孩子的怪兽。学霸吴某某,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完美孩子“,报送北大,GRE成绩全球排名前5%,拿到波士顿offer,同学中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他任何缺点,然而就是这个“完美”的孩子精心策划,手段极其残忍地弑杀了自己感情很好的母亲,在逃期间,他诈骗、嫖娼极近堕落。压抑到底的人生就像弹簧一样触底反弹,他用最极端的方式撕掉了自己的完美面具。
?忽视情绪,回避问题
小岑抢了别人的玩具,对方家长又把玩具抢了回去,孩子因此哭闹不止,妈妈看到了觉得是自己的孩子不对,就任由孩子哭闹而和其他家长继续闲聊,她说“让他自己哭一哭就好了,长长记性”。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向父母发出寻求帮助的信号,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办,所以哭闹,妈妈此刻却无视孩子的需要,回避孩子面临的困境,孩子不知道怎么错了,不知道要怎么做,能长什么记性呢?他记住的只是“妈妈不爱我了”。
?理性训导,大讲道理
“宝贝,你这样做不对的,妈妈告诉你…”
“比赛总有输赢,这次输了没关系,但发脾气就是你不对了...”
这些话乍一看其实都没错,但是说错了场合就变成了低情商的表现。卢梭也说“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用成人的思维和语言方式和学龄前的孩子讲道理,几乎等于对牛弹琴。此外,在气头上,任何人都听不进大道理,试图通过讲道理缓解暴脾气通常是姿态很好效果很差,沟通的质量70%由情绪决定,30%需要有道理,但是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需要家长看到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而不是通过讲道理把他先推到了对立面。
?无条件地接纳情绪
这里的无条件接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承认情绪是无法消灭的。
贝尔·格里尔斯在《荒野求生》中说:
有时候,负面情绪会突然排山倒海地汹涌而至,似乎要把你湮没,试图阻挡这些情绪反而会让你备受煎熬,正确的做法是,坦然接受这些情绪所携带的能量,利用它来强化求生的决心。
情绪这条大黑狗是杀不死的,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和它相处,活在它之上。
第二,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给孩子一点空间和时间去适当地哭泣胡闹,我们不用去阻止,而是静静地陪伴或者拥抱他们,给他们哭闹的自由和思考的空间,等他们发泄完,自然会平静下来,并慢慢意识到哭闹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允许”是很重要的,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在父母面前表达情绪是安全的,让他们知道“我有情绪,但我依然足够好,我值得被爱”。
?引导合理地表达情绪
允许孩子发脾气,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任性妄为,甚至肆意破坏。孩子的情绪比语言发展要快,他们的情绪困在小小的身体里,不会说话或者词不达意,只能诉诸于最直接的发脾气,我们理解这种原始的方式,但是孩子们需要引导进化,学会用合理的方式纾解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词“觉知”,当孩子觉知到自己的情绪,情绪就被纾解了一大半。当孩子突然爆发脾气的时候,尤其在公众场合,最好先把孩子带到一个安静又安全的环境,让他先脱离旁人围观的尴尬环境,降低他的羞耻感和愤怒感有助于他恢复平静,让他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等他稍加平复,我们再引导或者帮助他把情绪说出来——“失败了,你现在感到很沮丧对吗?”,“可以和妈妈说分享你现在的感受吗?”
我们还要给孩子介绍更多元的排解情绪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跑步追逐、互打拳击,或者来一场枕头大战,各种运动或者健康的娱乐方式都是发泄情绪的手段。
?预防和减少发脾气的几率
情绪就像一个一边注水一边防水的泳池,除了释放也要减少注入,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多给予孩子足够的眼神关注、拥抱轻吻以及陪玩,把容易引诱孩子的危险物品都收起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提供一些选择,让他们的自尊得以发展,培养他们的能力感,让他们体验成功和挫折,丰富他们的生活,孩子发脾气的概率就会随着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经验积累得到改善。
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是因为大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决定我们对他的态度,影响我们对他做出的行为,进而激发他的情绪。对待孩子的脾气,有一个办法是通用的,那就是保持耐心,很多时候不是耐心没用,而是我们的耐心还远远不够。
欢迎关注公众号“旺宝家”,这里有海量的早教资源免费下载,还可以跟旺宝爹妈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儿哦~经常带出去人多的地方和人接触,时间长了,接触的人多了就好了。
我家老大小时候爷爷奶奶带,村里基本上没有小孩子。别人家孩子都父母带都在外面,就算老人帮忙带也是在外面。一个村里就她一个小孩子,那时候她也不喜欢说话,怕陌生人,有时候陌生人逗她玩就哭。后来有了小的,想着自己带算了。就带身边了,性格慢慢的好了很多,喜欢和小孩子一起玩,陌生人和她说话也不会害怕了。
小的因为一直自己带,接触的人多,也经常带出去玩,加上有姐姐,性格开朗,感觉特别聪明。我老公经常夸小的聪明,说大的傻,我并不这样认为小的比大的聪明,因为小的有大的教。大的会教小的唱歌跳舞玩游戏,大的小时候一个人,根本没人一起玩。
对于孩子这种性格,就是要有人和他一起玩。
在我的眼里,孩子只是她自己的,真实的自己。所谓的优缺点,只是我们成年人给的标签。
她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应生命的召唤,借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是做他自己的。不依赖我们的评判,我们的喜好而活。
在心理学来讲,没有优点,也没有缺点,只有特点,特质。
所以,我们先看到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完整的人。这些所谓的优缺点,都是她的特点,都是她的一部分。有了这些部分,才构成了他的完整的生命。完整,真实,合一。
这些所谓的优缺点,是我们的评判,带有我们成年人的喜好的成分。我们认为好的,叫优点;我们认为不好的,叫缺点。但,我们认为的,未必是对的,未必是事实,未必接近真相。
所以,我们拿着自己的这把尺子,去衡量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有着独立的生命意志的人,那就不妥了。
孩子,她就是孩子。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成就了这份美好的缘分,我们只需要爱她,就够了。
无条件的爱,陪伴。
为自己、孩子,以及这份缘分,加油,点赞,感恩。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