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孩性格培养目标(一年级小孩性格培养目标怎么写)

admin时间:2024-02-16 22:17:1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一年级孩子需要培养哪些习惯?

一年级孩子需要培养哪些习惯,需要分分类,否则诸多内容很容易堆砌在一起,根本无法着手实施。下面我列一份表格,供家长参考:

上述表格,是我在研究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按照分类培养的原则,家长可以把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和健康习惯融入到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中,每天在做亲子陪伴,以及做亲子阅读和游戏,辅导孩子学习时有针对性着手。

有些家长可能会找借口,说自己工作忙顾不上,但我认为对孩子进行好习惯培养,最考验家长的责任心,你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忙吧?如果你不主动安排育儿时间,你永远都没有机会去培养孩子好习惯好品质。

如果你细观察会发现,我把习惯养成内容做了二级分类,并且对每一小项习惯养成内容给出了基本要求,这样就为家长提供了参考依据。当然,这份表格中的内容并没有考核标准,而是靠家长自己去评估实施情况。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育儿需要靠家长发挥聪明才智,如果你真的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那么不妨也像我一样,自己认真做一份习惯养成表格,结合自己家庭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务实一些。育儿重在做,而不是大脑空想,更不是单纯靠嘴说,榜样作用要发挥好。

我是一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孩子上课老爱调皮捣蛋,该怎么教育

孩子调皮是天性,但很多时候父母都不知道拿孩子怎么办,当遇到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呢?家长要如何读懂孩子的心思,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呢?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这些小捣蛋鬼们总是不分时间场合,做出一些令人头疼和气愤的事情来,顶嘴、打人、摔东西、磨蹭、年龄倒退、屡教不改.......遇到这些恼人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01爱顶嘴

事例:晚上,爸爸要求正在看电视的乐乐上床睡觉:“乐乐,关上电视,该去睡觉了。”“我不想睡觉!”“听话,快去睡觉!”“凭什么要我现在睡觉呢?”“因为你已经看了很久的电视,现在到睡觉时间了!”“可是我还没有看够。”“马上回到房间去睡觉,就现在!”“我不要,你和妈妈也还没有睡呢!”乐乐抗议道。

潜台词: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了,我讨厌父母的权威,我要反抗,争取自己的权利。

解析:孩子开始顶嘴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小想法,在与父母的争论中,他知道如何利用说话技巧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粗暴的命令或强迫孩子去做事,而是需要换一种方式。

坐下来和孩子友善地谈一谈,鼓励孩子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让孩子觉得被尊重、被平等对待,然后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激励,让孩子认识到胡搅蛮缠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02打人

事例:周末妈妈带着天天去儿童乐园玩,天天发现自己喜欢的小木马在其他小朋友手中,他试图上手去抢,但是没有成功,就把正在玩玩具的小朋友推倒在地,被推倒的小朋友吓得大哭起来。天天妈妈十分无奈,制止、批评、甚至打骂,各种方法用尽,孩子怎么还是屡屡出现暴力行为呢?

潜台词:小木马在别的小朋友手中,我想玩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只好通过“抢”和“推”这样的行为来达到目的。

解析:孩子总是渴望通过最简单的方法使自己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在屡次借助暴力行为达到心理预期后,他们就容易习惯性的打人。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中存在暴力行为,孩子学会了模仿;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偏差;父母对孩子太过溺爱等等。

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家长应当及时制止,让孩子冷静下来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然后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尊重别人,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沟通时如何正确使用肢体语言。

家长还可以通过一些换位思考的小游戏让孩子明白打人的行为会伤害到别人,是不受欢迎的。当然啦,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加强对自我的情绪管理,不在孩子面前攻击别人。

03屡教不改

事例:5岁的博文是个小车迷,他收集了大大小小的汽车模型300多个。但是博文有个令妈妈十分头疼的行为,就是喜欢把模型到处乱放,餐桌上、沙发上、卧室的小床上、衣柜里......遍布家里的每个角落,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大吼:“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东西不要乱放,快点收起来!”但是下次博文依然会这样做。

潜台词:我违反了妈妈制定的规则,却能成功引起她的关注,她因为我愤怒,并且拿我没有办法,这令我很满足。

解析:“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句话在有孩子的家庭中经常听到,我们还总听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太皮,不长记性。这证明父母之前无数次的劝说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孩子的不良行为也没有得到纠正。

这个时候妈妈不能光说,而是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了。当博文不愿意约束自己行为乱发东西时,妈妈要维护制定的规则,比如可以准备一个柜子用来存放孩子的收藏,并告诉孩子如果你有把模型整理好的能力,你就享有对这些模型的处置权,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由爸爸妈妈来保管,我们尊重你的选择。

04年龄倒退

事例:豆豆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相比同龄的宝宝她早早地就学会了爬、站立、走路,两岁多时就能完整地说出一整句清晰的话,还能独立完成很多事情,爸爸妈妈都为她感到骄傲。在豆豆四岁的时候,她的妹妹出生了,豆豆的行为变得古怪起来,她央求着妈妈喂饭,自己没有办法穿脱衣服,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尿裤子,爸爸妈妈不能理解,明明之前熟练掌握的技能现在怎么一下子都不会了呢?

潜台词:爸爸妈妈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新出生的妹妹身上,什么都不会的妹妹夺去了爸爸妈妈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我变回小婴儿就可以重新获得关注。

解析:爸爸妈妈对“老大”关注度的下降势必会造成一些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尤其是心思细腻的孩子。

首先,我们应该接纳和理解孩子这种行为,在能力范围内温柔地对待她,尽量去满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依然像以前一样关心她。

其次,不要强调“大宝宝”"小宝宝"的概念,告诉她妹妹的出生并不会让她失去大家的宠爱,爸爸妈妈对她们的爱是一样的。

平时还可以让她帮忙照顾妹妹,这样不仅能舒缓孩子的情绪,增进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让孩子在帮忙的过程中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05摔东西

事例:小彤是个两岁半的宝宝,每次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就喜欢摔东西,无论是玩具、吃的还是水杯、饭碗,只要是手边能拿到的物品,就会狠狠扔出去。家里的大人们对此表示,这个小家伙火气太大了,真是拿他没办法。

潜台词:我很生气,我要通过摔东西让身边的人注意到我,意识到我真的生气了。

解析:对于还在学步期的孩子来说,触碰和摆弄生活中的物品是有必要的,他们通过“摔”这个动作去观察物品,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将家中易碎、贵重的物品放到孩子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

待孩子长到二岁半后他们开始逐渐掌握控制能力,家长就可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了。

而事例中的小彤则是通过摔东西宣泄自己的情绪,引起周边人对自己的注意。家长首先要弄清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如果孩子是无理取闹,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等孩子冷静后再给予一些正面的引导,告诉孩子要爱惜物品,摔东西是不对的,并告诉孩子解决事情的正确办法。

06磨蹭

事例:每天早上都是最令吴迪妈妈头疼的时刻,因为她要不停地督促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饭、穿衣服、出门,而无论她怎样着急,吴迪总是磨磨蹭蹭的,以至于每个早上都搞得自己很疲惫。

潜台词:通过磨蹭的行为我可以占据心理优势,让家长为我团团转,还不用承担责任。

解析: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被爱磨蹭的小孩折磨到精疲力竭的经历。摊上个慢吞吞的孩子,真是急得上火。

孩子在磨蹭的过程中其实是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移到了家长身上,比如事例中的主人公吴迪小朋友就是利用了妈妈怕自己上学迟到的心理。

那么面对爱磨蹭的孩子有什么好办法吗?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一个闹钟,向他们说明不再负责叫他们起床,如果因为他们的拖延造成上学迟到,那他们要负责自己向老师解释原因,当孩子在经历过这些尴尬处境后,就会意识到掌握时间的重要性了。

一味的要求孩子顺从或者凡事都包办代替并不能解决问题。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尊重孩子,适度放手,多些鼓励和激发反而会得到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培养小孩的好性格?

我是若水:专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等,专注悟空问答。欢迎关注!

古希腊哲学家亚历士多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无数的行为活动中凸显其性格的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作为父母,应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作为父母,不能控制孩子,也不能让孩子控制父母。要想孩子性格好,父母首先应该清楚: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养教育孩子既是义务,也是责任;没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权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让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要给孩子做好表率。父母也不能做口头上的发号施令者,而是参与到孩子具体的学习生活活动当中去,和孩子一起做事,一起探究,一起思考,一起分享。

学校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是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受玩小动作,孩子做事粗心大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做事、做作业拖拉,孩子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专注度不高等,都是客观而真实的存在着。什么是好学校?悦纳自己的就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校长?有办学思想的校长就是好校长。什么是好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我们每个人高矮不一、美丑不等、各有所长、五光十色、甚至千奇百怪,一个好的学校就是绝不大惊小怪,无论怎样,都统统接纳。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这就是教育的内涵;这就是校长的担当,这就是老师的作为。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无论是家长、校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是既能享受得了幸福,也能担负得起苦难。良好的教育,并不会帮我们免除人生的苦痛,但可以决定我们的态度,教得我们应对的方法,直面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结果。假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的性格上,如此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相信,未来的孩子,性格上一定是坚毅的孩子,一定是果敢的孩子,一定是规矩的孩子,一定是自有作为有担当的孩子,一定是既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一定是宠辱不惊的孩子。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

若水---2019年7月22日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心理特点是什么?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授课注意什么?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校生活、学习的兴趣的好感与热情,如果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就会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使本来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的他们失去这份热情,就会对学习埋下厌学的心理,对他们今后的全面健康成长影响就会很大。所以,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快乐的学习,作为老师就必须全面了解与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规避问题,才能达成高效的教育效果。如下是我们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成果和老师应该注重掌握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心理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4、一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有些同学在课的后半段要么发呆,要么玩橡皮、铅笔,要么乱动、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就需要教师更智慧的去分析和琢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等。

5、一年级的学生在思考能力都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6、一年级的现实总是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还记得这样的场景,课间总会有很多孩子围绕在一年级老师的身旁,问这问那,说着说那,很温暖,也很幸福。

7、一年级的现实总是表现欲强很强。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的热情特别高,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有的把手举得很高,有的站起来抢着回答,还有的为了回答问题急得嗷嗷叫,我们老师要注意在规范孩子一些习惯的同时,呵护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欲,因为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很有益的。

8、一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所以教学时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符合儿童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

9、一年级的现实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等等。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他们虽然能够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

10、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

二、面对一年级学生,老师在教学中不得不注意做好的几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

2、养成几种基本的学习习惯。

3、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要在“细、实、活”上下功夫,力求收到较好的成效。

孩子一年级该如何培养习惯?

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容易,当然习惯的改正也不容易。

人之所以会做一件事,无非就两个动机:获取快乐或者逃避痛苦。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不例外。

作为家长,很多人喜欢用长辈的权威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某种意愿来做某件事或者养成某种习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简单高效。孩子不听话,就会受到惩罚,孩子为了逃避痛苦,就只能就范。但是这种习惯如果是带着怨恨养成的就会为未来带来隐患,如果以后的日子,孩子发自内心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和自己的内心达到了谅解,那一切都是美好的。这也是很多孩子长大成才了都感谢父母或者老师当初的严格教导。但是,如果这种怨恨得不到自我谅解,等有一天他可以自我做主,反而可能会加倍回到过去,现实中这些例子也比比皆是。

换句话说,其实最有效的还是从获得快乐入手。也就是说孩子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你要让孩子知道,并且这个理由对他来说是快乐的或者向往的。当然我知道找到孩子的需求点或者痛点不容易,需要父母或者老师有耐心,有知识,甚至有见识等等。所以说这种做法对家长或者老师来说,要求很高,但是效果确是很好,也很长久的,这也是说为什么很多孩子能对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由衷的佩服,那是他们以身试法在教会孩子做事的逻辑,这就是文化或者家风的传承。只不过很多人觉得提升自己太麻烦,效率低不采纳。

凡事,外因要由内因起效果。利弊分明,就看各位家长自己的选择了。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