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学习好但性格不好(成绩好性格不好的学生)

admin时间:2024-02-16 19:20:4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小孩子自认为很聪明,学习态度不端正,怎么教育?

一,给孩子讲讲方仲永的故事;二,给孩子深入浅出地分析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三,适当地给聪明孩子设立更高的目标,让其努力奋斗;四,适当让孩子受到一些挫折,让孩子明白再聪明也要勤奋学习。等等。

孩子平时都会,就考试考不好,老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孩子考试粗心大意,实际上还是孩子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知识不扎实的问题。

孩子考试没考好,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考试结束,针对孩子的卷子进行认真的考情分析,查缺补漏,找出薄弱知识点,重点掌握,相信下一次考试,类似的错误孩子也会引以为戒,不会再犯。

但是,不知何时,是什么人给孩子灌输了一种思想:孩子考试没考好,是孩子考试时粗心大意所致!言下之意,这个知识点孩子本来就已经掌握了,只是由于考试时一个不小心,没答对。这就是在告诉孩子,你没答出来不是你没学懂,而是你粗心了,下次不粗心,你一定会做。

事实上,灌输了这种理念的孩子,这次考试他错在哪里,下次考试他照样容易错在哪里!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本来这次错了,孩子虚心学懂了这个知识点,下次怎么还会错呢?因为你对孩子的引导有问题,这次错,不是你不会,那考完,孩子还会专心去学、去改吗?不会,他只记住了:这道题其实我会,我只是粗心了,那么在老师讲试卷或自己重做的时候,孩子心理上是不会去想这道题我本来就不会,我应该当作一个新题,把它学懂。他只会一眼飘过,并告诉自己,这道题其实我是会的,那么事实是下次再遇到这道题,照样错。

我向来不提倡把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客观存在的问题用主观的思维去解决。错了就是错了,就是知识不会、没学懂,就得当成一道新题重新学,再认真学了,新知识就是孩子的了。主观给他一个暗示:说他粗心了,其实是给孩子没考好一个台阶下,是在人为的放纵孩子学习上没学懂这个事实。最后,受害的依然是孩子。

所以,当孩子考试没考好后,就事论事,错的重新学,不要找借口,这就是我的良策。

为什么孩子每天都在学习,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不好?

如果每天都在学习的孩子人人成绩都好,那北大清华不是装不下了吗?每天都在学习,学习成绩有好的,也有中等的,更多的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花了同样多的时间,学习效果却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学习成绩涉及的因素很多。从主观方面来讲,一般包括学习者的目的、动机、态度、情趣、思维、心理、方法、措施及意志品质等等。

目的:就是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很多中小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是很迷茫的、幼稚的,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有的是为父母的许诺而学,有的是为面子而学,有的是为钱而学,有的是为完成差事而学……少有人认识到是为提升自身能力而学的道理。所以学校、家庭和孩子要有“为提升能力而学”的观念。

动机:就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的问题。如果孩子学习目的明确,他在学习上的态度往往是主动的,他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不需要父母过多的干预;反之,你就是把他禁锢起来学习,他在懵懂状态下学习效果也是不佳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一件“苦差事”。所以,自觉的孩子,“响鼓不用重锤敲”;不自觉的孩子,逼他头悬梁锥刺股也无效。

态度:就是对学习热不热爱的问题。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会积极投入,不浪费学习时间,甚至会对学习时间被浪费而感到不快。他们会快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有自己的计划,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一个厌恶学习的孩子就可能马虎了事,草草作业,抓紧时间去游玩、游戏或者与小伙伴交际,主次分不清。

情趣:也就是对学习感不感兴趣的问题。一个人的情趣可能是多方面的,情趣是可以培养的。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有的喜欢写作,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算数,有的喜欢推理,这就需要适时开发他们的情趣仓库,把兴趣带进学习中来。

思维:这是思考的方式问题。我们通常把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同的学科,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有很多不同,比如写文科注重形象思维,理科注重逻辑思维。只有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才能逐渐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个体的学习心理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开学前和开学后,考试前和考试后以及成功及挫折前后,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循循善诱,让孩子摆正学习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长期怀疑自己,失去自信,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方法:学习是要讲方法的,有的还涉及技巧问题。方法从哪来?从老师那里获得,从书本上汲取,从观察中感悟。有方法才能保证准确、高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也还会变化,这就需要孩子学会调整,掌握学习的规律。作家长的,不要越俎代庖,以成人的方式方法去强求孩子。

措施:就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的行动。比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这几个学习环节应如何应对,该做些什么。行动是学习的保证,如果“发呆只看圣贤书”,缺乏行动力,就会“百无一用是书生”了!动口、动手、动脑、动心才会有好的效果,

意志品质:这也是属于态度问题,单列出来,是为了强调学习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学习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勤,需要时间精力投入;要思,需要开动脑筋;要钻,要深入探究。努力很重要,用心是关键。

从客观上来讲,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还有学校的校风、老师的教学方法、考试的难度以及家长、同学的作用等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学霸的,要想成为学霸,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也需要一个自我觉悟的过程。

孩子每天都在学习,成绩还是不好,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错。作为家长或者学生本人,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应该综合考虑以上主客观因素,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当然,我们要防止孩子陷入一种“假学习”的怪圈之中。时间花了,样子都在学,表面很努力,但实际效果却令人咂舌。要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如何去解决。

我认为,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相对的参考,不能决定一切。每个人的天赋异禀,不能一棒子打死。有的成绩不好,但体育好,有的算数不强,但写作强;有的理科不行,但文科行。要关注的,是孩子下一步的发展,要相信孩子的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踏踏实实的精神尤其可贵!

男孩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就是性格内向,胆小怯场,发言出不了声,遇镜头就躲,为什么?

真是遇到知己了,感觉你就像以前的我,我是独生子,小时候就养成了,像你说的这种性格,我现在就把我的改变分享给你。

从小学到刚上初中,我都没什么朋友,因为不爱说话的原因,所以也受到一些女生的欺负,不敢跟老师说,老师每次都让我们交日记,所以就写进了日记里,最后她们在也不敢了。让我最受伤心的就是换坐位那一次,有一个女生当着我的面跟老师说:“我不想跟他坐,他跟哑巴一样”,你们应该能体会到我当时的感受。

到了初中,我开始了改变,先从说话开始,每天都逼自己都说一点,不会的题目,鼓起勇气问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每次想放弃的时候,都告诉自己:“你想成为被人嫌弃的人吗?”,我努力坚持着,最后慢慢地就习惯了,还当上了体育委员,只想说:“努力没白费”。

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旁人只起到辅助的作用,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魅力,而不会希望被孤立,方法只有一个,试着改变,努力,坚持。

小孩子语文不好,数学倒是很好,这种小孩是不是很聪明?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懂什么叫聪明。聪明表现在记忆力好,理解力强,推理能力强,逻辑思变能力强等方面。真正聪明的人不光智商高,情商也高。

二十多年前我刚教书时教过一个孩子,数学成绩特差。每次考试就只能考二十分左右,大家都以为他智力有问题。一度时期,学校差点把他评上特殊儿童。

他父亲是街上卖肉的,他有时候去帮忙。读五年级时,有一次,他父亲给别人称好肉,说一声:“看好了,一斤四两。”客人和他父亲都还在算应该多少钱时,他已经把钱算出来了。第一次时,他父亲还以为他碰巧算对了,没有在意。

后来又来了客人,同样他父亲向客人报出斤两,他一下子说出应该给多少钱。他父亲惊住了,因为他孩子成绩一直很差,他也以为自己儿子智商有问题,对儿子很失望。

现在他才知道,自己的儿子脑子没问题,只是学习存在障碍。这个孩子现在把父亲的肉摊发扬光大,已经办成了一个肉食品加工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这孩子难道我们能说他笨吗?如果笨,能一下子算出肉该给多少钱吗?能让肉食品加工厂生意这么兴隆吗?所以聪明不应该看考试考了多少分,而应该全方位的看。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我上个毕业班有个男生就是这种情况。小学六年,他数学成绩一直超好,基本上是年级一、二名。语文成绩就不能用好字来描述,班上平均分94,95分,他有时候可能就只考74分。因为他记忆力不怎么好,有些生字写不起,课文背不到。

这孩子你能说他聪明吗?肯定不能。但你又不能说他笨。因为笨孩子不可能数学每次都考98、99,甚至100分。我觉得他介于聪明和愚笨之间。

这孩子以数学成绩第一名进入初中,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分到了最好的那个班上。可能初中老师以为他到了初中,语文成绩应该好起来。实际上,他现在不只是语文特差,英语也不好。连他最值得骄傲的数学,也掉了下来,只能算班上中等成绩。

他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固然与他学习习惯不好有关,其实与他的智商不是很高也有关系。我前几天才听一个同事说,如果一个孩子光数学成绩好,语文成绩不好,家长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真正聪明的孩子,数学成绩好,语文成绩同样好。如果题主的孩子只数学成绩好,题主就要注意观察一下,孩子语文为什么差。是不喜欢老师,还是记不住生字,背不到课文。

再根据孩子的情况,想办法补救。不要想着孩子聪明,大一点懂事了,语文成绩自然就好起来了。谨防因为语文成绩差导致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也差而影响了别的科目。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