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5 03:07:3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初中生自私实际上是行为习惯的范畴,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要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就要教育小孩养成这种习惯。现在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祖父母都把孩子作为“掌上明珠"、“小皇帝"来“供养”,家长疼爱孩子无可非议,但要有个度,过度了就是溺爱,家长就可能过度放纵了孩子,使孩子产生了不顾他人只想自己的自私心理。因此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还要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家长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做榜样,比如家长对自己的父母就要尊敬,时常关心照顾,问寒问暖,尽到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这些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并潜移默化。教育孩子对待长辈要尊重、理解、有礼貌,对比自己小的要爱护、照顾、关心,与别人和睦相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福利院参观,并参与互动活动,从而培养孩子的善心、爱心,增强友爱互助精神。
家长还应该教育初中孩子懂得相互谦让的美德。给孩子讲一些或看一些像“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他懂得孔融四岁就知道谦让,自己初中生了,更应该明白谦让的道理。使孩子懂得在家需要和父母谦让,在学校需要跟老师跟同学谦让,在社会上需要和别人谦让,从而养成良好的谦让习惯,逐渐消除自私心理。
家长还需要教育孩子在做事时多为他人考虑,多换位思考。孩子要懂得父母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艰辛,工作很辛苦,社会压力大,想办法为父母分担负担、分享快乐。懂得学校老师教育学生辛劳,知道老师用的教育方法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好,要学会理解老师的教育苦衷,知道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是对家长和老师辛苦的最大回报,少让老师操心。
二,学校老师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校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有利于团结友爱的活动,比如运动比赛、演讲比赛、开班会等,不但增进友谊还促进相互之间的信任,老师还可请同学间互动,互相介绍好的学习经验,加强同学间的友爱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总之,家长和老师需要懂得:学习和道德需要两手抓,缺一不可。使初中生明白:在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中少一些自私,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友爱,做一个身心健康,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这个问题非常好解决。看看问题是性格,情绪,情感的问题,孩子的行为是感情用事的,不是理性的。方法是把感性转化成理性的孩子。如,拿出一个词“心平气和”看看词的意思,心平指的是心的状态,气和是指肺的呼吸的状态,怎么能气和呢?有个条件必须心平,心出了问题就做不到气和。然后与孩子讨论心,气对人的健康的关系,讲一讲生活中气死的人的故事如,三国的周瑜是气死的,大人告诉孩子气死原因,心爆炸了,脑爆炸了,肺爆炸了,人生气大量的血液涌入心,脑,肺,血管抗不住就爆炸了,人就会死的,所以生气就是找死。这叫明理,孩子会怎么选择呢?肯定理性选择,孩子是聪明的,不用批评,就用知识就解决了。知识是力量。
谢谢邀请;我无能为力,好话说尽,武力镇压,该做的都做了,哈哈哈哈人家该怎么就怎么,你说你的她玩她的,拿你的话当耳旁风,动不动就耍脾气,多少人劝说无效,让人好痛苦,谢谢大家谁有好办法告诉我一声,我真的真的没办法………
1、首先家长应反省自己是否也曾跟孩子对着干[呲牙]
我和老公对孩子态度是截然不同那种,我曾对他说过一句话“我求你别管了,我自己来管[捂脸]”
他就是那种喜欢和孩子对着干的人,所以儿子到了青春期,他俩天天打的不可开交。有次我下班进家,俩人还没回。推开门就见脚下一只拖鞋,另一只不知去向,猜测俩人午饭时又打起来了。找来找去,发现另一只拖鞋在沙发底下??…
案例太多,不多述[捂脸]
2、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三天前刚刚回答一友“如何跟初中的闺女和儿子沟通才不会有逆反心理”谈到这个话题。
青春期的孩子在“荷尔蒙”的催化下,往往会做出令父母吃惊的举动“摔门而去、砸东西、大喊大嚷等等”。
父母要多理解和宽容孩子,耐心等待、陪伴孩子度过这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
3、和孩子开诚布公好好谈谈。
父母首先要检讨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和孩子平等对话。引导孩子吐露心声。只要找到真正的根源所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认为叛逆这个词是不对的,小学的时候,由于知识比较单一,另外孩子的身材与家长相差比较大,所以家长说什么,孩子就做什么,让学习就学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到了初中,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增加,以及学生身高与家长几乎相同,有的甚至比家长身高还高,学生就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想法,所以家长就会认为孩子不爱学习、不听话了。
因此,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看法。这是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的现象。第二,家长要善于学习,了解这种生理发育现象背后的原因,掌握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第三,要请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当做朋友,语气要以商量的口吻,而不能像以前一样用命令的口吻。第四,要多让孩子出去旅游或者社会实践,通过孩子的自己的感触,让孩子自己l修正自己的世界观。最后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多陪伴孩子,用榜样示范代替唠叨批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