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5 01:08:0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任性爱发脾气的孩子应该如何教导呢?
小孩子总爱哭闹让许多的家长们都感到很纠结,平时更是说一不二,从来都是说什么就是什么,稍有不顺心就开始发脾气,甚至打人。
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们吧!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绝招”。
绝招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绝招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绝招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绝招四:赌气噘嘴、打人、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
父母“应战”只宜智取
粗暴地对待孩子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拒绝孩子需要以下5大应对之策。
第一: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第二: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第三: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第四: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第五:“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
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总结:
孩子们任性父母不可一味的惯着,针对不同的情况找出不同的应对方法,希望以上的小文章对于父母来说有所帮助!
小孩子不听话,动不动就大哭,就是没有好好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内心世界真正的想法,也就是他为什么哭,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再和孩子交流。
很多时候,孩子一不听话,我们就无法静下来心来和孩子沟通,沟通不到位,倾听不到孩子真正的想法,怎么可能和孩子能好好交流呢?
就如,孩子睡觉。我家孩子到了睡觉时间,就会无缘无故的闹腾,特别的粘我,甚至还会哭闹。这时要是真的不懂孩子,不了解孩子内心,就会对她发火,或许还会生气不理孩子,让他自己闹。
相反,要是懂孩子,平时也都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就知道他其实是想睡觉,而不是真正想哭,想闹腾,故意惹家长。而是孩子真累了,需要休息。
知道他想休息,那就知道应对了吧。妈妈知道他累了。想睡了,我们去休息吧?说到孩子心里去了,他肯定也就不在闹腾。假设都没有弄明白孩子为什么哭,怎么才能找到问题,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不懂倾听孩子的内心,不懂孩子真正需求的家长,怎么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孩子需要我们懂他,懂他的内心,懂他的各种需求。想要做个好父母,就要学会倾听,就要懂孩子。
一些婴幼儿性格比较倔强,喜欢撒娇或者发脾气的居多,这跟不良习惯和教养有关。三岁宝宝情绪波动较大易哭闹,可能是由于某些愿望不能满足,心里不痛快所致。家长朋友应该多安慰孩子,从心理上关心孩子,耐心教导他从正面懂得一些道理,慢慢就会好的。
孩子四岁半,一遇到批评就知道哭,这样的状态,只能说喜忧参半,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会哭是好事哭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当人感觉到压力、沮丧、屈辱、失望、挫败等感受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用哭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从这种低落的情绪中逐渐释放出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一样的。
孩子会哭,说明孩子的情绪还没有麻木,至少对你的批评是有响应的,如果一个孩子在面对你的批评的时候,表现的无动于衷、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那将意味着孩子和你之间已经进入情感的冰冻期,孩子跟你有着很强的情感隔阂和心理障碍,在长时间无法排解的情况下,选择用无视你的方式来对待你的批评,这样的状态才是最恐怖的。
所以,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哭,说明孩子的心智还算正常,对你仍然有情感依恋,还有得救。
只会用哭来解决,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虽然孩子会哭是好事,但是只会哭的做法,对孩子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总是喜欢哭的孩子,通常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一、胆小怕事
这类孩子,被批评的多了,总担心做错事,做事谨小慎微,不敢尝试,也不敢争取权益和机会,表现出胆小怕事的特点。
二、不善于表达
之所以选择哭,是因为孩子找不到其他宣泄或者沟通的方式,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孩子缺少表达的机会,渐渐变得不会表达了。
三、性格过于温顺,容易吃亏
不会采用其他方式来表达情绪、只会哭的孩子,往往性格很温顺。我们家大宝小时候就是这样情况,孩子年幼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对女儿说教、训斥比较多,孩子也是一批评就哭的特点,而且性格特别温顺,跟孩子之间起了冲突,从来不会还手反击,只是一味的承受,令我们苦恼不已。
孩子稍大一点后,我们调整了一些策略,尽量不说教、批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性情变得越来越活泼,话语也多了,遇到挑战和冲突的时候,变得敢于直接面对了。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一批评就哭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大多数根源都在父母和家庭教育环境上面,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家长存在以下几类情况。
一、喜欢对孩子说教讲道理
这类家长,多半不懂得以身作则的道理,只喜欢对孩子进行枯燥的说教,说的多了,不耐烦了,就容易对孩子发脾气。
二、性格急躁,行为方式粗暴
有些家长,个人修养不足,性情暴躁,脾气不好,喜欢对孩子迁怒,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这样的做法,让孩子觉得特别的委屈,而又无处申诉。
三、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太高
这类家长,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目标,要求高,管理严格,定了很多规矩,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训斥。
四、喜欢居高临下对孩子,不愿意平等沟通
孩子也是人,需要平等的对待,但是有一些家长,自认为我是父母,是我生养了你,我怎么说你、批评你、骂你都不为过,这样一种不平等的交流沟通方式,容易令孩子沮丧。
父母可以怎么做?孩子能哭,说明还不算晚,亡羊补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变。
一、学会暂停的技能
当你想要发火、批评孩子的时候,尝试克制自己的情绪,离开孩子,让自己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再找孩子进行沟通。
二、调整心理预期
四五岁的孩子,无论多么优秀,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作为家长,不要抱着太高的期望和要求,减少给孩子的压力,降低预期,自己也会更轻松一些。
三、别在批评了
当批评这种手段失去效果的时候,你再使用就没有意义了。只会引起反感,因此,放弃批评和说教吧。
四、跟孩子探讨出了什么问题
对于孩子的行为,如果确实出现错误或者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家长可以跟孩子就事论事的讨论,哪里不对,可以怎么做,会有什么影响,让孩子参与到思考的过程,让孩子自己去意识到应该怎么做。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孩子脾气大、唱反调,可能到了幼儿的叛逆期。孩子到了叛逆期,他们总想和大人顶着干,凡事总说个“不”,以此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得到大人的认可。
孩子到了叛逆期,家长尽量少用命令控制的语言、语气,要以商量的语言和孩子一起活动。比如让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应该和孩子说,宝宝想去上学,应该先怎么办呀,宝宝自己穿衣服呢?还是要妈妈帮着你穿?
当孩子说“不”的时候,以另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穿衣服他不穿,你就坐在饭桌前吃饭,并说:饭真香啊,真好吃。
周末的时候和孩子互换家庭角色,让孩子扮演大人,妈妈扮演孩子,表演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让孩子知道大人的辛苦,引起孩子对大人的理解。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