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4 13:10:0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114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广东陈可为
2020年04月03日
关注当父母的耐心教育,不能大意,小孩不知道理由,开心快乐就好,家长必须管教才行。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家庭为此已硝烟四起。网络虚拟游戏之所以让人喜欢是因为失败了不必为失败承担现实生活游戏中那样的成本和代价。孩子到了迷恋的地步,实际他已走过贪、嗔、痴、迷、恋、瘾中的前三个阶段,这时他的家庭角色、学生角色已支离破碎,只有自我的欲望,这个欲望已从最先想玩的动机性行为变成了一定要玩的目的性行为。也因此要纠正他是那么的难,有的甚至还为此酿成了惨祸。作为家长、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利用好情绪系统、权力系统帮助孩子重新建构起家庭角色、学生角色,同时创造条件让他喜欢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游戏,从中找到价值感、成就感。让他从手机游戏的唯乐中解脱出来,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纠正也是一个慢长的过程。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对于小孩玩游戏行为如何看待?
孩子玩游戏这一方面其实和自律这块也有一定的关联。一个人的自律可以从几个方面简单的来看。第一种就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做任何事情有规律和把控节点,能自我管控好。第二种就是可以适当调整控制。现在不能做某事,必须停止的时候,可以暂时停下正在做的事情。第三种是情绪方面能理智克制自己对他人说话的言语、让人难堪不开心的话,或是愤怒的时候控制住情绪不发脾气。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把今日所学内容自己复习、巩固并自觉做完家庭作业和了做作业和学习之后,用手机玩1-2小时游戏,孩子这种行为也算是比较自律的。原因在于首先孩子自己能够自律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孩子玩游戏孩子自己觉得在游戏里可以和同学有交流;其次是孩子可以控制时间,虽然是1-2小时,但是在自己父母要求停下他也可以停下去做事情会自我控制,或者当孩子了两个小时仍未停下,但父母一阻止能够停止等等。那么这类孩子基本符合自律的三个特征:能够控制欲望,能够知道适可而止会自我控制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律的人不一定都是完美的,但是他们会自我控制。
作为家长如何去面对?
首先家长不要怕孩子玩游戏。不要孩子一说到游戏家长情绪变化很大,家长也需要对游戏有个正确的认识,有时候也可以适当的允许孩子玩游戏,对孩子的成长不一定就是坏事。玩游戏可以但是家长可以给孩子一起遵守约定。比如玩游戏的时间,什么时间可以玩什么时间截止。一定双方约法三章。接着关于孩子玩游戏是否自律,关键是看有没有沉迷在游戏里不能自拔,如果能够在该停的时候停,尽管是被迫叫孩子停止,父母就不要再批评或唠叨孩子。任何情况下都要理智处理孩子玩游戏情况。当然家长也要做好表率,孩子其实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以在自律这块家长可以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不能孩子做到了作为家长却没有做到。当孩子违反时切忌打骂形式教育孩子,一定理智对待。
其实孩子就是家长的复印件,不管是孩子的性格或是各个方面都会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教育孩子得言传身教,孩子不愿意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所以作为父母要学会做一个好的榜样。
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情,我是不反对的,不过有时间限制。
平时周一到周四不能玩游戏。周五晚上可以短时间玩一会儿,周六、周日每天有两小时的游戏时间。
我个人认为,适度玩游戏是可以的。
一来游戏是一个和同学互相交流的话题。孩子有时候还会约着一起语音打游戏,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这和成人约打麻将、打扑克其实是差不多的,只要掌握好分寸就可以。
二来游戏对智力开发其实也是有帮助的。打游戏锻炼手脑协调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不是有研究说打游戏提高智商嘛,我觉得是有一些道理的。
对于游戏,不要单方面看成坏事,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提前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商量好游戏规则,双方在愉快的气氛中达成共识,就不会产生过多的亲子矛盾。
与其因为游戏问题和孩子大眼瞪小眼,不如让孩子玩痛快之后好好学习。
我觉得喜欢打游戏的男生挺好的。因为一个男生的品质跟打不打游戏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他在打游戏的时候喜欢爆一些粗口,只能说明她的性格比较暴躁,或者比较爱冲动。但我觉得一般打游戏的男生都挺单纯的,但至于人好不好从打不打游戏上也看不出来。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