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4 06:18:3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先来了解一些造成孩子腼腆的原因:
1、先天遗传因素,父母双方都属于腼腆性格,并遗传给了孩子。
2、过分的溺爱,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独立做事,甚至否定自我,不敢应对各种环境的挑战。
3、家教过严,情绪长期受“压制”,个性得不到很好发展,使孩子在行为上表现出顺从、自卑、害怕参与社交等特点。
4、失败经历和教训领他/她失去自信,从而形成胆小、害羞的个性。
除了第一点属于先天因素外,其余三点都是后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改变腼腆的性格:1、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有些父母很少带孩子出去玩,孩子与人接触少,缺少锻炼机会,慢慢地见到陌生人就会腼腆害羞。应该多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并鼓励他们与同龄人一起玩,让孩子逐步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
2、及时肯定、表扬孩子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社交行为让他/她锻炼,比如打招呼、问好等。当孩子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逐步帮助他/她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
3、不要给贴上腼腆的标签
如果给孩子贴上腼腆的标签,尤其是当面,那么这种心理暗示就会深深植入他/她的内心,让他/她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子的,不可能改变的,从而借此逃避不喜欢的人。
4、通过故事激励
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利用故事里人物的精神激励他/她,让他/她树立起克服害羞、腼腆的信心。渐渐地,他/她的胆子就会变大,不再扭扭捏捏了。
最后,我们也要明白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强迫他们马上变得落落大方。作为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同时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社交技巧,帮助孩子逐渐树立自信心,消除社交恐惧心理,增加社交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应该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现象,一般这个年纪的孩子会比较叛逆,开始出现逆反的心理。建议家长平时多耐心的引导,不要总是动不动就发火,要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另外,建议家长平时也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孩子如果总是在争吵的氛围里生活的话,性格也会变得极端。
1.逆鳞+翅膀拍击+地震+岩崩/咬碎/大字火
性格:固执/开朗/调皮/天真特性:威吓
努力物攻速度,专爱头巾四攻。注意选用大字火的性格用调皮/天真。
2.龙舞+逆鳞/龙爪+地震+岩崩/咬碎/大字火
性格:固执/调皮特性:威吓
努力物攻速度,龙舞强化逆鳞/龙爪地震输出。最后一招同样可以选用大字火来针对几个难缠的钢盾。
3.龙星群+龙之波动+大字火+水压
性格:保守/胆小特性:威吓
努力特攻速度,注意龙星群用了之后及时下场恢复能力。
一、孩子“难缠”的那些让人头疼的表现
1.过于“任性”
自己认准的事完全听不进去家长的话,比如没吃饭的时候非要吃冰淇淋,全然不管家长的劝说,一定要吃到嘴里才罢休。家长们最头疼的就是这些孩子根本不理会自己的苦口婆心,在情绪上太过于任性。
2.爱哭闹
当家长表现出不情愿、不允许的态度时,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不稳定,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哭闹来让家长妥协。因为在他们看来,哭闹就是最好的武器,遇到事情哭一哭,等到爸爸妈妈觉得心软了或者不耐烦了,自己就能如愿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3.依赖心强
“难缠”的孩子看起来好像是很有主见,但从另一些角度上表现出他的依赖心比较重。在一些“非合理”事情上的过于坚持,其实是对家长进行冷暴力“威胁”,使得家长不得不妥协;而这种他们需要的妥协恰恰说明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需要在家长的“许可”之下才能达成。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在后天慢慢养成的,“难缠”自然也有“难缠”的理由,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角色,一定要找到孩子“油盐不进”的根本原因。
二、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难缠”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
1.不能控制自己情绪
孩子因为年龄的限制,缺乏理性判断的能力,在无法正确理解家长良苦用心之前,在他们较为简单的思维模式里形成的只有家长的阻碍,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情绪会有些崩溃。而孩子又无法很好的控制情绪,在比较激动的情绪中,自然听不进去家长的话。
2.家长态度强硬
在很多家庭里,孩子的行为都是按照家长的标准来衡量的,“这个不行,不可以做”,家长们总是喜欢简单粗暴的将自己的态度传递给孩子,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家长的强硬态度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不管家长说什么,一定要反着来。
3.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世界里的“油盐不进”,有些时候是对自我世界的保护。这种情况在离异或者亲子关系比较紧张的家庭中会比较常见,孩子认为家长不会理解或者帮助自己,在这种不安全的环境中,与其被大人压制着妥协,不如把自己包裹起来。
所谓孩子的“难缠”,实际上是性格的初现。油盐不进的固执多多少少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存在某些需要纠正的问题,在幼儿期不及时止损,经过青春期的发酵就会形成更为偏执的叛逆。
三、对于“难缠”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对待?
1.给予孩子充足尊重
孩子在某件事上有明显的情绪波动,这就说明这件事对孩子来说一定有他自己理解的特殊性。在两方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先听听孩子的想法,给予他充足的尊重,理解在这件事情上他的坚持,增强相互信任。
2.教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告诉孩子哭闹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闹情绪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僵。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指导老师,可以在生活中更好的理解并解读孩子的情绪,并且这种细心观察也能及时洞察孩子的情绪走向。家长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孩子在面对家长的不同意见时有更多的耐心,接受更多的意见。
3.尽情体验
一味的阻拦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不妨就顺着他的性子来,让他直观的感受到自己坚持的结果,有了比较“深刻”的体验,相信孩子以后在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就会自觉多了。
“难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还有所不同,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家长们要用加倍的耐心去引导,不然不仅没有改善孩子的性格问题,还会让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四、对待“难缠”的孩子,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家长要有更平和的情绪
难缠的熊孩子总有让家长时刻行走在崩溃边缘的能力,“实在不行揍一顿”的做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家长们要抱以更多的耐心去与孩子相处,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会更愿意平静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换位思考
在所有的教育模式中,最忌讳“成人化”,也就是家长用自己的处事标准来要求孩子,反过来想想,家长自己标榜的这套“真理”也是自己通过二三十年的生活提炼出来的,又为什么以此来强制几岁的小朋友呢?遇事多一些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也许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3.改变与孩子的说话方式
大人的世界要求高情商,要会说话会做人,放在家庭中也一样,同样一件事家长的“不可以”与温柔解释所产生的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孩子的感性认知比理性认知更为发达,对家长的态度、语气更加敏感。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只有当孩子愿意把话听到心里的时候,家长才能起到作用。
孩子的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孩子身上的“难缠”越明显,就说明在他成长中的错误教育就越多,如果真的想为了孩子好,家长们就要收起“高姿态”,在和谐的亲子相处中建立更多的信任,让孩子主动“听话”。
家有女宝,三岁半。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经历过。我把最近刚刚写过的,这方面的经验分享出来。
大概一岁半的时候,闺女开始非常明显地显现出不讲道理的无赖品性,无论要做什么、要获得什么,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躺在地上哭闹。那时候我意识到,这个的孩子,已经不仅要关注养育问题,还要关心教育问题。
针对这样的的行为,我在微博咨询了很多育儿名师,我开始了以“温和而坚定”为原则的引导孩子,接受“不”。
现在,闺女不会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轻易大哭大闹、甚至赖在地上打滚。反而会非常可爱的对要离开、或者得不到的东西说拜拜。外出游玩要回家了,会说
“滑滑梯拜拜”、“摇摇车拜拜”;不能买回家的玩具,会说“***拜拜”;不能再洗澡和玩水了,会说“水水拜拜”、“水壶拜拜”;必须进房间睡觉了,会说
“爸爸拜拜”、“奶奶拜拜”、“书书拜拜”、“切切(水果切切乐)拜拜”、“象象拜拜”(几乎逐一和他的每样玩具说再见或晚安)。
这种温和而坚定地引导,让闺女变得更讲道理。]我非常愿意将我引导我闺女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分享出来。
1.想教育孩子,先要和他建立亲密的关系,他从你身上获得了足够多的陪伴和关爱,才会觉得你是可信赖的。落实到行动,就是:多和他玩,读绘本、做游戏,或者出去外面玩;开始时,要抓住机会做“好人”:爱吃却每天只有一颗的维生素糖由你给、想喝水了由你拿等等
2.明确什么事由孩子说了算,什么事不能由着他的性子胡来。
带闺女去北京玩时,和朋友一起吃饭,期间他自己从餐椅上爬起来、站在上面,我呵斥她“坐下”,她很乖地坐下来了。当时,大家都夸听话,由此,几个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讨论教育孩子的话题,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不怕他习惯什么都听大人的话后,以后慢慢地对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了”
朋友的发问让我也思考了很久。孩子的自由和自主,家长的原则和底线,难道就一定冲突吗?No,他们也有平衡,那个支点,就是责任。
孩子可以获得多大的自由,应该和他能承担多大的责任相匹的。每次出门,我都会问她,你要不要戴帽帽和熊熊(有小熊的手套),她说不,我一定尊重她。因为,不戴帽子和手套,后果就是手和小脸吹的难受,但她可以承担这个后果。
每次出门,我会给她加一件马甲外套和隔汗巾,无论她如何抗拒,我都会坚持。马甲外套,是因为外面比家里更冷,直接出门会有感冒的风险。隔汗巾是当她在外面和小朋友拍球、玩滑滑梯出汗时,回家前用隔汗巾擦干背上的汗并抽出来,以防衣服被汗湿,太长时间穿着湿衣服而感冒。一岁半的闺女,很难很好的承担感冒的责任,所以,穿马甲和隔汗巾的自由,我不能给她。
其实,一岁半的孩子,可以自主决定的东西,实在很少。但我并不害怕她会因此失去自主和独立的意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她能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她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所以,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
3.既然有了原则和底线,那就要温和而坚定地执行。坚定的决心,始终温和地态度!
我的秘笈是,养成一种说“拜拜”的仪式感。洗澡水已经变冷了,必须起来。对还想玩水的Join说“我们和水水、和壶壶说拜拜”,类似的话,像复读机一样,反反复复地、温和地说。吃饭的时间到了,必须回家。对还留恋滑滑梯或者小伙伴的Join说,“我们和滑滑梯、和哥哥姐姐说拜拜”,类似的话,像复读机一样,反反复复地、温和地说。要睡觉了,必须放下手里的玩具进房间,对Join说“我们和象象、和筐筐说拜拜”,类似的话,像复读机一样,反反复复地、温和地说。大部分时候,闺女最后都会非常平静地说拜拜,坦然地接受我们的要求。可是,也有不管用的时候。
有时候闺女看到她特别想要玩的,可是家里有,不能重复买,在她要闹的时候,我把她抱出去了。抱闺女出去后,我依然用同样的话安抚她,语气依然温和。慢慢地,她不哭。我说“那我们跟它(指着玩具)say拜拜”,她会依依不舍地说“象象拜拜”。第二天、第三天再去,依然是这一幕。第四天,她走到超市,依然对那个玩具很感兴趣,会高兴地进去摸摸看看,会开心的告诉我“妈妈妈妈,象象喂喂”,但再也不说买的事情。
所以,一旦确定原则,那就要坚持。不要害怕孩子哭闹或挣扎,也不要因为孩子哭闹或挣扎发火。温柔地坚信自己的原则,轻松些,让他感受到哪怕妈妈不答应你、但还是爱你。
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对孩子的教养和行为规范,始终有原则,而他也在我们的温和引导下,每一次都遵守。他知道,耍赖哭闹都没用,该做的始终要做。慢慢地,孩子会成为可以不为所欲为、自制力强的人。
另一方面,随着孩子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会获得更多的自由,他可以自主决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大的事情,这个过程,他的内心也在接受历练,并且,我们始终
在温和地参与,他一定可以感受到父母张弛有度的宠爱,那么,他不会因为缺乏家庭关爱而孤僻或没有安全感,也不会因为长期被溺爱而蛮横骄纵、为所欲为。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