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2-13 11:17:1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0岁孩子特别爱哭,可能是自尊心特别敏感,孩子缺乏自信心。家长要多带孩子玩游戏,尽量锻炼孩子,独立完成活动能力,让孩子学会思考,也要让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让孩子多跟同龄的小朋友接触。家长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学会赏识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
话多,注意话的逻辑性。
如果逻辑性很强,说明思维敏捷,孩子聪明。
如果没有逻辑性,或逻辑混乱,说明性子急,思维乱。
如果是我,我会带着孩子读很多文学作品。发这孩子背诵诗歌,儿歌,故事,绕口令。
如果孩子逻辑混乱,就要有意识的减慢孩子的速度,让孩子一字一顿的认真读。认真背诵!
张蔷亲子系
十岁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多数不是多动症,家长不要过于担心。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去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我们要给孩子讲明白上课时不认真听课带来的后果和认真听讲的意义。
三:家长和老师做好沟通,最好让孩子的座位调整到距离讲台近的地方,老师在课下要肯定孩子的优点,同时对他讲明白老师每节课都在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要让老师看到他在认真听课哦!如果孩子做到了认真听讲,老师要及时的表扬一下!
四:给孩子买感兴趣的手工制作、积木类或者益智类组装玩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五:家长给孩子买学习用品用具的时候,最好不要买色彩斑斓、奇形怪状、好玩的东西。
六:孩子平时独处或者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打扰他,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优柔寡断的确是个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做事的效率,也会带来很多边界不清的问题,造成人际关系的困扰。不过,这个问题一方面跟先天气质类型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教养密切相关。下面针对教养方式给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看看:
建议一: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相当一部分父母习惯于事事为孩子做决定。他们甚至可能都不自知,只是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比如“你必须这样做”、“你该去干……了。”
还有很多父母往往是无意识的,或者通常是出于“好心”地要去帮助、过多地干涉乃至代替孩子的事情。没有独自面对、处理问题的经验,尤其是自己独立思考并作判断的成功经验,真遇事需要他们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孩子难免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父母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在涉及孩子自己的事情时,多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比如:“你觉得这件事可以怎样做呢?”“你是要先做这个还是那个?”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也会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
还比如,带孩子出门购物前,可以跟孩子约定好买一件他想要的东西;周末去公园玩,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走哪条路线等。
简言之,“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育儿过程也是一样。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父母可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体味和发挥,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怎么做?
建议二: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不要给予孩子太多开放度过高的选择。
上面说的是事事不让孩子做主的父母。同样地,物极必反。无原则地事事都让孩子做主,父母没有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也极有可能会让孩子变得优柔寡断。
原因在于,孩子的脑功能发育有限,思维能力有限,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反复把孩子独自丢到问题面前,反而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因为害怕再次体验到那种无助感,而迟迟不敢做决定,因此变得优柔寡断。
所以,我的建议是,常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是对的,但要根据情况而定。当孩子还不能够理智地进行选择时,妈妈给孩子过多的选择机会就是错误的。孩子都希望两全其美,或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满足。
妈妈给孩子选择权时,要考虑孩子的思维和情志发展,要在孩子具有分析判断的能力后,再逐渐升级“做主”的难度。比如,可以多用“你希望选择A还是B?”而不是问“你希望选择什么?”对于低龄宝宝,你可以让他选择是要红色气球还是黄色气球;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选择是要买玩具还是去游乐场;更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选择是要学习音乐还是绘画……问题逐步升级,符合孩子的心智成熟度才好。
建议三:在选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一些正向的评价。
既不能事事替孩子做决定,也不能万事完全任由孩子自己做主,那么日常教养中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呢?要紧的是一切以呵护孩子的自信为前提。
育儿作家娜奥米·阿尔多特告诉我们:“真正的自信得益于‘我能行’的信念。当孩子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父母就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除非他提出要求,否则不要随便帮助他。”
为了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保持对孩子的关注,看得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多与孩子保持沟通。孩子遇到困难不愿意表达,就通过询问的方式了解。同时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引导、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才会越来越坚信“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
除了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做分内的事,还要让孩子适当帮我们做些事。其实,请孩子帮忙非常容易,因为孩子个个都是巴不得为我们效劳的热心肠,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他们从不把提供帮助当成负担,而是当成乐趣,当成游戏。父母可趁此让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培养责任心、建立自信。
当孩子要刷碗时,不要把他推开;当孩子要扫地时,不要夺走他手里的笤帚;当孩子要拎起一个口袋时,不要拒绝递给他……总之,我们要学会忍心、放心、开心地接受孩子的帮助,这样才更有助于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和自信心的确立。
建议四:不给孩子贴“标签”,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尊重。
像我本文开头说的,有些孩子看起来缺少主见,这跟他们本身的性格特点有关。有些孩子本身就很随和,愿意听从和服从他人的决定。这种顺从本身,就是他们做出的选择,是他们的主见。这种个性未必不好。只是一旦当父母的有了对比,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很有想法的样子,就容易担心自己孩子没主见,将来会“吃大亏”。
当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这种个性不好”,孩子很可能由于你给他贴上了这个“不好”的标签,而产生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与缺陷感,而失去自信,结果是愈发内向和没主见了。
父母需要知道一点:孩子就是在模仿和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起来的,这是积累经验的一种途径和过程。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如此。
所以,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同时避免前述的诸多教养误区,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尽量不干涉孩子的人际交往方式就好,孩子就会在互动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建议五: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
很多时候,孩子做不了决定,并不是他们没有想法,而恰恰是想得太多,才导致犹豫不决。当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父母如果不耐烦地一直催促,或者干脆替孩子做决定,很容易打击孩子自主的积极性。给孩子充分的考虑时间,相信孩子能做出决定,父母的信心将会转化为孩子的自信。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曾说,人与人之间谈话的时候,要留80%的时候倾听,剩下20%的时间,带着启发对方的问题来说。所以在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说教,更容易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做出决断。
建议六:树立榜样的力量,父母要言传身教。
一直说“身教胜于言传”,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个容易优柔寡断的人,那么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须要表现出果断,用自己的果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角色榜样,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和褒奖孩子的果断精神和行为。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
孩子胆小拖拉,与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父母应反思!
1.是否常常对孩子发脾气,吼叫;
2.夫妻关系是否和谐;
3.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是否融洽;
4.是否与孩子很少交流互动;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孩子性格的培养离不开父母悉心的引导!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我们是否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孩子还小,即使出现错误,我们也不要严厉的苛责,耐心温和的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成长!
如果父母愿意为孩子改变,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不会让父母失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