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2 16:37:3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论语》一书中,关于孔子的性格特征,有一章经文做了详细论述,今列举如下:
《论语学而篇》中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在这章经文中,子贡用夫子温、良、恭、俭、让这几字形容孔子的为人,正是对孔子性格的生动描述。
对于了解孔子的人,相信都会对孔子的徒弟仲子十分熟悉,毕竟,仲子可是孔子最疼爱的徒弟,当初孔子周游列国时,也是带了仲子去。而这个仲子也很了不起,他也被称为始祖。但你是否知道仲子是哪里人呢?一起来瞧瞧吧。
仲子是临沂平邑人。名由,字子路,孔子贤徒,位列十哲,世称先贤,被仲氏尊为始祖。仲由少年时,从事各种劳作来维持家庭生活,甚至据不可考之传言,常吃野菜充饥。
拜孔子当师傅之前,仲子是一个志气刚强的人,并且性格十分直爽,他对于柔弱的孔子十分看不起,甚至还冒犯过他很多次。孔子并未生气,反倒是设计出了许多礼乐仪式对他加以指导,之后,仲子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正式成为孔子的学生。
和孔子其他的徒弟不同,仲子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并且还用于改正错误,所以孔子非常的喜欢他。不仅如此,仲子为人还非常的正直和孝顺,遇到什么小事也会帮助,所以他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但也正是因为管的事太多,所以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可以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同时这一评价所包括的含义更加广泛。
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仲子很尊敬孔子,但如果两个人对待一件事情产生了分歧,他也会勇于提出来,不会隐瞒孔子。
当孔子谈“正名”时,他就说孔子太迂阔,他甚至认为读书人并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径,“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如此坦诚直言,是其他弟子所没有的。孔子说过: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一般听到这个诉讼案件,都要听两面之词,原告、被告都讲完毕后才能判断。
但是仲子却和他们不太一样,他仅听一面之词就知道是谁对是谁错,他也不需要用一般人的方式来判断是非,在他公正的判断下,许多涉案的人也都非常的信服他。
孔子常与弟子谈志向,每次仲由都抢先发言,而且多数是谈他如何勇敢,如何教别人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孔子对子路说:“你喜欢什么?”子路(对孔子)说:“喜欢长剑。”
孔子周游列国时,仲由和颜回等人始终跟随孔子,由于他极勇武,实际上起了保卫者的作用,所以孔子评价子路这个朋友的忠诚时说:“自从我有了仲由后,我就没有再听到的恶意的言辞。”
第一个方面,孔子是一个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充满着信念的人。《论语.泰伯篇》中曾经记载过,孔子这样说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信好学"中"好学"是我们体验过的。孔子自打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学习,勤奋的学习,后来经过自己的学习,有了自己的思想,一生一直坚持这个理想。"笃信"就是坚定自己的信念。用一生的生命来守护这个信念。所以我们说,孔夫子是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
第二个方面,是孔子的一生,充满了一种乐观主义的情怀。我们可以把这种乐观主义的情怀称之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个方面,这一点和孔子在他的一生中最主要的贡献是息息相关的。孔子是一个师长。他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的师长风格,大力兴办教育私学。
子路:有远大的志向,坦率诚恳,性格也比较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言谈举止较为自然,不拘束,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冉有:虚心礼让,小心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虚而有礼貌,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1.子路直率,直率得近于粗野,决不会像子贡那样善于思考。然而子路的性格不仅豪爽、率直,而且更淳朴、真诚。其真诚源于他对孔子的敬慕,对儒家礼教的笃信不疑。
2.子贡,他和子路构成一文一武,是孔子的左膀右臂。他的性格和子路、颜渊都不相同。他缺少子路的刚烈、率直,而机智、聪颖更善于思考;他和颜渊虽都有认真思考的特点,然而颜渊过于谦逊有礼,而他更善于随机应变,富于口才。
3.颜回,四个字:讷昧不愚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