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0 08:36:5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我见过一个项目经理,是个一把手,很少去工地,不关心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很关心项目部办公区、生活区的事,保洁搞得一点不干净,破口大骂。比他父亲年纪还大的保安上厕所,放进去一个人,如临大敌,说把坏人放进来了。又是骂保安,骂管安全的小头目。天天到食堂去,骂食堂超标,吃的好。整天盯着保洁、保安、做饭的!弄得保安、保洁、食堂经常换人,负责后勤招聘的小目都抑郁了!这个项目经理纯粹就是个变态种。
我觉得这个事情值得推敲,孩子虽然死了,但是导致孩子最终死亡的诱因必须要弄明白。这事看标题觉得老师非常可恨,但真实的原因是怎样的,这个必须说出来,题主有误导他人的嫌疑。
15岁男生被老师强行理光头?这怎么跟我在网络上看到的消息不同啊,据说班主任是征得家长和毕某同意后,陪毕某去理发店理发,理的是平头,不是光头。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强行理光头是站不住脚的,这也很好取证啊,直接去理发的地点问一下就能得到答案啊。不知道为什么会传出两个说法。
强行理光头后跳楼?这有些蹊跷,是理完光头后就跳楼,还是过了很久跳楼,虽然毕某的死很遗憾,但这个事情上逻辑说不通啊。一会儿说是平头,一会儿说是光头,然后毕某生前发的空间动态虽然对光头有抵触情绪,但还真的看不住有要跳楼的自杀倾向。而且从时间上来看,我上学那会儿基本上是20-30天理一次发,头发会从卡尺的程度涨到3寸长左右,那这10天里,毕某的头发肯定也长出来不少,这个所谓的理光头后跳楼从何说起?
(上图是能证明老师带毕某去理发理光头的证据)
之后,据说死者毕某的老师林某在毕某不上学这段时间还做过家访,家访过程中一片和谐,而死者毕某当时还表示过曾与家里发生过口角。
(上图为老师与毕某家长的微信交流图)
而且据网络消息,剃光头时间为10月22日,家访时间是10约29日,而跳楼时间是11月2日,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光凭借家属和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就确定这件事,是不是有些缺少说服力?
据说毕某自杀后,其亲属曾去学校交涉,要求学校相关责任人承担责任,我想问一嘴,这个承担责任是指什么?而且据死者毕某的父母反应,一直不知道班主任为什么一定要带毕某去理光头,这一点我觉得跟之前的微信截图有冲突。至于孰是孰非就是赢了又怎样?毕某已经死了,唉。。。。
15——18岁叛逆期的表现是:
莫名其妙觉得烦躁,情绪失控。口头禅:烦!有时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就导致情绪失控,歇斯底里地大发脾气。叛逆期的孩子缺乏理智,情绪波动比较大,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弱。
孩子还小的时候,没有更加的接触社会,比较陌生,性格里比较孤僻,最好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有谊的活动,培养一下孩子发言和动手能力,或者去学习一些,多和孩子们能一起互动交流的机会,带孩子旅旅游,让孩子的性格活泼一些,对自己更加自信一些!
心理脆弱常常是逆商不够,需要提高孩子的逆商了。逆商,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缩写为AQ,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通俗讲就是受挫能力。孩子心理脆弱,如何引导呢?
1.以身作则。遇到问题时,大人先自己沉得住气,告诉孩子不要紧,慢慢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一定可以做到的。
2.延迟满足。孩子想要什么,不能给他马上得到。先要干嘛干嘛才可以,想吃这个?先帮妈妈收拾桌子?想玩游戏?先把作业做完。
3.学会共情。耐心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压力源。性格脆弱的孩子出现消极情绪,尤其需要父母耐心引导。父母与孩子沟通时要以平等、亲切的态度接近他,了解其不良情绪的起因,从而对症下药,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说出孩子的恐惧和担心和告诉他你理解他。寻找最好的办法,慢慢引导。
4.生活中多锻炼独立能力。过于宠溺的孩子都脾气自私自利,受挫能力差。只有自己动手,才会真正珍惜劳动成果。
5.通过运动和一些游戏培养孩子的耐性和自制力。学会控制自己。6.适当表扬和批评。表扬可以增加自信心,批评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尊心。
7.集体疗法。交往中从同伴身上得到积极肯定。有一些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的孩子,怎么教育都教育不好,但是孩子换一个环境,比如幼儿园,遇上一个好的老师,孩子就会变好,这就是环境的效应。
8.正向强化,重复正确的,忽略错误的。不重复强调孩子的缺点,不谈坏的东西,只强调正确的东西。
9.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孩子的安全感是父母给予的,对孩子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家庭和睦。
10.冷处理。给孩子一个约束,让孩子冷静思考。心理的训练一定是以不伤害孩子的心理为前提的。冷处理对应的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比打孩子更让孩子受伤,打孩子让孩子受伤的是身体,语言暴力让孩子受伤的是心理。冷处理会照顾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只是给孩子一个约束,让孩子冷静思考。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时,适当的约束让孩子冷静下来,不批评、不惩罚、不责骂,只是让孩子冷静下来,然后再进行行为上的探讨。
11.告诉孩子: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失败或挫折会带来痛苦也可能会带来契机。提醒孩子:方法总比问题多。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