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9 01:59:0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感谢邀请。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为还不能够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往往比较急,而发脾气是最直接简单发泄情绪的办法。宝宝发脾气是好事,这是他独立意识发展的标志。但需要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引导,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该用温柔的语气告诉孩子,你说出来妈妈才明白,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宝宝不高兴了,是因为还想听故事。
给孩子立规矩并且执行。三岁多的宝宝需要给他立一些规矩了,每天几点睡觉,几点吃饭,都有规律了。而孩子睡前听故事也应该有一个时间规定,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当到了规定的时间就马上关掉。刚开始孩子也许会哭闹,后面会因为家长的坚决而不再那么无理取闹。
下班后多陪伴孩子,矫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作为职场爸妈,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下班时间和休息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要耐心引导,孩子打妈妈,妈妈要态度坚决的告诉他这样的行为不对,并且用手逮住孩子的手,语气严肃坚定。
和祖辈多沟通,达成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规则。祖辈对孙辈的疼爱是非常自然的感情,但往往也会产生溺爱的结果,比如一些不利于孩子行为规范的游戏就不要玩了,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坚决说不。
三岁多的孩子身心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父母需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祖父母给孩子更多的是在生活照料上。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我是小羽妈咪爱baby,一个关注孩子成长的育婴师,热爱生活的两孩妈妈
很多家长在育儿孩子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小不点竟然在遇到事情或者是挫折的时候会初选脾气急甚至有的孩子出现大哭大闹的情况。那么,针对这样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教育呢?
三岁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遇到事情就会大发雷霆,甚至是哭喊、扔东西,有的小朋友还出现大人劝导仍然没有效果,其实这是因为三岁的小朋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的。一旦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事就会出现脾气急以及脾气非常火爆的情况,身为家长有没有好的解救办法呢?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举个例子:
我的表姐有个三岁的儿子,在一次聚餐中,因为来的路上堵车,到了聚餐的地点已经是下午2点左右,这位小朋友因为没有吃早饭导致自己的肚子非常的饿,于是在等餐期间,小朋友看到桌子上面有做好的糕点,自己踮起脚尖准备吃一块,这个时候表姐出现了,当面就直接职责孩子这样的做法不对。小朋友听完母亲的呵责后,第一时间哇哇大哭,还准备将手里面的盘子丢出去。相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这些问题。那么,小孩子遇事情暴躁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其实,当小朋友遇到肚子饿或者说是身体不舒服时,他还是会做出一些反馈。比如说用自己的行动提示家长自己肚子饿,而很多父母往往非常容易忽略这些问题,孩子就容易发脾气。所以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应该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先了解孩子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然后再耐心的帮孩子解决。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事情就出现脾气急或者是大哭大闹的情况,我们应该耐心的给予孩子指导,而不是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因为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愤怒,而且遇到事情后可能导致孩子的脾气也会更火爆。另外对于胆小怕事情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慢慢培养孩子的胆量。比如说多带孩子去外面走走,陪着孩子多看一些书本,让孩子多接触一些陌声的朋友,这样孩子的胆量也就打开了。
若是孩子日常生活中脾气太多或者是遇到事情就非常急躁时,父母不妨换一种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比如说给孩子一张白纸,让孩子将自己心中的委屈和遇到的事情画出来或者写下来,然后帮助孩子慢慢的舒缓他的情绪,这样下来孩子也能掌控住自己的情况。另外身为监护人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避免孩子出现自闭等情况。
一般三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父母除了要给孩子塑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外,还是需要通过陪伴来呵护孩子成长,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及好脾气培养帮助很大。
其实不存在每天无理取闹的孩子。如果你确实这么认为,那么只能说你要不太粗心,没有好好留意孩子。要不你故意视而不见。
哪有什么人是特意要每天闹得不开心的。如果有一个人每天闹,那只能说他心里面有负面情绪没有被排解。
首先三岁小孩有自我意识了,他们通常想要尝试新的事物,想要自己做决定,想要按自己的想法走。如果大人经常忽略他们的意见,阻止他们独立做决定或者独立做事的尝试,他们会感到很沮丧很痛苦。所以,当你说小孩无理取闹时,搞清楚到底“无理”是指不符合你心目中的“理”,还是说就是为闹而闹。
三岁小孩虽然有独立意识,还是很依恋父母的。如果小孩经常完全没有道理地闹腾,搞清楚是你没有理解他闹的原因,还是说小孩想通过闹的方式来达到某些目的。例如你总是忽略他,不跟他玩不跟他交流,小孩就会故意做一些事情引起你注意。关系好时小孩可能会故意做让你高兴的事讨好你。关系不好时,就会故意调皮捣蛋,让你把注意力放到他身上。
相信我,不会有正常小孩每天无缘无故地闹的。这个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大人跟小孩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思维更清晰,我们能更好地把控情绪,而孩子有了问题无法解决一般只能以“闹”来发泄。好好了解你的孩子,找出他情绪不好的原因,帮助他解决才是正道。
我家女儿才1岁8个月,可从上个月开始,这个平时的乖乖女仿佛一夜间就学会了“打人”。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带她去小区花园里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她总会攻击别人,打人的时候还说“打你”,同时手“啪”的一声就打上去了。几乎是见谁都打,有时候打别人脸,有时候拍别人头,有时候还使劲拽头发,甚至还将别的小朋友给推倒。别看人小,但力气大着呢,每次带她出去都把别的小朋友打哭,很是无奈~
这么小的宝宝就有暴力倾向了吗?
其实,两岁以下的宝宝打人,并非真的爱打人,而是因为正处于「打人敏感期」,他不太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会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他打人,可能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他情绪太激动,也可能是他想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还可能是他想与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等。因此,未搞明白原因之前,都不能认为宝宝有暴力倾向,不要给宝宝随意贴标签。那么,当宝宝处于「打人敏感期」时所出现的打人现象,宝爸宝妈到底该怎么做呢?
宝爸宝妈该怎么做?
ONE
对宝宝的“打人”行为
不要做出过激反应,正确纠正宝宝行为
通常宝宝认为他一旦做出“打人”行为,家长的反应就会过于激动,对他严加管教,跟他交流,习以为常宝宝会很聪明的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可以引起关注。无论宝爸宝妈在干什么,只要他打人,就会停掉手中的事,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样,宝宝就会把打人当成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由此可见,家长不要对2岁以下的宝宝打人行为,反应过度敏感,应告知宝宝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乖宝宝是不会打人的。否则,就会让宝宝养成的打人习惯转化成他自我意识的一种不良行为习惯。
TWO
“帽子”
去掉扣在宝宝头上打人的帽子
2岁以下年龄段的宝宝打人其实只是拍打,而不是真正的打,这是他自我意识的一种反映。很多时候,他只是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如宝宝生气了、宝爸宝妈忽视宝宝、别人距离宝宝太近等。
宝爸宝妈应该注意观察宝宝,当宝宝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时,应这样跟宝宝沟通:
“亲爱的,你是不是生气了?”
“你是不是受委屈了?”
“你想他走开是吗?”
......猜测宝宝情绪的问句。
宝宝语言沟通能力表达有限,这时的点头摇头是重大信号。当父母帮孩子表达出他想表达的意思时,宝宝会如释重负,就会感觉父母理解他了,也就会减少通过肢体语言“打人”行为来表达自己。
THREE
“坏榜样”
反省自己或监护人有没有做宝宝的坏榜样
有暴力行为,按照概率来讲,一般父亲的日常行为可能会过于激动。在宝宝面前,要尽量给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尽量宽容周到,有礼貌,注意善待自己的另一半等。此外,身为父母,也要给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模仿对象,日常行为要亲切温和,细心周到。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千万别忽视这些普通的日常行为,也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事实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宝宝的眼中,是会被宝宝模仿的。
FOUR
“暴力镜头”
尽量不要让宝宝观看暴力镜头
现在电视、网络仿佛已成了宝宝成长必备的陪伴品了。里面经常会有一些暴力的镜头,打斗场面、孩子之间的推搡、大人暴打小孩等,都要尽量避免让宝宝观看。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如果爸妈对宝宝的态度比较粗暴,随意拍打孩子,那孩子难免会学会。另外,爸妈平时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夸耀和赞美别人的打斗行为。
SAY
宝宝打人是特定发育阶段的正常行为,但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这种行为。一旦发现宝宝有打人行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立刻坚决地制止。然后握住宝宝的手,带他离开「打人现场」。这样能帮他的情绪「降温」。
再分享一个超好用的手机识字软件【猫小帅识字】,课程以冒险故事为主,宝宝使用时有一种听人讲故事的体验,课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各种小游戏作为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加深宝宝的记忆。让孩子开心地学习汉字。担心宝宝眼睛的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培养小朋友的用眼习惯。
你好,三岁的宝宝正处在人生第2个叛逆期。爱耍驴,不对心思了,就趴在地上耍一通。自己用过的玩具,乱扔。让他收拾,他也拖拖拉拉不收拾。
我的小外孙现在是三周岁多。现在就处在这个时期。非常淘气,有时不听管教。上超市的时候,他要买玩具,我说家里有很多了。先不要买了。他立刻就趴在地上哭起来。如果你要硬拉着他走,他会哭起来没完。这个时候,我就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跟他说,宝贝,我们先去看看水果,一会儿你爱吃的火龙果儿要卖完了。回头再买玩具也不晚。这么一哄,大多数情况下,他会跟我走。过一会儿他就忘了买玩具的这件事。平时也要跟他说,我们不是想买什么东西,就必须得拿到手。如果家里有了,不需要了就不能买。
有时他的愿望不能满足时就耍驴。记得有一天我们上淘气堡玩儿,在里面玩了两个小时,我说中午要回家做饭了。他不肯走,我只好把他抱出来。这下他可发脾气了,趴在淘气堡外边就不动地方,越哭声越大。引来挺多人围观。我越哄他越来劲儿,就是不走,非得要回淘气堡接着玩儿。我索性拿出手机,跟他说:你接着耍,我现在把你耍脾气录下来。让你看看丑不丑。他听了,不哭了,从地上爬起来。我说:你要不耍就跟我回家,咱们吃了饭,下午再来玩儿。他只好乖乖的跟着我回家了。回到家吃完饭,我在引导他认识自己做的不对。他跟我说:姥姥,我不耍驴了。
外孙子常常弄得满屋子都是玩具,不是夸张,有时走路都绊脚。我就引导他玩完了一样,然后马上整理好再玩下一样。不能随处乱扔。当然小孩子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容易的。今天他照做了,明天可能又弄的满屋都是。我们要有耐心。这样时间长了,就能把他这些小毛病改过来。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