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8 19:13:3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63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小语马麻
2020年05月05日
关注1、了解孩子的个性。从描述中可以看出该宝宝可能是个情绪波动较大,渴求表达的宝宝。换个角度看,这种情绪容易外露的孩子更能引起关注,充满了“生存的力量”。
2、问题描述中面对发泄情绪的孩子,家长抱住孩子的做法是很好的。先允许孩子把体内不良的情感流露出来,才不至于混沌地停留在体内,孩子冷静的速度反而会更快。
3、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仔细体会孩子当下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给这个感受命名,比如“开心”、“生气”、“伤心”等等,并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替代自己的情绪。
4、关键的一点是保证充分而有效的亲子陪伴。如此,才能促进亲子间的了解、沟通,使引导更顺畅。
孩子脾气暴躁不顺心就发飙哭闹的原因:
1.溺爱
2.家长无底线
3.学习母亲
本质是没有习得与年龄相符的情绪发泄方式,以及对发脾气哭闹的情绪发泄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重点说一下“学习母亲”这一点,因为在3岁前的孩子,其形成自我性格特点的重要参照对象就是母亲,如果母亲在此时期是暴躁易怒的状态,孩子就会把这种性格特点内化为自己。
至于为什么重点强调是“母亲”,因为3岁前的孩子扔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共生的,并在逐步走出这个认知过程的(这是3岁前孩子的主要成长任务)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了解本质问题只是治标。
是不是感觉有点反过来了?
因为要让孩子学习新的情绪宣泄方式,并且对此深信不疑,这会相对简单很多。
但如果我们一边教孩子这些新发泄方式,而又继续溺爱孩子、无底线容许他的要挟、或者妈妈一边教孩子要好好说话又一边自己很暴躁(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必然是更改不了的。
470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潇洒自在的活着(提问者)
2020年04月20日
关注孩子的性格与遗传基因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平时父母与孩子要多多交流,不过要过于干涉孩子的一言一举,适当给孩子自由,遵从孩子的意愿,多带孩子出去玩,都说:孩子越玩胆子就会越大。
孩子要是不常接触除家人以外的人,不经常出去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不经常和别人交流。
在家里父母又过度保护,担心孩子安全,这也不能玩那也不能玩,磨灭了孩子该有的天性,太过限制孩子,时间长了,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心里阴影,都会导致孩子会有胆小和憨厚的表现。
孩子胆小,比如:上课回答问题时,想举手又不敢举手,真举手站起来回答时,声音又特别小,一方面他怕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一方面他缺乏锻炼,不敢大声在人多的时候说话。
孩子憨厚,比如:偶然和小伙伴玩耍时,别人叫他干嘛,他就会乖乖去做,哪怕是不好的事,他也无怨言,把别人当做自己的"老大"看待,还觉得别人和父母一样会真心对他,还开心的很。
如果父母想帮助孩子改善,首先自己也要反思,有所改变。
每位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正确引导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不要经常打击大,多多鼓励孩子,多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给他需要的关爱。
1、生活技能: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去卫生间排便,自己刷牙,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和衣服等。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擦桌子,扫地等,不要求他做的很好,激发宝宝的主动性。
2、生活习惯:按时吃饭,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文明用餐,自己按时上床睡觉,玩具玩完自己整理好等。
3、表达能力:鼓励宝宝学会表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能力强的的宝宝情绪会更好。有些宝宝不善于表达,就非常容易情绪化。
4、学会和小朋友交往:3岁的宝宝开始有规则意识,在和小朋友玩时要文明,讲规则。要教育宝宝互帮互助,友好相处。
5、培养阅读习惯:每天给宝宝讲故事,读绘本。培养宝宝爱读书,喜欢读书的好喜欢。能够提高宝宝的注意力。
6、安全技能:打家里电话。记住爸爸妈妈名字。防火意识,安全意识,防拐意识。各种可能伤害到孩子的防范技能都要学。
其次,可以有选择性的让宝宝学学画画,儿歌,舞蹈,钢琴,英语,滑板车,平衡车等等。
我家大宝4周岁,刚从3周岁的阶段过来,所以经验分析是有3种情况的:
1、无名火:
主要还是体质问题,肝火旺,就跟大人一样,需要调理下身体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情绪就没那么大的波动了。一般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家都是做小儿推拿解决;
2、家庭环境:
朝夕相处的家庭成员有人脾气大,情绪化,爱发脾气,大人言传身教,孩子想要性格温和都很难,像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一起调整情绪,用心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身也是家长审视自我、改正自身缺点的过程;
3、到了孩子的情绪敏感期,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引导孩子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绪,比如“我现在很生气,我现在很难过”,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我们就应该蹲下身用温和的语气去追问孩子,比如“宝贝,可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生气吗?妈妈非常希望能帮助你”。这样既能教给孩子温和的沟通方式,也能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自己情绪的良好方法~
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一起成长,用心去观察,用爱去沟通~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