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6 20:33:5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从周遭环境模仿的。
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了。你仔细想想做父母的平实是不总是习惯这样说话?或者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有点老顽童的性质,现在爱闹脾气?我的建议是你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台湾漫画家几米有一本书书叫《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建议你看看,孩子不是你告诉他什么是对的能做,什么事错的不能做他就能听明白的,他更多的吸收不是来源于语言,而是大人的行为。其实你也是孩子长大的,想想小时候父母责备你的时候?有的时候是不是他们无意的动作或言行你学习了,但是他们生气了呢?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不对的,但是同样的事情父母做了,却不让孩子去学习,光说是不管用的,只会让孩子更叛逆,要学会以身作则!你也是从孩子长大的,回忆一下你小时候委屈的心情和无助,好好回忆自己是怎样成长的,自己遇到了哪些问题,曾经的自己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样的支持和引导?好好想想吧,我想怎么教育好孩子的答案就在你心里,不是吗?欢迎追问2岁的孩子自我认知开始飞速发展。这时候孩子开始学会用自己的行为来操纵大人。
这无疑可以证明孩子在长大,变得聪明,知道如何操控自己周围的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可是这时候的孩子也不可能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也不会想怎么做是应该的,怎么做是不应该的。
所以这时候正式立规矩的好时机,千万不要让孩子用哭闹牵着大人的鼻子走。这样会让孩子在之后的发展变得有很大的风险。比如会没有规则意识、会学会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来达到自己的意愿。
对此,我们的应对方法可以是如下几个:
一、安排有规律的丰富的活动
如果孩子一天的活动是随即的、无规律的,那么孩子的生活会很无趣,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极其需要接受特别丰富多彩的刺激。所以一旦孩子的生活过于单调和随即,就很容易情绪易怒,最终导致每天的哭闹成为了孩子向大人寻求关注的主要工作。
所以我们最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活动计划,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读绘本、几点出去活动、几点睡觉等等。这样让孩子每个时间段都有一个独立的目标,让孩子的生活更有盼头、更规律,也更丰富。
二、正确的沟通方式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说很多大道理和孩子沟通。殊不知,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一切的沟通都是无效的沟通。更哭闹孩子沟通的正确打开姿势,也许是这样的:
1??接纳孩子——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或者“我知道你现在很想和酸奶”。
2??坚定的告知规则——等孩子冷静一点之后可以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就像公司不发我们工资我们去讨说法时候的语气一样,大家脑补一下)告诉孩子:“但是这时候不可以喝酸奶!”
3??安定孩子——如果孩子已就哭闹,这一步最重要,少说话、抓住孩子的双手,看着孩子,并告诉孩子:“等你不哭了,妈妈就抱抱你。”
这个过程第一次可能需要1个小时、第二次需要半个小时、第三次就需要几分钟孩子就能安静了。前期一定要坚持住,等孩子哭累了。因为孩子一开始是很自信可以用哭闹让父母妥协的,一旦我们坚持过了孩子,下一次就会轻松很多。
等孩子不哭了,紧紧的拥抱和鼓励孩子,告诉孩子这样才是好孩子。下一次孩子产生了这样不哭就有的抱的良性的条件反射,就会安静的快一些了。
4??告知规则——等孩子逐渐安静并且按照家里的规则做事了,仍然不需要多说话,只需要一句话告诉孩子:“下次不能这样,是不允许的。”就可以了。
我一直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对门5岁的小女孩害怕同村一个叔叔,怕到什么程度呢?
小女孩在吃最喜欢的苹果,一听说“xx叔叔来了”,丢下苹果就往房间跑,鞋子也顾不上脱就把自己藏在被子里,小脑袋埋得紧紧的,挖都挖不出来。
一直到这个叔叔走了,家里人再三保证:“走了,门也锁好了”她才小心翼翼地从被子里出来。
再后来更夸张:听说“xx叔叔来了”就吓哭了,弄得这个叔叔都不敢进门了。
为什么这么怕呢?
孩子说不清,家人很莫名,叔叔很委屈。
直到有一天,家人发现小女孩看见路上的马就怕得发抖,这才想起来:这位叔叔家里养马,而这个叔叔的脸型偏长,还真有点“马脸”的感觉。想来,小女孩应该是把这个叔叔当成了她害怕的马了。与之相反的是,我有一个男同事,快要40岁了,单身,抽烟、喝酒、脾气大,浑身烟臭、酒臭、汗臭,奇怪的是:
就是这样一个臭男人,同事们的孩子,10个里面有10个都喜欢他,有时候小小的几个奶娃娃还会争得哭。
连同事阿姨都说:“那么一个臭男人,怎么这么惹孩子爱呢?”
其实,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个同事其实最有孝心和爱心,他的妹妹远嫁,父亲过世得早,就他和妈妈在家。
可是他妈妈是个马虎的人,他担心妈妈不好好吃饭,每天早早起床给母亲做饭,午饭晚饭更是一顿不落。
他心疼贫困山区的孩子读书不易,苦口婆心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外人只看到他教训学生,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教训的都是加把油就能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好苗子。成年人看人用眼,总会被皮相蒙蔽;但是孩子不会,他们看人用心,用最细腻最敏感的真心去触碰,自然更能分辨。因此,如果孩子实在不喜欢某个人,甚至是怕某人,那就不要勉强了,随他去吧!
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
只是有些人克服了这个问题
从小我们接受的就可以就是自己是最棒的最出类拔萃的导致我们接受不了自己有错的时候
而这一旦和我们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会接受不了而发脾气
首先我们要大度地接受这个事实
我们不是一个完人不是一个圣人
我们也有做错的时候或者我们没有错
只是别人比我们做的更好
其次接受了这种心态之后就会坦然的面对了
最后想一想其实争论的意义是什么
最终的目的就是想承认自己比别人厉害
承认自己说的是对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想法用到别的地方比如读书比如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要比别人更加有毅力
在学习生活中比别人更有耐心
然后我们才有底气和别人说,你是错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鬼神这些事情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又不能很正确的对待,从而产生了一些恐惧的思想,宝妈不用太担心,我儿子5,6岁时也是这样。爸爸妈妈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多带他出去散散步,多跟他讲一些勇敢的故事,聊一些美好的事物,譬如夜晚,花草也像白天一样微笑,小鸟怎样在月光下安静的睡觉!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