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5 23:25:1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人格初步成形阶段,这时对信息的处理是不够全面的,容易偏向于某些自我的信息之中,这时就会偏激。如果只是在青春期才开始注意这样的问题,这时已经是比较晚了,再做一些引导会是很困难的。因为这时的沟通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最好是从小开始,就要学会关注孩子,这种关注不是说我在意他就行的事,是需要他能感受到的那种关注,而且尽量让其偿试,让其自己意识到不足,而不是大人直接否定。告诉他问题在那,而不是你不行。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人格是比较健全的,青春期也是容易过渡的,
但是到了青春期后,这时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晚了,但是如果方法得当还是来得及调整的。
一定要明确的是,人的最基本需求是什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同营养一样一定要满足,否则成长就会不好,人的最基本需求就是认同感,这是最基础的精神营养,从小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足。认同就是关注,就是在意他的表现,他做的好的一定要得到表扬,这个好要建立在他们的世界观上,而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青春期的心理偏激的根源就在于认同感不足,就会表现出乖张,张扬,或于之相反的状态失落,沉默
感谢邀请。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亚型,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往往表现为多疑,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内容荒谬离奇,多伴有幻觉,以上这些是它的典型精神症状。这种类型的病人发病年龄相对其它类型相对较晚,多在青壮年,中年或更晚些,疾病较缓慢,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明确的妄想内容,开始妄想对象指向的范围较窄,认为少数的几个人对自己不好,后期病人的妄想内容可逐渐扩大,认为周围没有好人,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有所指的,都是对他不利,有特殊意义等等,妄想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件,幻听以言语性的幻听最常见,如命令性幻听:幻听命令他做某些事情或者评论性幻听:幻听对病人的行为指指点点做出评论,内容多使人不愉快,甚至有些病人受幻听影响会做出伤害他人或危害自己的行为。有些患者发病数年后,尚能存在部分工作能力,所以往往不易被早期发现。此类病情发展较其他类型缓慢,如治疗彻底,预后较好。
好的我的回答就是这些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精神心理师吕怀宝,一名有15年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经验的主治医师,我会定期发布精神心理科普知识,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给我发私信。关注我@精神心理师吕怀宝,让我们在健康的路上携手前行。
、偏执、不愿吐露心声、开始关注异性等心理特征。
1、反抗:15岁通常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很多男孩喜欢和家长对着来,是叛逆的常见的表现;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愿意让老师、家长管束,不听别人的劝说;
2、偏执:青春期的男孩往往会盲目崇拜某一个人,或迷恋某个不真实的人,并为此做出疯狂的举动,而且会比较执着,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
3、不愿吐露心声:15岁男孩到了青春期,更愿意一个人待着,一般不与家人交流心事,家长与男孩进行交流时,通常他们会表现得较为反感;
4、开始关注异性:15岁的男孩通常在这个阶段会对异性产生关注,想要和异性接触,有些男孩会有自己喜欢的异性,有些可能会早恋。
这个世上的关系除了好和不好还有一种叫凑合。
同事性格偏执,心眼儿小,可以凑合处呗,不深交,不谈论有深度的任何事,工作有规则,按规则来,笑脸相迎,不想做的笑着拒绝,看着难受的可以不看,说的有争议的可以不谈,允许别人和自己不同。好好工作,天天向上,要是不小心得罪了,也没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斗智斗勇,这是一个让你迅速成长的人啊。
工作中遇到的人太多了,各式各样,同事在工作场合,本来也不是处关系交朋友的,不知你遇到的这个同事,给你困惑的点在哪,但万变不离其中吧,不合适的人,普普通就可以了。
如果用“纠正”这两个字来对待处于叛逆青春期的孩子偏执的行为和想法,那往往反而火上浇油,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变本加厉。
每个孩子都有青春期,但不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叛逆!叛逆是来自于你对孩子行为和想法“纠正”所引起的反感和抵抗;不叛逆是来自于你对孩子行为和想法“引领”所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妈妈出去出差一周,让婆婆来带孩子,等妈妈出差回来发现孩子拿手机玩游戏已经停不下来了,这让妈妈非常的焦虑,既担心孩子耽误学业,又怕孩子的眼睛看坏了。所以妈妈觉得非给“纠正”过来不可。
第一种“纠正”方法-讲道理。
妈妈:你这样一直看手机会把眼睛看坏的,也会影响你的学习,你如果不好好读书以后就会考不上大学。
孩子:你烦不烦啊,看个手机说那么多话。
结果:讲道理只会让青春期的孩子烦你,讨厌你,藐视你。
第二种“纠正”方法-威胁。
妈妈:你如果再玩手机,我把你的手机给砸了。
孩子:你砸啊,你连我也砸死算了。
结果:造成孩子说谎、对抗、叛逆。
第三种“纠正”方法-奖励、交易。
妈妈:你今天把作业写多一点,我就给你玩多一会手机。
孩子:那我今天陪你出去倒垃圾了,你也要给我玩一会。
结果:奖励和交易只能换来短时的妥协和冷漠。
以上"纠正"方法是我们常见的教育手段,但发现很难取得效果。那我们现在来看看一个妈妈是如何“引领”女儿的行为和想法。还是以“玩手机”为例。
有一段时间读初二的女儿一放学回到家就手捧手机,这让妈妈有点焦虑。但妈妈还是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和女儿展开了谈话。
妈妈:你这一星期,妈妈发现你一回到家就手捧手机,我都开始焦虑了,这样会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我很想了解一下你玩手机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女儿:我上QQ和同学聊天,听听歌,打打游戏。
妈妈:和同学聊天、听歌、打打游戏能给你带去什么好处呢?妈妈想了解的多一点
女儿:听歌、打游戏能减轻压力,和同学聊天很开心啊。
妈妈:能让你减轻压力和让你开心,妈妈当然非常重视,但妈妈又非常担心你会影响视力和学习。我们来想想既能让你减轻压力让你开心,又能避免妈妈的担心,我们还能怎么做?
女儿:要么买个MP3听听歌;周一周二我们去散步;周三周四我们画画;周五让我玩30分钟游戏;周日下午约同学玩玩。
妈妈:妈妈相信你能管理好自己的行为,也谢谢你的安排里有妈妈的陪伴。妈妈也有两个要求,一是晚上10点必须睡觉;二、作业保质保量完成是前提。
女儿:那我们就愉快的决定了。
从这个案例里面我们总结一下“引领”的具体步骤:
1、让自己冷静下来,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担忧;
2、了解孩子这个行为给她带来的好处?
3、同理孩子的需求和提出自己的担忧,来引发孩子找到更多的方案;
4、找到共同的方案(合作的平衡点)并量化;
5、对孩子的方案予以鼓励和肯定;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快速发展,自我意识强化,渴望被尊重被认可,如果能用“引领”5步法让孩子理性的思考,看清自己的需求,相信孩子能做出科学的选择,当然也能让靑春期的孩子不叛逆。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