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5 20:47:5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写幼儿兴趣爱好,平时要多观察幼儿表现,抓住幼儿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的天性。其实每个幼儿表现出来的个性都不同,兴趣爱好也会不同,这点一定要抓住,着重描写。
如果在幼儿园里,更能反应出幼儿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唱歌等等。所以写幼儿的兴趣爱好,抓住共性,侧重个性。
描写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就要写他平时喜欢做什么,怎样做,做得怎样,这些是要点,重点写。
@徐妈妈vlog
【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觉得您可以想问如果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为这个不是填到纸上就能实现的,还是要细心的观察,并且与孩子有效的沟通和探讨才能发现。
~~~~
培养人的丰富多采的个性,促使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谐统一是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个性是做为个体人的特性的总和,是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重视儿童个性的培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如何增减个性,各国教育界在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验摸索,特别是对幼儿的个性培养,应成为青少年个性发展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基础工程,尤应受到重视。
对一个人来说,6岁以前是人的个性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凡人所需要的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情绪等品质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这个时期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个性)就不容易建筑了。参天大树从根教育,教人必须从小教起,结合我国社会的现实,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些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偏差,使不少幼儿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如任性、懒惰、依赖、好强、自私等,妨碍了幼儿兴趣、爱好、品德、特长等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不利于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在幼儿园阶段重视幼儿个性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着重就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的有效途径谈几点浅见。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是个性发展的入手处。
人的个性可以归结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创造力几个方面。兴趣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兴趣对它们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它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兴趣可以对人的智力活动起定向作用,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在教学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发展其智力,促使个性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广义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素质,从狭义讲,主要是指动力、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是个性的标志和外在表现。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其他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浓厚的兴趣可以使人们在某种活动中情感更强烈,意志更坚强,并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创造力是个性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逻辑归宿。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仅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和高度发展的智力,而且需要浓厚不移的兴趣,最初的兴趣是创造力的火花。培养和发展幼儿的个性,必须从良好的兴趣开始。
如何通过培养幼儿的兴趣来达到发展他们个性的目的呢?我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引导和鼓励幼儿发展特长。幼儿阶段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一切的眼光,能善于从幼儿的一言一行去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并有计划、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这是兴趣逐步发展为特长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从似乎“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每个人的特殊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着手培养和发展。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之光,做到有心人。第二是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是促使他们对学习和活动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幼儿中主要有几方面的需要:一是学习知识,开展活动的需要。他们对大千世界会问上千万个为什么,要尽量满足他们的问。二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发展幼儿智力外,还要用积极的态度,高昂的情绪,生动的语言,科学的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催人奋发,促人上进。三是尊重的需要。教师在幼儿交往和接触中,要以平等、友好的身份尽量尊重、爱惜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幼儿的评价要恰当,以鼓励、正面开导为主。第三是积极创造让幼儿获取成功喜悦的条件,这是让兴趣持续,向纵深发展的外因。教师要在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设制最佳情景,让幼儿的兴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从兴趣入手,培养幼儿良好个性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基石。
要使幼儿能充分发挥创造力、主动性,我们当老师的就要与幼儿形成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我们是孩子的父母,要关心爱护他们,使幼儿感受到老师就象妈妈一样疼爱他们。如遇到生病的孩子,要多问,细心的照料,及时给病儿喂药等。在教学中,要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在问题的解答中要循循善诱,增进他们的知识,使儿童得到问的,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们要懂得儿童,这是父母、先生顶大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幼儿建立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要充分了解儿童,选择适合幼儿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在教与学中能积极主动地学、会学、乐学。他们想说,要多让他们说,他们想唱,多让他们唱,他们要玩,尽情地组织他们玩。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扮演成游戏中的角色,参与到孩子中去,要幼儿做的自己带头去做,使幼儿感受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这样,他们不需要你多费口舌,而是高高兴兴地参与进来。活动中增加了信任感和亲切感,幼儿的思维就会处在高度兴奋的状态,其活动效果就会倍增。如在一次计算机操作活动课后,满地的碎纸屑,我喊了几位幼儿来捡,这些孩子听了后,很不情愿地捡了一两张。后来,我说:我们大家来比赛,看谁捡的多,于是我先捡了起来,孩子们看到后一个个地参与进来,不一会地上就干净了。后来只要老师参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很高。
师生间形成了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学生之间也起到了示范作用,引导他们也要养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幼儿在园有安全感,能无忧无虑地学习,为发展良好个性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的,是在活动中行成个性,表现出个性。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讲、去听、去看、去做,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兴趣爱好等个性。除了教学活动外,幼儿园的晨间活动和游戏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主要途径。如孩子早晨的活动,有的幼儿喜欢运动,我们可以向孩子提供球、绳等运动器械,让他们活动,在活动中教他们技能;而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则可以提供给他们纸和笔,让他们在纸上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来,从而使他们得到满足;有的孩子喜欢唱、跳舞。这样,我们把尊重孩子变成实际行动,使他们能在愉快的心情中从事学习。又如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些游戏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并表现了儿童自身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尽管肤浅、表面,但也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的基础。
另外,我们要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如去农村参观等,还要组织各类比赛,通过一些活动,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进取心,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使其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每个幼儿的特长。
四、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具有明显的附属内驱力,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赞许和认可,教师对孩子应一视同仁,要努力克服教师的偏爱心理,不能对于那些聪明、漂亮、善于交际的幼儿偏心,我们也应重视那些安静、内向、反应较慢的儿童,并尽量多给他们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更不能对经常有攻击行为,不守纪律的儿童产生反感,造成个别孩子个性向更偏执的方向发展。
孩子的个性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对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采用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如对待反应慢的,表现差的幼儿要给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有特长,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参加兴趣班,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对容易满足的儿童,则要避免过多的表扬,而要给与他们更高的要求,克服他们骄傲自满、自负心理,让他们的个性向正确方向发展。
总之,时代跨进了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高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健全的心态与人格。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良好的个性、特长,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家长的重任。
可以写在同龄人中表现突出的特点,比如体育,美术,音乐等等都可以写。实在没有就写自己的优点,这样更容易让人记住,老师同学也能更快更好的了解你。
1.我爱好学习,爱思考,善于与人交流,能够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具有创新开拓意识,诚实守信,纪律严明,能吃苦耐劳。
2.我个人特长包括:看书,唱歌,画画,跑步,爬山,并且爱好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各种球类运动,游泳,旅游,学习等。
本人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阅读、思考、运动、社交等为主要爱好,并且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1、做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
2、喜欢与人交往,善于组织策划活动和项目。
3、积极务实,敢于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4、能坚持。确定了正确方向,我就能把所有的力气砸向那个方向。有执行能力。
5、勤奋,善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事物。做事喜欢列个计划,分出轻重缓急
孩子应该具备的七大性格习惯特点
1/7分步阅读
快乐活泼。表情丰富、口齿伶俐、做事认真、喜爱运动歌舞、喜爱阅读、思考、提问和讨论。
2/7
安静专注。喜欢静静地做自己爱做的事。如读书、画画、做手工、下棋、听音乐、做科技制作等。
3/7
勇敢自信。不怕摔跤,不怕运动,不怕打针吃药,不怕在众人面前说话;而且他的潜意识中有良好的“自我意向”,充满自信:“我是一个好孩子,我什么都会!”
4/7
勤劳关爱。爱劳动,爱帮大人做事;关爱父母、老人和有困难的人;有“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心情。
5/7
有独立性。没有依赖心只要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做,以自己会做而觉得聪明能干。
6/7
有创造性。不喜欢重复别人说过的,做事要比过去做得好;喜欢猜谜语、编故事、提问题、种植物、养动物、做玩具和科学小实验,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图书。
7/7
有幻想和志气。想到长大了要做大事、做好事,要像某某名人、伟人那样;尽管是模糊的幻想,但心中有气概。孩子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服从能力都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成功的基础。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在集体的环境中进行。只要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才能使孩子的社会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后记
1/1
人的性格不可能十全十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要孩子在向好的方面努力,就要给孩子充分的肯定。这样孩子才会有进步的动力,反之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不论自己怎样做妈妈都不会满意,索性就会放弃对自己的要求。这样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平时家长要多以自身为榜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习。当孩子表现好时,要多称赞他的表现。另外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榜样等形式来一点点引导。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