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02 13:42:1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一、教育心理专报的观点
小孩子好胜心过强,输了就发脾气,确实是心胸狭窄、缺乏风度的表现。家长要仔细分析孩子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教育引导,使孩子积极争取进步,坦然面对输赢,形成健康人格。
二、小孩子争强好胜的不当心理及表现从少年儿童的心理看,他们都有把事情做好、得到别人肯定和夸奖的愿望,争强好胜是他们的一种天性。但是,有的孩子过于要强,总是不切实际地希望自己时时处处是唯一最好的那个,希望把别人甩在身后。于是,一旦争强好胜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有些孩子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对别人的成功感到不满、愤恨和嫉妒,对别人发脾气,甚至阻挠别人成功,攻击比他强的人,做出一些不当行为。
三、孩子争强好胜、乱发脾气的原因分析父母的不当夸奖会造成孩子不恰当地争强好胜。有些父母表扬夸奖孩子言过其实,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事,总是把“宝贝儿,你是最棒的”“宝贝儿,你真厉害”挂在嘴边,而不是针对孩子的优点予以肯定和鼓励,有没有针对孩子的缺点予以分析和指导。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丧失辨别优劣的标准,真的以为自己做什么都是最好的,不容许也接受不了别人超过自己。父母对孩子施加的压力过大会导致孩子过于要强。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成长施加压力太大,总不切实际地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胜过任何人。孩子在这种压力逼迫下,往往会不顾一切地争强好胜。面对超过自己的人,他们会把父母施加的压力变成对别人的不满,嫉妒、怨恨比自己强的人,甚至会不择手段阻挠别人进步。父母的溺爱会造成孩子形成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长爱子心切,把孩子作为自己的一切,作为家庭乃至整个世界的中心,使孩子形成了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父母的一贯娇纵,使他们以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得让着他。在各种竞争比赛中,以为别人都得顺从他、让着他,稍有不如意变会迁怒于别人。父母的影响及教育会造成孩子缺乏风度。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父母是凡事只考虑自己感受、争强好胜、希望别人忍让自己的人,孩子也会不自觉地习得这种行为习惯。如果父母一味放纵孩子的无理取闹,不及时让孩子明白善待他人的道理,孩子就会把这种缺乏风度的行为沿袭下去。四、如何教育引导孩子纠正过于争强好胜、乱发脾气的不良习性肯定孩子的争强好胜。不让孩子乱发脾气,当然不是否定孩子争强好胜的性格。争强好胜当然也有好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不断进取,可以使孩子获得成就和自信。因此,家长要先肯定孩子的争强好胜,告诉孩子勇于竞争是正确的。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输赢。要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竞争就会有输有赢,胜不骄败不馁才是大将风度。比赛重要的是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只要尽力争取,和气对待对手,虽败犹荣。要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输局不输人,不能因为心胸狭窄有出格行为而遭人耻笑。教育孩子换位思考、心中有他人。告诉孩子要想做到最强,必须求得他人的拥护与支持,只有获得对手的尊重,才能获得对手的真诚帮助。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赢了不要高高在上看不起别人,要学会安慰体贴别人;自己输了不要迁怒于他人,要尊重对手,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弥补差距,屡败屡战。结束语小孩子争强好胜、度量不大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事。只要家长正确引导,积极教育,相信孩子一定会正确看待输赢,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自己身上找不足。但是,家长如果一味忍让、一味袒护,则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竞争观、养成不容人的性格,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点击右上方“关注”,教育心理专报与您分享更多教育心理管理经验、科学理论和经典案例,帮您解决少年儿童教育心理问题】
运动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必需,事实证明,生活当中绝大多数人也都在运动。并且不同的人,会热衷于不同的运动方式,这就是人性格方面的外露。
人们偏爱某种运动,不可能完全出于偶然,而是与他个人内在的脾气品性密切相关。而往往,坚持不同的运动习惯,又会塑造出一个人不同的品格和魅力。
根据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项目,对每个人的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正常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必要的适应能力,或者,表现出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情感心理缺失,然而,我们通过有针对性的适当运动,是可以纠正这些不良性格缺陷的,并且,能够很好的改善心理,和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心理学:一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运动,会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准
1.喜欢足球、篮球、排球等,需要团队协作的运动
这是社交型协力运动的人,通常,从小就活泼开朗,十分热衷户外运动,而且,人际交往能力从小得到锻炼,长大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表现非常突出。在他们的成长经历,长期生活在热热闹闹的朋友中,对于他们来说,孤独是一件十分恐惧的事情。
这类团队协作的运动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团队精神用不着额外培养。在这种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活动中,诸如遵守规则、体谅他人、责任心、还有组织和协调等能力,会得到特别的培养。
不仅如此,成熟的游戏者,不会刻意争夺惹人注意的前锋位置,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他人的位置之间的协调,他们多了一层领悟,即: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最合适。
心理学:一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运动,会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准
2.喜欢长跑、竞走、野外自行车等,体现耐力和意志力的运动
这样的人,通常从小受到的家教相对比较严格,从父母那里,整天听到的都是“有志者,事竟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之类的教导。长大以后,也多是勤恳踏实、努力奋斗的典型。而像长跑,这样需要极度耐力的运动项目,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合适的自我减压方式。伴随着汗水不断被排出体外,心理上的抑郁和烦躁也被甩在路边。
所以,他们是一群,跟自己比赛的人,喜欢追求在痛苦中坚持的那种魅力。当每一次在想要放弃的一瞬间,咬着牙继续坚持,练就了非同一般的耐力和意志。在他们的人眼里,有时候,名次和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他们享受的是,努力着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无论领先还是落后,都只是暂时的,只有拼搏向前,才是永远不变的。
心理学:一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运动,会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准
3.喜欢自由搏击、散打、拳击等力量进攻型运动
这一类人,让人感觉,多多少少有一些火药味。攻击和对抗的力量,增强了他们内心的把控能力,这一点,会让他们得到很大的满足感。选择这种对抗性很强的运动,从内心深层的理由,感觉自己还不够强大。
大多数小男孩,都会惊叹父亲的强大,并且,在心中暗暗和父亲较劲,幻想着有一天,彻底地“打败”父亲,成为真正的男人。一般来说,喜欢搏击类运动的人,他们迷恋于这种胜利的感受,喜欢一次又一次地,体味战胜另一个人的痛快感受。
心理学:一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运动,会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准
4.喜欢登山、户外探险、高尔夫、帆船等亲近大自然的运动
这一类人,不是去征服山,而是去征服自我;不是去探索自然,而是在探索自然的时候,探索自我。回到自然的拥抱中,那些自满、保守、懒惰、怯懦、急功近利,都一一得到净化。
选择这类运动作为个人爱好的人,潜意识,是重新拾起童年时代,原本人人都有的对大自然的好奇。他们的人生之路,大多已经从“追求成功”过渡到“寻求意义”阶段。在生活中,他们会给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感觉,因为,他们不再需要通过“战胜”别人来确认自信,或自我的价值。
心理学:一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运动,会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准
5.喜欢小球,如,乒乓球、羽毛球的人
实际上,他们是喜欢利用“头脑”去运动,战术和技术同等重要。而且,他们会钟情于单打独斗,与其寻找合适的同盟,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们通常十分自信,动机鲜明,喜欢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们在职场上,也是高手。他们头脑冷静、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当机立断,因为,任何犹豫和徘徊,都将延误良机而导致失败。不论进攻还是防守,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紧紧抓住对方的空当,使对手比自己早一步露出破绽,这是他们万变不离其宗的独家秘笈。
心理学:一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运动,会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准
6.喜欢瑜伽、太极、气功等关注身心联结的运动
往往在选择这类运动的爱好之前,这些人,基本都尝试过上述各式各样的运动。不管是对速度,还是对力量的追求,好像都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因为不满足于,仅是骨骼和肌肉的伸展和收缩,才会返璞归真地回到这类,结合着呼吸与心境的特别运动上。
在相对静态中,控制自己的动作和心态,在忍耐和坚持的过程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直到,感觉到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往往已经历过很多事情,看清世事的贪婪与浮躁的无意义。于是,凡事不强求,也没有所谓的“必须”与“一定”。运动时是这样,生活中更是如此,行动上,量力而为,修炼内心的沉静与辽阔。
心理学:一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运动,会暴露他的性格特征,超准
不是。根据规律来讲,叛逆期的孩子应为12岁至17岁,长的可能到20岁。10岁的孩子正是各方面正在成长或学习的过程,他们还没到叛逆期。
喜欢格斗的女生,她的心里就有着某种激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一定是很坚强,他喜欢帮助别人看到不平的事,他一定会出手,这样的女生缺乏安全感,小时候可能受欺负多了,连续格斗来保护自己,这样的人不要惹肯定是对这项运动感兴趣,只有打心眼里喜欢才能去付诸行动
对抗型人格对环境和他人很敏感,只要稍微受些挫折,就会退回自己自己的舒适区,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对抗型人格需要的是认同。让他得到自我肯定。这种性格的人,你就顺着他说,你尊重他的想法,理解他的想法。会达到一些效果。开阔心胸、视野、思维。学会换位思考,擅于看到别人优秀、友好、善良的一面。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