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4 16:51:1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答:
小孩一哭就抓狂暴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
这是因为婴儿和幼儿的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发育,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
当他们感到不舒服或者需要满足某种需求时,哭泣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
而对于父母或者照顾者来说,哭声会引起不适和压力,导致情绪失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反应,尽量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
2.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满足孩子的需求,例如喂奶、换尿布、抱抱等。
3.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和规律,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适。
4.逐渐教育孩子如何控制情绪,例如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调节的技能。
通过以上方法,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掌握情绪调节的能力,减少哭泣和暴躁的情况。
孩子经常哭,可能是身体体质原因有点不太好,会很jiang,不随和,说什么都不太理睬,也不知道他听懂了还是没听懂,需要很好的耐心慢慢的引导他的情绪,多给孩子拥抱,慢慢的他大一些了,感觉他就不怎么哭了,千万别孩子失望和灰心
那是因为你对孩子的哭闹有误解,在你心底里认为——哭闹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若是孩子哭闹了,那这事一定就“不对了”,就需要有人去承担这个“错误”的责任。
所以,孩子的哭闹就像发生了命案一样,父母第一反应就是去寻找“真凶”——这究竟是谁的过错?
若不是父母的错,那就是孩子的错:
新生的小宝宝在哭闹时,大人一般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我没有让你吃饱,是我没及时给你换尿片,是我没有照顾好你,都怨我!(或许也会推到别人身上:你到底是怎么带孩子的?)
等孩子越长越大,孩子哭闹的原因也跟着丰富了起来。在大人的手段已经无法止住孩子的哭闹,“家长”这个角色越发感到无力时,则会把这个责任甩锅给孩子:就是你太不听话,是你太不懂事,是你不听我的话,才会……都是你的错。
既然找到了“真凶”,接下来自然就要审判、惩罚“真凶”了:
若是父母认为孩子哭闹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就会审判、惩罚自己:内心充满自责与愧疚,甚至夜不能寐。
若是父母认为孩子哭闹是因为孩子本身的原因而造成的,则会审判、惩罚孩子:斥责、打骂、吼叫以及各种变相的体罚全都跟着来了。
这可能是因为小孩处于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导致情绪不稳定。孩子的情绪波动也与家庭环境、父母的行为方式和家庭教育方法有关。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情绪控制不敏感,对孩子的行为过于苛求和指责,孩子就容易产生冷漠和反叛情绪,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除了积极的家庭教养,孩子还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来充分释放情绪,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感受,平等的沟通方式也更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流一滴眼泪的8000种理由》中说到,人悲伤会有8000种原因,所以我们简单的把孩子爱哭归结为性格原因,是不正确的。我想这位朋友可能还想知道,如果爱哭不是单纯的性格原因,还会有什么原因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孩子不爱哭呢?
一、孩子为什么爱哭?1.希望得到关注,缺乏安全感
2.不会表达情绪(无助、生气、沮丧、失望等负面情绪)
3.性格较为敏感
二、孩子哭时,我们该怎么办?1.认可感受
在孩子哭的时候,抱抱孩子,或者摸摸孩子的头,让他能感受到你的心跟他在一起,不能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呀?你怎么那么没出息啊!?有啥你不会说吗?!。。。家长表现出不耐烦,孩子只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们,感到“好孤独”!其实,无论孩子因为那种原因哭,妈妈最好的做法是不说话,给孩子一个长时间的拥抱。
2.不要说教
情绪没有对错,只是表达情绪的行为有好坏。但孩子多数就只会用哭来表达自己,人在有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不思考的,所以很多妈妈在孩子哭的时候说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停止说教才是上上册。
3.学会倾听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打断孩子,你只需要简单的回复:嗯,这样啊?哦~是的!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多多描述表达。
三、如何引导孩子改掉爱哭的习惯?1.学会表达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妈妈答应给你买的玩具,却没买,这是失望了!你的小宠物死了,这是难过!。。
带孩子看看情绪管理方面的绘本,让孩子从故事中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出自己的情绪,3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做到这些了。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教他们说:我感到。。。因为。。。我希望。。。
表达情绪的行为,有一些规则也要提前告诉孩子: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他人,不能破坏东西。
2.接纳孩子
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不去评判孩子,如果孩子生性敏感,那我们就接纳敏感的孩子,世界本就因为有了不同性格的人才会变得多彩。而且生性敏感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就是一位性格极为敏感的人,还有很多艺术家,作家,他们也都具有敏感的性格,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正是这种性格让他们体会到一般人体会不到的感受层。
3.不要比较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尤其不要对孩子说:你看谁谁谁,他怎样怎样。。。这样的比较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产生更多的自卑,更是缺少安全感,慢慢地孩子变的内向,不愿尝试,这时你想让孩子进行任何改变就更难了。
4.记录情绪日记
在孩子哭过后,情绪平复时,就可以记录情绪日记了,这个方法很多成人都在用。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妈妈记录下来;
a.刚才发生了什么?
b.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c.后来做了什么你又好些了?
d.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怎样做呢?
小结1.感受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感受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孩子在成长中要学会理解自己的感受也慢慢理解他人的感受。
2.哭并不是坏事,如果这样能让我们舒服一点,哭一下也未尝不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允许孩子哭泣。
3.同时还需要让孩子分清感受和行为,让孩子明白并不是生气、沮丧、愤怒的时候就只有拿哭这种行为来表达。
好了,今天的答复就到这里,我是莫言言,育儿理念:“智取,不可强攻”!希望和你一起做更好妈妈!欢迎加关注!今天留一个小问题:你能说出几个哭的好处吗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