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14岁性格变化图(小孩子14岁性格变化图片)

admin时间:2024-01-23 03:06:4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孩子在学校总是被欺负,胆子小怎么办?

孩子们相互打闹是这个年龄的特征,如果老是受到同一个学生的欺负,可以通过老师或者家长协调一下,协调不能起到作用,不妨鼓励孩子与对方打一架,一味地忍让只会让孩子变得懦弱。

孩子受到不是同一个孩子的欺负,父母还可以这样处理:

一、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当孩子受到伤害时,父母首先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可以用力推开对方,情况紧急时要跑开,必要时要寻求老师的保护。

二、多让孩子看英雄类的故事书

当孩子受到欺负时,主要是孩子不够自信,所以父母可以用给孩子买一些英雄类的故事书,让孩子模仿他的偶像,这样孩子在受到欺负时,就会觉得自己很强大。

三、和好朋友一起抵抗

当孩子受到欺负时,可以联合自己的好朋友,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14岁左右的儿童有什么心理特征,以及应对方法?

谢邀答:越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应该引起重视,望子成龙是每个做家长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龙成风。

可是,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现在孩子又少,都矫生惯养,是爸妈手上的掌上明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孩子的起伏不定,菠动很大,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很强,自强能力都很薄弱,这就更能考验父母的耐心和自控能力,更能考验是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父母。

教育孩子不是靠打骂、体罚、物质、金钱就能管教好的;是要用耐心说服教育,多跟孩子沟通,抽时间多陪孩子做些公益活动,多陪孩子锻炼身体,增强孩子的意志;在闲暇之余多给孩子讲些传统教育,应该注意的事项,教育孩子要懂得知恩图报。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由,该有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创造,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父母要全力支持。

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谢谢关注!

家有14岁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我想这是让作为父母的我们非常头疼的事情。

原来的乖乖女,原来的乖宝宝,现在突然的变得跟魔兽似的,让父母无法忍受。他们逆反、叛逆专门和父母对着干。让父母有非常强烈无力、抓狂、不适应的感觉。甚至一度怀疑孩子是不是心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和毛病。

其实处于青春期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紧张,这是青春期孩子常见的行为。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人类从出生到成年有三个比较重要的证明自己独立时期。

第1个时期,是孩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抚养过孩子的父母可以去回想一下,在这个时期孩子会特别逆反,我们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愿意去做,越想去尝试。其实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意识自己与父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想尝试着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第2个时期,是在孩子六七岁左右的时候。

第3个时期,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接近成年人。孩子是想向父母证明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对我自己的事情做主。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的去陪孩子度过青春期这个阶段呢?

第一,信任,我们要与孩子建立一个朋友的关系,信任他。信任对于这时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尊重,对于孩子与我们的想法不同,观念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想法的和观点,但同时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一定要争取孩子的意见,再做决定,或者是让孩子做出最后的决定。

第三,接纳,接纳孩子与我们的不同,接纳孩子与其他人的不同。

第四,陪伴,陪用心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强说愁的年龄段。

欢迎朋友留言,也欢迎提出问题,我们一起交流

本文作者:

梁先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威海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专家

如何与14岁叛逆期男孩相处,情绪反复异常,上句话是开心,也许下句话就变脸不开心?

14岁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高峰期。

从生理上来说,青春期因为身体发育,内分泌变化大,导致情绪易激惹,这是正常的。

而从心理发育来说,青春期孩子要完成“自我同一性”的认定,为以后成年做准备,所以他需要在这个阶段想清楚自己是谁、将来是谁的问题,完成、清晰自己的人格发育,所以他要为自己做主,希望不受过多控制。

同时,如果在青春前期没有发育好的心理成分,会在这个阶段爆发,也是需要补偿发育的意思。

综合以上三部分,青春期就会成为了我们说的“难搞”。

但如果家长懂得这么多的原因,知道孩子要在此阶段完成很多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任务,自然比比其他阶段要“古怪”一点,如果家长能接纳、允许孩子的“古怪”,不去过多控制和要求,孩子其实也谈不上叛逆。

一是一定要尊重孩子,他们在向成人期做准备,家长最好的态度就是学习像尊重成人一样去尊重孩子的观点和表达,在吃喝玩穿着打扮等等事情上,尽量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独特主意,这样可以很多地避免亲子争执。

二是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兴趣,比如追星,这是他们在寻找理想化的自我;比如喜欢网络游戏,可能是他们同龄人的话题,也是他们解压、躲避现实学习压力的方式……

三是多陪伴和沟通,尽管他们长高长大,外形像成人了,但其实还是孩子,需要关注和爱护;同时,有不同观点时,保留开放的可交流态度,好好引导,而不是一味压制,压制在此期基本是要失去作用了,越压越反抗;只有包容接纳才可能带来和气的沟通。

……总之,家长需要退出权威的位置,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与他们做朋友。

感统失调的孩子长大会是什么样?如果超过14岁该如何训练?成年人会有感统失调么?

孩子三四岁了还不会怎么说话?

五六岁了走路还是不稳,还特爱黏人?

七八岁了还好动得不行,注意力不集中?

十岁了,与同学处不好,动不动就打架?

...

这些情况,大部分是孩子感统失调惹的祸。

当孩子出现感统失调时,家长常怀着这样的心理:

感统失调不是病,有什么好担心!

感统失调长大会好,不用太在意!

我小时候也这样,没什么大不了!

其实,感统失调如果不加以训练和纠正,孩子的终生将会被这种症状困扰。

感统失调孩子的一生轨迹

1学龄前

1.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咬被角;

2.转很久不会头晕或一转就晕;

3.平衡感差、走路东倒西歪、常碰撞;

4.一句话要听多遍才理解;

5.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咬字不清;

6.胆小、怕生、爱哭、内向;

7.讨厌洗头洗脸、怕摸湿黏物品;

8.常踮脚尖走路、怕被举高。

2学龄期

1.左右不分、易写错别字;

2.手脚笨拙、坐姿不端正;

3.阅读抄写跳字漏行;

4.易受干扰而注意力不集中;

5.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6.空间理解能力弱、计算易出错;

7.听觉反应慢、词汇记忆差。

3青少年期

1.孤僻、叛逆、逃课、有暴力行为;

2.容易骄傲自大、容易过度放纵自己;

3.交友困难、容易冲动、动作夸大;

4.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耐心;

5.喜欢寻求刺激、常熬夜、易沉溺网络、染上烟酒。

4成年期

1.职场中适应困难、不合群、疑心重;

2.自信心不足、因压力做出极端反应;

3.逃避责任、容易负气放弃;

4.心有余而力不足、做事易出错;

5.脾气急躁、生气易动粗、不知变通;

6.爱管闲事、因固执听不进他人意见。

人的一生很漫长,也许现在我们根本无法去想象孩子在以后漫长人生路上的模样。

但如果不及时干预,感统失调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在内的不同感觉通路,并通过对信息处理作出相应的反应,使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为了方便理解,以一个苹果为具体例子,带大家理解感统失调孩子的世界。

通过视觉我们可以看到苹果颜色是红的,形状是圆的;通过前庭觉和本体觉的控制,我们还可以把它放到嘴巴里,或者抛到空中并接住。咬一口能尝到它的味道,能感觉出它的软硬程度。

而当感统失调时:

苹果鲜红的颜色并不能激发食欲,酸甜的味道也并不诱人,将它抛向空中不能接住,我们甚至不能准确地把它放到嘴里。这样的过程最终会产生挫败感,使人失去自信和耐心。

哪些原因造成感统失调?

1

分娩方式因素

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会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使宝宝重力感不足。

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被动娩出、受产道挤压不足,必要的刺激和锻炼被剥夺,在生长发育中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2

缺乏必要的爬行

爬行对于孩子来说极其重要,孩子在利用四肢、躯干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与外界充分接触,不断锻炼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等,没有经历这一过程的孩子缺少这方面的锻炼,就会容易出现感统失调。

3

家庭教育不当

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延误矫正,造成孩子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感统失调。

4

没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现代城市空间拥挤,孩子在视觉上容易受到空间的局限性,另外,由于空间狭小,孩子通常没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从而影响了感统发育。

改善感统失调有什么办法?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超过12岁就容易定型,不易改变。

在专业的测评和观察下,制定符合孩子发育状况的训练计划,坚持正确规律的感统训练就可以纠正。

01

前庭平衡训练

通过旋转、摇晃、平衡、跳跃性、姿势反应性、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等训练刺激前庭觉的发展。

金鸡独立

家长可以先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

跨绳

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摇摆毛巾

用一块大毛巾把孩子包在里面,左右或上下拉动毛巾,使孩子随着毛巾摆动。

02

本体觉训练

通过羊角球蹦跳、平衡木、脚踏车、攀爬、翻滚等训练刺激本体觉的发展。

深蹲

让孩子身体挺直,双手向前平举或双手抱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蹲下至大腿与地面平行。

背起

孩子身体趴在地毯或垫子上,双脚并拢,家长按住孩子的脚踝,双手抱头,上半身用力抬高。

手影

这是晚上玩的一种小游戏,用手做成一些姿势,灯光一照,在墙上显出好玩的影像。其作用在于通过一些有趣的表象吸引孩子活动自己的肌肉关节,形成本体觉。

03

触觉训练

通过大笼球、刺球、穿爬隧道等刺激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手脚等部位,促进触觉的健康发展。

大笼球

让孩子仰躺在地垫上,家长用大笼球在其身体各部位进行挤压。

翻滚

让孩子躺在地毯上,双手抱头,然后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这对发展孩子的触觉、动作平衡、协调性都很有帮助。

毛巾卷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然后轻轻滚动或下压毛巾卷,强化他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04

学习问题的行为干预

动态训练结束之后,结合静态行为干预,建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视觉能力、听觉能力,提高注意力。动静结合,标本兼顾,才能全面解决感觉统合失调带来的问题。

丢套物品

先让孩子坐在秋千上,然后前后简单晃动秋千,在孩子的前方放置小圈或者小木杆,给孩子小沙包、纸球或者小圈圈,让孩子丢到指定的小圈内或套在制定的木杆上。

寻找图卡

结合蹦床,让孩子旋转跳。在蹦床的周围吊上各种图卡。让孩子一边在蹦床上跳动,一边根据指令寻找图卡。

颜色球

在地上洒落各种颜色的小球(或者海绵球),孩子趴在滑板车或者扭扭车上,滑动车子,根据指令寻找相应的小球。

结语

感觉统合是每一位孩子的必修课,是孩子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

据调查显示:中国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已经达到80%,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

感统失调的孩子,成长的道路可以说是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工作,以为可以有一番作为,殊不知感统失调带来的影响是伴随一生的。因此家长必须尽早纠正孩子的感统失调。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