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2 13:32:0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您好,我是高级育婴师木莲妈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感谢邀请。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许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这时候脾气大,长大后的性格也会十分不好。但是,这时期其实只是孩子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只要在今后的教育中,找对方法,孩子一样能健康积极地长大。
孩子可能进入了“叛逆期”
家长在这个时期常常头疼,因为“terribletwo,horriblethree”,也就是说“糟糕的两岁,可怕的三岁”。这个形容十分形象,不要担心只有你家孩子这样,宝妈们一交流,发现这时候的孩子都“不大可爱”。这是因为孩子已经进入“幼儿叛逆期”啦!
这个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且性格会更加敏感,缺乏安全感。以前家长只要哄两句就好,可是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不能被糊弄了,家长的敷衍已经不再有效。此时更需要的是有效的沟通。
孩子的正常需求被忽视
如果孩子偶尔通过哭闹的方式,来索取物品,那也算是合理的,可是每次都是这样,那就很不正常了。
家长要注意回顾反思一些往日的生活细节,是不是当孩子提出正当要求的时候,家长只是单纯地予以忽视?如果孩子用正常方式与大人进行沟通,但是结果却没有得到大人的重视,那么孩子就有可能走上偏激的道路,因为这样的方法才行之有效。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打骂使事情变得更糟
提问中提到“打也试过”,说明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曾用过肢体方面的惩处。但是近些年来,对孩子不施暴的教育方式才是主流。
很多家长在进行这种惩罚之后,发现孩子还是“记吃不记打”,打了之后还会忘,甚至继续再犯。因为往往在父母进行打骂的时候,都是在气头上,这时候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撒气行为,根本没有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也不明白这种惩罚的前因后果。
大人打孩子,希望孩子记住这种痛,下次不再犯。殊不知,当孩子对惩罚的原因一无所知的时候,这种打带来的只不过是应激反应。家长一抬手,孩子吓得一哆嗦。最后留下的不是教育成果,而是心理阴影。而打骂也有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情况更糟糕。
孩子曾经尝过这种甜头
我认为,孩子形成这样的习惯,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常情况下,孩子一闹,家长怕丢面子,或是为了尽快安抚孩子,就会马上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无论是合理的或者是不合理的。事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可是,对于孩子来说,目的已经达到,甜头也已经尝到。那很有可能下次还会做出这种行为,甚至变本加厉。
家长要谨记,教育的原则是不能更改的,是始终如一的。不能因为外部条件变化了,教育也变了。当孩子无理取闹时,不能马上就哄,然后开始妥协。家长要进行冷处理,先任由孩子发泄,当你不在乎他的举动时,他就会发现,原来父母不吃这套,不受他的威胁。
两个孩子之间关系紧张
这种“紧张”不是说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好,而是说隐隐地存在竞争家长注意力的情况。大宝原来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自然享受着全家人的关怀。但是年纪更小的二宝,占据了大人的更多视线。大宝心里会有落差,可能就会变本加厉,用这种方式引起大人的关注。
家长一定要平衡好两个孩子的关系,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让大宝有被冷落的感觉。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木莲妈妈,每天为您推荐实用安全的育儿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对于4岁的孩子可能从玩耍上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是最好的办法
那些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1找不同
找不同也就是我们承认也会玩的“找茬”,在找茬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特别的认真,并且发挥记忆力,才能找到不同之处。
2涂色
一张有线组成的图,或者孩子喜爱的卡通人物,让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颜色把图填满,并且鼓励孩子要涂的漂亮。
孩子为了把自己喜爱的图片涂的更好看,肯定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3以点连线
纸上以用点的方式绘制出图形,然后让孩子把每一个点都连接起来。
4找遗漏
在纸上公正的写下,30到50个数字(按照年龄可以有多减少),这些数字以无序方式出现,并且在其中留下1到2个空白,空白的就是遗漏的数字。
5搭积木
搭积木是每个孩子都会接触的游戏,因为搭积木不但是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同样也是在锻炼孩子发挥想象力,并且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如果专注力或者手眼协调能力不足,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6简单的拼图
为什么要说是简单的拼图,是因为孩子的专注力时间有限,太复杂的拼图,不但不会起到培养专注力,甚至可能让孩子从此就讨厌这一类型的游戏。
在孩子做以上游戏的时候,请家长自觉走开,或者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又聋又瞎的人。整个过程必须由孩子自己完成,不论好坏。你说的每一句不论是赞扬或者批评都是在打扰,在打断。
抓准孩子的专注力时间,不要过分强求,切忌拔苗助长之前也有看过一篇关于专注力时长调查的时间,上面对小学生的专注力解释为认真听课20分钟,抄写15分钟,背诵8分钟。正常上小学的时间应该是7岁,而题目中的孩子只有4岁,所以我认为只要可以专注15分钟就可以算是完美了。
培养专注力也要伴随着夸奖,即使要表达不满也请带着幽默感。打击孩子只会让孩子对专注训练的游戏失去兴趣,家长们可以先说,恩,看着挺不错的,宝贝妈妈觉得你下次能做的更好一点。不要过分的指责和批评,这样做只能让孩子对专注力训练游戏慢慢失去兴趣。
专注力是需要培养,但是不要过分要求,毕竟专注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时间,这也是不同的学龄课时时长不同的愿意。专注力不好的孩子,并不一定是真的不好。如果始终盯着专注力,你可能会让孩子失去,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性格!人生的关键名词。有些性格是天生的;有些性格与后天的习得养成有关。
天生的遗传基因,是骨子里自带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是怎样就怎样!
但后天的是我们在人海中,经过打磨锻炼习得,重要的是自我意识提高以后,有意而为之。是人类为完善自我所做的必要努力与抗争!
看父母;观手足;都有这样那样的过错,遗传基因每个人都会有。不足为奇!我们需要从父母与手足身上得以借鉴,用以完善自我人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人们在人海遨游中对“水性”的认识!善于总结经验,在扬长避短中,不断学习努力强化自己。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事!
只是自我意识够不够?愿不愿意为改变而努力?要看本人自己了……
四五岁的孩子性格调皮好动,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发脾气,主要原因是愿望得不到满足,比如想玩的东西却不是自己的,别的孩子又不让玩;吃糖贪多,父母偏偏不让多吃;好奇一切,敢于急于尝试,却常常受父母的约束限制……?
再者,孩子被过度保护时,失去了相对应有的自由时空,孩子也会因压抑感而暴躁不安。或者,父母忙碌时孩子感到没有人关注自己时,也会发脾气表示他们的不满。?
另外,父母在孩子犯错时习惯对孩子进行身体暴力或语言虐待,久而久之,孩子在认为自己做得有理却受委屈时就会模仿大人的“发脾气”处理问题的方式——“以牙还牙”、以暴还暴。?
那么,为人父母该怎样教育??
首先,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传统的家庭教育总以为“棍棒底下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而事实证明无视孩子内心需要的严厉教育,更容易培养出“巨婴”或“愤青”。所以,父母在面对不合理的问题时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冷静地面对、处理问题,绝不可训天骂地,甚而采取肢体暴力,以防孩子“模仿学坏”,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口。
其二,面对孩子的任性脾气,父母不可溺爱放任。尤其是在孩子3-6岁之间,这是给孩立规矩的最佳窗口期,一旦错过,就很难纠正。孩子发脾气不外乎是“要挟大人以获得满足的强硬手段”,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做父母的我们应坚持“温柔而坚定”的原则,不施暴也不妥协,以柔克刚,化解其“戾气”,平和其情绪,引导孩子通过讲道理表明自己需求的理由,许诺只要孩子能说服自己就满足其愿望要求。这儿引述一段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具体做法,以供借鉴:
比如,有天孩子在商场里看中了个汽车,家里其实已经有了类似的玩具,家长不同意买,孩子就开始发脾气哭闹了,“不行!我就要!”,还赖在商场里不走了。回家后抱到卧室里,一对一,把门一关,你就坐在那儿,表明你的姿态,“今儿这事说不行就是不行,你尽管闹吧”。这一次他就会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一定记得,主动和孩子沟通,鼓励他和我们交流,说出他的想法,让孩子明白平静沟通才是有效的。其三,适当地还给孩子自由的时间空间。
孩子是生命的独立体,有自己的思想,渴望自由;一个人如果长期受压抑的话,好性格也会变成坏脾气。所以父母不能过分地将自己想法、要求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成长为自己的复制品。
一次我在小区门口遇到一位母亲,将正在玩得开心的爬楼梯台阶的小男孩硬性地抱到平坦处,小男孩儿于是发脾气大哭不止。在楼梯台阶上走,是有一定的危险,但我觉得这位妈妈应该给孩子说说爬楼梯台阶的危险,指导给孩子爬楼梯台阶避险的方法,并在一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而不应该硬性地逼孩子在平坦的地方无趣地玩儿。
纪伯伦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一位怀抱婴儿的妇人请求谈谈孩子:他说道:“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儿女。他们由你而生,却并非从你而生,纵然他们跟着你,却不属于你。你能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能庇护他们的躯体,却庇护不了他们的灵魂……你可尽力去效仿他们,却不可让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逆转,也不会与昨日滞留。教育孩子确实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给自由却不能让其任性,“度”的拿捏一定要心中有数。
三种策略吧——
上策:带他到乡下住一段时间,越是生活淳朴简单越好、用意是尽可能地接近大自然,经过短暂的熟悉之后让他一个人于自然状态下玩儿,于此当中他会自然而然的渐渐放开自己、并把融入大自然的情态刻入骨子里。如此,能真正彻底地改变他,缺点就是恐怕会发展到收拢不住的态势。
中策:改变教育方针,利用他喜欢看动画等的而多让他接触一些抗战时期的漫画或故事,尽量培养他的兴趣、并让其沉浸于其中;另外,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什么的,指派他自己完成、让他独自进行。如此,费时、费力,却是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立性。
下策:平常多做口头上的鼓励,基于其表现出来的勇敢给予奖励,多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儿玩。这种方法未必有用、亦或有用也表现的不明显,但保底的效果是不至于让他当前的胆小继续发展下去、渐而出现自闭等的情况。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