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2 10:04:2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所谓的“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常常表现得极度敏感,生性多疑,心胸狭窄,爱嫉妒,爱抱怨,爱指责。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正确、客观地分析问题。而偏执型人格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早期在原生家庭中失爱:在年幼的时候,家中父母常常指责与否定自己所做的事情,甚至当自己做好了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还会对自己的小成就表示怀疑。长期以往,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意,造成性格扭曲。
2.后天受挫造成巨大伤害:在成长历程中,接二连三地遭受到生活打击,经常受到挫折阻碍,比如被侮辱被冤枉等等不公平对待。意识到外界对自己并不友好的时候,自己内心的防御机制也会有所行动,只是常常无法正确化解自己内心的这种不友好,从而扭曲了自我,产生偏执型人格。
3.过分严格要求自己:过分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十分苛刻,难以接受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由此造成的尖锐矛盾。
4.周围环境异常影响:我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的环境常常影响着我们,好的坏的。如果长期处于异常的环境的话,也会使得自己形成这种偏执型人格。
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但是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着如何与偏执型人格的人相处而苦恼。如果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话,便会认为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甚至我们才是偏执型人格。所以跟这类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直接戳破TA存在的问题,因为这类人是很难有自知自明的。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站在TA的角度上去想,若是TA是因为某些缺陷而自卑引发的偏执型人格的话,我们要注意在与其相处的时候,尽可能地不去提及TA的缺陷,再通过一些TA所能接受的方式去鼓励TA,让TA自己意识到并不是什么缺陷,每个人都有长板与短板。
相处不易,但关系本就是一个不容易经营的过程。祝好!
以上内容为每日谈心(瀚思专栏·心理笔记侠·郑燕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联系。每日谈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学媒体,欢迎关注。如果你的男朋友已经确诊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和重度抑郁。那么你如果愿意留在她的身边,你就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典型特征就是稳定的不稳定,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基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会破坏一个人生活的很多方面,关系,工作,学习,社会生活,自我印象,所有的都会被消极影响,在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群中,自杀比率很高,大约达到1/10
边缘性人格障碍常伴随有其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饮食失调,躁郁症
这也是你说的重度抑郁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
目前而言,由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稳定的不稳定,心理治疗不能在一个长期的稳定环境中产生疗效,主流的心理治疗,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都很不乐观。
药物治疗目前很明确的,不能治疗,边缘性人知格障碍,目前可以帮助的只是解决其相关的问题如抑郁,冲动,焦虑。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焦虑药。
和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一起生活会很困难,
这里没有一条能够保证边缘性人格降碍患者得到康复的正确途径,但有的患者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也可能是在治疗及周围人的帮助下逐渐好转。
相比而言,表现为社交功能障碍,情绪低落,躯体不适,食欲不振严重时伴有自杀行为的重度抑郁症,相较而言,就要简单的多
目前主流的行李咨询都能够对抑郁症产生一定的效果,另外,药物治疗中抗抑郁的药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都能够有效的降低重度抑郁的病症表现。
也许我的回答可能让你很失望,但选择终究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噩梦多发生在后半夜的REM睡眠时(快速眼动期)。孩子多梦见自己被别人或野兽、鬼怪等追逐、攻击、围困等,或处于危险而绝望无助的境地,场景多离奇恐怖。孩子在梦境中惊恐挣扎,但动弹不能,于是哼唧乃至惊叫,并引起呼吸、心率加快,经常让孩子在夜间惊醒。
孩子往往不能区分其真实性,总是感觉梦中的魔鬼会再次出现,感到危险和无助感,因此而害怕重新返回睡眠中,或单独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因此非常需要父母的安慰。
孩子做噩梦的原因
?常常在于白天引起了冲突的事件和经历,如搬家、上幼儿园、生病、家庭冲突等,这些事情都会增加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
?另外孩子在睡前听了恐怖的故事或看了惊险的电视节目、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小朋友的欺负后也会发生;
?精神比较紧张,多疑虑或焦虑的孩子也易于发生;
?睡眠姿势不佳(手臂压在胸前)或躯体不适(胸痛、腹胀)也是诱发因素。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但是在说出我的观点之前,我首先说说我曾经的经历,希望可以通过我的经历能够让你明白!
我记得在我八岁的时候,我连5都写不对,为了把5我对,我写了好几天。我妈妈天天陪着我来写。有一天,我从一大早开始写这个5,一直写到下午,我妈妈一直陪我着呢。搞笑吧,当时写5的时候我是把5横着写,倒着写,反着写,但就是不会正着写。我妈妈陪了我一天,她总是引导着我,鼓励着我!每次总是说儿子你肯定能学好,你肯定能写。终于,下午的时候我的5,终于会写了。但是我和我妈妈突然发现我们一天没有吃饭。
这是我所经历的一件最为真实的一件事情。每一位父母在孩子启蒙学习的时候,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好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容易产生心理焦急。你所面临的事情,好多家的孩子都会面临这样的事情,所以在这里作为一个教育人员。
第一,建议你先不要着急。
第二,建议你千万不要打骂批评孩子。
而反而你应该做的是多鼓励他,多支持他。多去对他说你很棒,你肯定能行。多去对他说,这一次比上一次念的好了,这一次比上一次面的又更棒了,好好加油。
那么孩子就会从你身上看到更多的父母对他的支持与信任。同时,你们亲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好。孩子就会一步一步的,教育有的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一件事情。当你这样去干的时候,孩子真的就好像去会朝着你所要求的方向去发展的。这就是教育核心。
希望我从业这么多年的经验能够帮助到你,祝你好运!
李谢之/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解读
原创一片竹林心理工作室壹片竹林心理2019-10-14
首先,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个很模糊的说法。顾名思义,是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诊断,它的存在是有争议的,有人否认这一障碍的存在,认为其不是人格障碍的亚型。ICD-10、DSM-Ⅳ保有这个诊断,其被描述为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和情感的不稳定,并有明显的冲动性的普遍模式,伴有自伤行为,也可出现偶发的精神病性症状。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人格障碍没有这一亚型。
这两个图我们第一张是站在精神病学的分类,来看待边缘性人格障碍,第二张图是站在(带有攻击的维度)来看待边缘性人格障碍。
首先,在精神分析的角度,我们看待问题有8个维度,这8个维度,可以找到一个人的人格和早年经历与现在问题的联系。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就可以做到高度的理解与共情,这是治疗的第一步,也是贯穿治疗的始末。
首先是心理发育,心理治疗就是极力修通来访者早年的心理发育不良。任何的心理问题,基本成因要不是早年的发育不良,要不是内心需要和现实的冲突。当然过度满足也会引起心理发育的不良。
这些心理发育不良所留下的痕迹在人格与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就可以表现出来,并且被看到。其中边缘性人格障碍理论上多半是在6到18个月的心理发育不良,这个阶段符合弗洛伊德性心理理论的肛欲期,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请注意我说的关键词——多半,也就是有可能,有可能的意思也就是完全没有可能。其表现:1、思维特征:非黑即白。他们总是很快的把一个人理想化,然后发现理想化无法实现,即刻表达攻击性。他们的脑子里木有灰色地带,一个人要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要不是垃圾。没有第三个可能。2、情感特征:因为其其思维特征是非黑即白的,所以他们的情感也是非黑即白的。要不是绝对的愉悦与满足,要不是绝对的愤怒与仇恨。而且他们他们可以很轻松实现两者随意切换。正是因为如此,和他们相处很难,理解他们更难,和他们建立长久的关系与亲密关系更是难上加难。3、行为方式:因为如此,他们的行为方式与言谈举止。总是表演性的的,夸大的。他们一刀切的归因方式和情感体验,决定了他们的现实检验能力比较差,他们常常分不清真正现实和他们所认为的现实。并且他们常常把两个混为一谈,是自己和周围的人深受其害。他们太相信我认为......不接受任何和他们想法不一致的现象和说法。4、应对焦虑与抑郁的方式:他们的焦虑与抑郁体验多半表现在与重要人物的分离上,要不是毁灭性的焦虑,即离开你,我该怎么活。或者是愤怒与攻击的表达。离开我,你不得好死。
其次是防御机制。所谓的防御机制就是应对危险保护自己的方法,在精神分析的的框架里,每一个人格障碍,都有几种固定的防御机制。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防御机制:1、投射,即他认为什么是什么。什么就是什么。2、投射性认同,和我待在一起,我认为什么是什么,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和我想的不一样,请以我想的为判断标准。3、理想化,发现有的人和事会给自己带来好处,不假思索与评判的全部吸收,并把这个事情的好处和这个人的优点无限放大。他自己深信不疑。4、贬低,当发现真的不一样,会马上否认这个事情和这个人所有的好处与优点,并且投注攻击与仇恨。5、攻击与仇恨这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写进人格的主体和防御机制。我们后边在写关系模式,会做一说明。
接着是认同取向。这一块我们可能需要讲好多,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和认同去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篇幅和精力,我这里只写出最主要的。所谓的认同。就是你会情不自禁的像谁和不像谁,极力的模仿谁,或者排斥谁,尽力的靠近谁或者。疏远谁。
认同发生在我们儿童期的6到18个月。我们按照早年爸爸妈妈的性格和打交道的模式由最初的全盘接受到最后的选择性吸入。
一般边缘型人格障碍发生在一个人在6到18个月,缺少客体的恒常性。就是6到10个月爸妈不在身边或者木有相当于爸妈的人在身边照料。他不知道模仿谁。走进谁。或者这一阶段孩子的照料者经常发生变化,如1月在爸爸妈妈家。2月份在爷爷奶奶家。3月份在外公外婆家....等等,这一个阶段孩子的照料者不停在变化,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无法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的主要原因。
第四个是情感评估。情感的评估就是判断以上三个,对一个人的具体的影响,而不是按照书里说的给人看病,心理咨询的诊断与治疗必须考虑到来访者。因为了解来访者,比任何技术都管用。
第五个是关系的评估,所谓的关系就是一个人形成的这样的心理发育,这样的认同,这样的防御,这样的人,她如何和周围的人打交道的。
我们看到边缘性人格障碍1、人格特征是非黑即白的,常伴随着会毁灭性的抑郁与焦虑,而且和重要的人物分离有关。2、生活方式常常是自我为中心的,3是不能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的。4、生活的主题多半是理想化。贬低。愤怒和攻击。
其他的诊断在治疗过程判断治疗效果中有用。这里就不说了。
那如何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
当我们熟悉了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就有了治疗的方案。
归根结底,一般边缘型人格障碍发生在一个人在6到18个月,缺少客体的恒常性。就是6到10个月爸妈不在身边或者木有相当于爸妈的人在身边照料。他不知道模仿谁。走进谁。或者这一阶段孩子的照料者经常发生变化,如1月在爸爸妈妈家。2月份在爷爷奶奶家。3月份在外公外婆家....等等,这一个阶段孩子的照料者不停在变化,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饱受痛苦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谈治疗方案之前,我们先说说,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对病人和心理治疗师的要求:这个是要放在第一位的,不是任何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人都可以被治愈,不是任何一个心理治疗师或者心理咨询师都可以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
首先是对病人的要求: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治疗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所需要的时间,比任何问题都要长,一般是以年为单位。一般3年小成。5年有可见性收获。
1、足够的痛苦,饱受痛苦的折磨。在大街上随便一个人如果你仔细的做出人格诊断预评估,都有可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但是有的是需要治疗的,有的是不需要治疗的。只有饱受生活中各种关系和人事的痛苦,或者经历绝望。这样的人是需要的心理咨询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就动机而言,所需要的动力几乎和痛苦一样多。只有经历接近死亡与绝望的人,才需要应对死亡与绝望。只有经历死亡与绝望,才可以看到死亡与绝望后面治愈的种子。
2、时间与金钱就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而言,他可能需要在心理治疗与咨询所投入的钱和时间精力也是用万元为单位计算。
3、治疗的过程是伴随着痛苦的,早年你所经历的所有的痛苦与绝望都会重新出现,并且被体验,如果你在做心理咨询中很开心,你可能找错了人。
4、治疗效果,前面说了就动机而言,所需要的动力几乎和痛苦一样多。只有经历接近死亡与绝望的人,才需要应对死亡与绝望。只有经历死亡与绝望,才可以看到死亡与绝望后面治愈的种子。治疗效果也是一样的,你不要妄想,经过几年的咨询,你就可以彻底摆脱疾病对你的影响,早年的经历木有办法改变,你现在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木办法改变,心理咨询的效果体现在在;1、你经过心理咨询,你可以理解你所面临的痛苦是必然的,你可以承受,可以坚强的活下去,面对生活的苦难与磨难,你可以直面惨淡的人生/2、也许经过长时间的心理咨询,你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看待被人与世界的视角。但是不代表你改变了这些不会遇到生活的苦难。
5、心理治疗师也会犯错,而且犯的错几乎和你犯的错一样多。我的意思是,因为有反移情。所以你的心理咨询师不如你想的完美,接受他的不完美。是你获得治疗的第一步。
6、边缘型人格障碍很多是以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出现。如果你木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只解决抑郁焦虑。毕竟心理咨询的目的,不是完了你是一个神人,十全十美,而是可以带着痛苦倔强的活下去。
其次,是对治疗师的要求:
1、心理治疗师必须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并且在理论中,能做出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解读。如果他做不到,你找错了人,你想想,一个都说不清楚的,你相信他可以做的明白。
理论是指路灯,技术是两条腿。遇到说无章胜有招的,赶紧跑。心理咨询师中,总有一些人认为他们随便看几本书,就可以和学了10年,一直从事一线的心理工作者,划等于号。
2、他必须对来访者有足够的兴趣。不会用自己的经历和感觉对来访者划手划脚,横加指责。她永远对你充满好奇。他会承认自己的无能感,无力感。并且愿意和你讨论背后的原因。他必须是共情的。全神贯注的陪伴者。
3、他有能力分清楚心理咨询中的发生的。是来自于心理治疗师本身还是来访者。当他发现是来自于来访者,可以做到容器。是来自治疗师,他会和你讨论。他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被击起的行为反应。
4、他可以告诉你咨询的进程何所遇到困难。
5、他可以做出个案概念化,并且请你讨论。
6、他可以和你一起商量治疗目标和咨询中的技术与方法,而不是他擅长什么用什么。你要小心他擅长飞刀,实在木有方法,用飞刀扎你,因为他擅长啊,他不管你适不适合。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