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0 10:33:1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孩子有过激行为,一般来说可能是因为积蓄了很多负面情绪,最后导致有过激的行为,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家长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了,没有过激行为了,坐下来和孩子沟通一下,看看是什么导致孩子有负面情绪导致的过激行为,在聊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话题以引导为主,不要上来给孩子讲大道理,引导孩子多说,自己主要是倾听,并在适当的时候回应,表示很认真的聆听,让孩子把引起负面情绪的事情说出来,对于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有很大的帮助,然后,家长在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给孩子一些处理的办法,让孩子学会以后如果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知道如何更合适的处理。这是其一。
其二,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处理负面情绪的办法,而不是用过激行为来处理,学会合适的处理情绪的办法对于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教会孩子深呼吸的办法,教会孩子体育运动可以减轻焦虑情绪的办法,或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这些办法都可以,用这些合适的方式取代过激行为,因为过激行为有可能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家长要告诉孩子过激行为可能的危害,并表示过激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家长很担心,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用亲情的关爱帮助孩子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
第三,如果孩子的过激行为很严重,并且和家长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也就是说家长和孩子没有办法沟通,这样的情况,需要及时给学校老师反馈一下,让学校的老师及时介入给孩子做做工作,毕竟老师的角色在孩子心中还是有一定的信任和权威的,老师出面做做工作有的时候比家长做工作效果更好,还有就是要及时给孩子找到合适的心理辅导老师,帮助孩子解决心理的困惑或者情绪,因为心理老师毕竟经过专业训练,家长能做的工作是引导和沟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小,可能帮不到孩子,但心理老师会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困难,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千万不要因为观念的问题,觉得找心理老师不好,而耽误了帮助孩子的最好时机。
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双哥谈教育”里面有很多家庭教育的小视频,会对您有所帮助的,也可以关注我的抖音号“胖哥谈教育”,也有很多家庭教育的小视频。谢谢您的关注。
首先:科学依据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和研究,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到5分钟;
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
5―6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
7-10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
10-12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5-30分钟;
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
其次:培养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培养与提高来改善的,每个家庭也都会有自己的教育方法。
比如我家五岁的宝贝,现在正是性格叛逆期,注意力不集中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是有一天突然发现他对围棋很感兴趣,于是我就尝试给他报线上课程,小家伙竟然会自发的盯着老师讲解,一节课一节课的学习。现在疫情期间,幼儿园不上课,在家待久了更会觉得无聊,我就给他定制每日课程表,学习和看动画片玩耍时间劳逸结合,他自己也学会了跟着每日计划,再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一项任务再去做下一件。当然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规则,做不好有惩罚,做好的话也要有奖励。两三个月下拉我就发现,其实不是小朋友不知道做什么,而是他这个年纪自制力与专注力较差的情况下缺乏家长们正确的引导。如果家长及时给予好的方向,相信所有小朋友都会有所改变的。
当然还可以买一些专注力训练的书籍,如《德国专注力养成大画册》;或者做一些培养专注力的游戏-夹豆子。
以上是我关于培养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育娃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叛逆期
第一阶段的叛逆期一般是出现在三岁左右,因为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阶段,第一次意识到世界有你我他,而对于自己的“领土”,孩子要争取说话权,这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和父母对着干的原因。
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他开始说“不”的时候,就意味着他的人生成长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有自己的思想,自我意识和主见。
如何对待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1、学会理解并尊重孩子,这是第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法宝。只有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才能与孩子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2、蹲下来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以孩子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问题,你就会明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就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3、先读懂孩子的真实内心,才开始正面管教。太过于严厉和苛刻的管教方式容易忽视孩子的内心想法,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4、不要强硬地、武断地命令孩子放弃他的想法和主见,可以把对着干变成选择题。摆出两者的后果,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5、孩子夸张的行为,其实只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他的很多调皮捣蛋的行为其实不是真的调皮捣蛋,而是求关注。
关注@糯糯爸爸奶爸的科学育娃之路,分享更多趣事、经验和知识。
为什么要改变呢?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没有性格完完全全相同的两个人,哪怕是同卵双胞胎。比如性格大大咧咧,只是相似的大大咧咧;性格内向,却是不同样的内向。无论何种性格,一人千面,一个人的性格也在七情六欲的装饰下多种多样,所以完全不会一模一样。
性格奇怪是别人说的吗?可能你只是不同于身边的大多数人,但是世界那么大,总会有热跟你相似。我很害怕羽毛,包括任何带羽毛的东西,身边所有人都觉得我小题大做,很是奇怪,但那种恐惧感油然而生,没人可以感同身受,直到有一天,看到知乎一篇帖子,才知道那叫羽毛恐惧症,患者还不在少数,那一刻觉得世界都不一样了,还有那么多可以引起共鸣的人。
性格奇怪是自己认为的吗?别人都不觉得你性格奇怪,为什么自己会认为自己性格奇怪,并且要做出改变呢?或许这就是你的性格奇怪之处,我也做不到感同身受,那这样的你不是大千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存在吗?这么独特的自己为什么需要改变呢?
或许你是由于原生家庭的阴影,或许你遭受过我们不知道的校园霸凌,或许你和我相似,正经历着职场黑暗不公,在屈服改变与坚持自己之间摇摆不定,但是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改成任何性格的你,依旧是你。
综上,我想说:我认为在可以坚持做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用为未知忧虑,杞人忧天会伤害到自己。
路是自己走的,我只是简单评论一下,谢谢邀请。
脾气往往跟性格有关:不好的行为后面都有不好的情绪,而这些性格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观察他/她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想法只能预防结果,很多人明白的心理却又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没有办法帮助他们。在这里我建议找到他们真正脾气古怪的原因,理解并谅解他们。
1.自卑型。自卑型扭曲心理大多由于对自己不够自信或因某种挫折、失败而产生的。人们在生活、工作登过程中遇到挫折或打击,容易使人产生自卑,但一般情况下还不至于出现自卑型扭曲心理。自卑型扭曲心理与个人的自闭性格有关。如果遇到失败、挫折或不顺心之事,不去正确分析、总结经验,而是一味抱怨自己,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就容易产生自卑型扭曲心理。有了自卑感,需要正确的分析、认识和疏导,需要主动,需要朋友的鼓励、需要调整计划。这样做了,就不会产生自卑型扭曲心理。
2.嫉妒型。嫉妒型扭曲心理主要产生于主观的嫉妒。由于出身、学习、社会分工、社会分配、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等原因,造成不平等、不公平,产生了贵贱贫富、畅达与败落的你我他,嫉妒心理油然而生,原本也是情理之中。但过度的攀比和嫉妒就会使原本不理性的心理产生过大压力,导致扭曲心理。正常的一句话,在扭曲的心理中被认为是讽刺,别人取得的一点成绩变成了对她/他的刺激,别人的失败反而成为了他/她的安慰;更有甚者,整天打听别人(包括朋友、同事)的成败,整天诅咒别人的好运,对别人的不幸总是幸灾乐祸。3.自以为是型。顾名思义,这种心理的根源主要是自以为是,自诩正确。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强,自高自大,专横跋扈,不能理性,不能客观分析,片面、偏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目中无人。另一种是害怕别人比自己强,故作清高,傲慢不逊,声色厉人,直至自欺欺人。
4.自私型。自私作为人的属性之一,有主客观之分,主观上的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使坏心眼、不顾情意、不讲公德;客观上的则表现为为达到个人目的,多吃多占、诬陷他人、侵吞公款、杀人越货、铤而走险。它经常与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概念连在一起。自私之心自古有之,也是万恶之源。在日常生活中,自私型扭曲心理主要指主观上的自私欲。由于自私欲望的极度膨胀,自私者一心只想着自己,一切为了自己,过多的看重钱财,从不关顾别人,只要索取,不愿付出,翻脸不认人,直至不与别人交往,没有朋友。
5.虚荣型。虚荣即讲求表面上的光彩和荣耀,表现为虚荣心理。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比如,明明知道某个名人住在你们小区但跟你没有多大关系,你总是说你和她/他如何熟悉,总是夸耀你和他/她的关系来抬高自己;明明知道作这样的决定对自己不利,但为了面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后,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6.幻想型。幻想是指向个人所希望的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过度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会造成心理扭曲,造成脱离实际,想入非非,整天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长期以往,会患上幻想症,严重者形成心理变态。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