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0 03:20:4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最大原因是父母没有足够时间去了解孩子和陪伴孩子。穷养富养都不如爱养,孩子是大人的缩影,如果你脾气暴躁,他们也会失去安全感,以为暴躁才能保护自己才是解决事情的方法。所以我们大人首先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先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好好沟通
嗨,大家好!我是卓卓妈,很高兴和大家分享双胞胎长大性格差距大不大的问题,我觉得我是最有发言权的啦[耶]因为我自己就有一对帅气的双胞胎儿子,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照片,照片顺序也代表着儿子成长的故事。
言归正传,关于孩子们的性格,小的时候不是太明显,因为小孩子思维能力比较有限,但是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2岁时的一天,我带着俩儿子出去晒太阳,在外边有一个小朋友凑过来玩,我家老大就很和善的和小朋友玩,老二就领着哥哥到一边去玩,很明显老大比较友善,老二比较内向,而且老二比较爱干净,从来不在地上坐,穿衣服穿鞋子也很讲究,鞋带必须系好,两边长度要一样,袖口如果挽起来,也必须两边是一样的,我觉得有点强迫症[呲牙],老大却不然,各方面都没有老二讲究,但是吃饭不用费心,比老二饭量好,老二比较挑食,爱吃肉却也不如老大胖,大家可以看看第三张照片的哥哥和弟弟[捂脸]。
长大后……参考图片7.8.9张,第8张哥哥和弟弟大家应该能猜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吧,说说性格,哥哥还是饭量大,弟弟还是饭量小,哥哥不在乎穿什么,买来新衣服新鞋子弟弟先挑,哥哥在学校朋友比较多,弟弟相对少一些,而且哥哥的朋友也成了弟弟的朋友,由此可见,孩子从小到大性格变化不是特别大,俩人性格差距也不是太大,都互相谦让,互相关心,而且俩人互相一个眼神儿就知道干啥,真是心有灵犀啊!
这就是我家的双胞胎的介绍,不知道头条友友们家有没有双胞胎,性格怎么样呢?我是卓卓妈,关注我一起分享双胞胎的故事[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二宝教师妈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属于比较喜欢小孩,也由于自己小时候独生子女的孤单,特别想给大宝有个伴。夫妻俩鉴于公职,这个想法一直未能成型。直到国家政策允许后,才决定生。俩孩子相差九岁。
在怀孕前就要做好大宝的工作。之前一直给姐姐说,生个弟弟妹妹的好处。弟弟长大可以保护你,替你撑腰。妹妹长大可以和你一起逛街,一起玩耍,终生连接紧密。在做通大宝工作后,老大表态,那我想要个妹妹。
告诉大宝家人对她的爱并不会少了半分,而且又多了一个爱你的人。大宝不喜欢家里再有老二,很大原因是怕父母家人的爱,被分割了。自己独享了很多年,突然跑出一个人要来分享,也是有点不情愿。只要解除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安抚好她的情绪,我想她是能够接受的。多陪伴和奖励大宝,给她买喜欢的礼物作为奖励,肯定老大的爱心表现。
怀孕期让大宝多和小宝进行互动。感受和分享新成员带来的喜悦,一辈子弟弟或妹妹的那种手足亲情,别人无法替代。让大宝消除芥蒂,期待老二的到来。
老二到来之后,欣喜之余,不要过分激动。必须考虑大宝感受。一般情况,小宝的降生,全家都十分喜悦。全天照顾之余,不要吝啬对大宝爱的表达。多抱抱,亲亲,夸赞和关注。让两个宝宝多在一起,培养感情。一起养育,不要图省事,把大宝隔离开来。大宝情绪不稳定,有一点失宠的落寞,也要多关注。
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老二的到来,大宝十分喜悦和亲近。每天亲亲抱抱不停。其实想想也有点心酸,因为我们自己的喜欢和自私,强行让大宝当了姐姐,突然之间被迫长大。还得让着老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她,那么,对爱和照顾应该更多才是。
二宝长大后,遇到事情,首先也要偏向大宝一些。公平客观对待矛盾。有时候老人难免会用说教姿态要求大宝,“”你是姐姐得让着小的,或者哎呀,你就给她嘛。”在这种情况下,大宝容易树立起超强领地感,对方无理取闹的坚决不让步。这一点我也很支持她,所以孩子情绪、平衡感都得到保护,也依然阳光开心。俩娃在是非上,也是爱憎分明。不偏不倚。
现在,两个孩子成长的很好,老大平和快乐,老二也没有嗜宠而娇。一是一二是二。姐姐学习就必须禁止打扰,不开电视。两个娃温馨有爱,老二也偏心和照顾姐姐,相处的很好。有时候我们也专门强调,你看,老二长大了还可以去找你到大学里玩,你俩去哪,他还可以保护你。
以上就是我这四年的总结和历程,觉得挺好,看看对你有无借鉴和帮助。
感谢邀请。
这可不一定哦!
这与老人自身的性格、爱好、修养息息相关。有的老年人带大的孩子,不但不内向,而且还很善于与人交往,性格活泼。比如:电视上的五岁小神童,诗词小达人王恒屹,就是奶奶带大的,他不但有丰富的国学知识,而且情商高、活泼又不失礼貌、稳重,还特别善于与人交往,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那什么情况下,奶奶、姥姥带大的孩子性格容易内向呢?下面我就说说我的一点看法,欢迎朋友们一起探讨。
1、缺乏活力的老人
现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结婚和生孩子的时间愈来愈推迟,上班后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来越少少,孩子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看。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年岁也都比较偏高。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带孩子,跟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会偏少,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而母婴肌肤的接触,是婴儿建立安全感的基础,所以这类孩子长大后大多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也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他们往往会内向,甚至容易抑郁。
2、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与孩子的父母存在分歧
年老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着自己固有的一套育儿方法,他们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照本宣科去教育孩子,没有实践经验。但年轻父母认为自己更注重科学育儿,所以和自己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冲突,这种冲突当着孩子的面也经常表现出来,大人们以为孩子小,还不懂,但其实孩子在五六个月的时候,就会察言观色了,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会看看谁更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爷爷奶奶允许的事情,而爸爸妈妈不允许就不去找爸妈了,转而去找爷爷奶奶,反之亦然。这样的孩子大后多不主动争取,人际交往比较淡漠,容易性格内向。
3、限制孩子探索
老人最常跟孩子说,慢点跑,别摔着。一岁半以后,其实经常是爷爷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烟就跑走了。于是老人害怕孩子出问题,干脆就抱着他。经常抱着孩子,会导致什么情况呢?原本会走路的孩子,反而不愿意走路了,总想让大人抱着。孩子也会形成了不敢冒险的意识:前面有危险,还是待在大人身边好了。这样很容易养出胆小内向的孩子。
4、帮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
好多孩子三四岁了,都不会自己系鞋带,穿衣服。老人还说孩子小,大人应该帮忙,或者说孩子穿得不对,出去会让人笑大人没尽责。但实际上孩子学穿衣穿鞋有个过程,犯错多了,慢慢的就会自己纠正。老是帮孩子穿,孩子没机会犯错、也没机会纠正,自然就什么不会了。
另外一个例子,孩子吃饭前喜欢帮妈妈端饭,家里老人就很担心饭碗会摔掉,一般都是孩子还没端起来,就被老人接过去了。
这些行为,其实是减少了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对孩子语言发育和动作协调、人交往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影响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容易内向。
5、老人把孩子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追究别人的责任
孩子撞在桌子摔倒了,老人赶紧将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来,“打它,桌子坏,撞到宝宝了,打它……”,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或在游戏中产生摩擦,会告诉孩子,离他们远点,他们抢我们的东西,不是好孩子,不和他们玩了。这样的教导,让孩子是非不分,长大后,往往将自己的失误和过错推到客观环境或者别人身上,这样的孩子,不善于自我总结和纠正,也终究会没有朋友而更加内向。
6、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逻辑会带你从A到B,而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便拥有了全世界。
时间久了,孩子的天性逐渐压抑下去,得不到认可和满足,很容易成为内向的人。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一起来谈谈!
我女儿就跟我的性格一模一样,好的坏的,都继承了,慢热敏感但好脾气,宅,拖延症…想让她成长更好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我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性格=先天+后天+私人逻辑。孩子是父母基因的产物(先天),并且毫无疑问的受着身边环境和观念的影响(后天)。而每一个人在出生后,他们都根据周围环境和家人的互动不断的做出如何才能成长的个人决定,这个决定是他们根据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而做出的独一无二的决定,成为私人逻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可能性格完全不同,虽然他们的基因和环境是一样的,到他们由于出生顺序及感知的不同,对每一件事所做的决定也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私人逻辑。
如何影响和更改孩子错误的私人决定,那就需要父母有足够多的觉察和接纳,从而跟孩子形成很好的链接和契合度,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被接纳从而找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曾经看过一个研究,孩子成年之后,大多会不自觉的像父母靠拢,也就是说,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努力提升自己。所以父母们不必焦虑,育儿前先育己,只要我们自己在不断进步,孩子只会比我们进步更快。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