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20 00:47:0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感谢邀请??
宝贝,快叫人!
前几天突然收到以前班上孩子的妈妈给我发的信息,咨询怎样让宝贝变得活泼、开朗?还说带孩子回老家玩,遇到亲朋好友,让她叫人,可孩子死活不肯开口,弄得自己好生尴尬……?
?听了妈妈的抱怨,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特别心疼孩子。试想一个画面:一群陌生的面孔围着她,妈妈让她一个个问好,孩子胆怯,不敢叫,也觉得浑身不自在,妈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她,不大方,胆小,她更不愿意叫了……?
?我想如果此刻换作是我,也许我也不好意思叫,甚至下次都不愿意和妈妈一起回去了。?
?在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连我们成人都会有胆怯心理,更何况孩子呢?所以,请不要逼迫孩子叫人!?
?当然,我们每个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开朗、落落大方。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大方叫人呢?就从我自己的孩子说起吧。?
?我的孩子小时候一开始也是有些内向,不太大方,胆子也不大,为了引导他变得活泼开朗,大方和人打招呼,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引导他每天上学和老师打招呼,每天到了教室门口,见到老师,我会非常热情、友好地和他的老师打招呼:宋老师好!芳芳老师好!老师当然也会很热情地和我、和孩子打招呼。这时我并不会说:宝宝,快叫老师,和老师问早……诸如此类的话,而是以身作则,做给孩子看,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打招呼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打招呼,也会得到老师热情地回应。?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以身作则,希望孩子能大方有礼貌地和老师打招呼,自己就应该先和老师打招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相信耳濡目染之下,孩子自然就会主动与人打招呼了。?
?今年,过年回家,孩子的大姑姑就一直夸他长大了好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姑姑来时,孩子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句:“大姑姑好!”简简单单四个字从孩子的嘴里说出来却透露出了他的大胆与自信!?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先上楼了,不一会儿,我听见孩子突然和楼下的奶奶打了一声招呼:“奶奶好!”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成功了!孩子现在能非常自信地与陌生人打招呼说话了!这三个字如何从孩子的嘴里自信地喊出,只有我,作为孩子的母亲知道它的不易,心里不禁感叹到:孩子长大了!?
还有一次,孩子学校组织春游,班主任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制作一份介绍特色景点的旅游攻略,在制作过程中,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鼓励他到时给全班同学当导游呢?这正是一个锻炼他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好机会!于是我赶紧给他买了一个小扩音器,带动他一起朗读、记忆有关特色景点的介绍,并和班主任联系,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不仅得到了班主任的认可,还鼓励全班孩子争当小小导游,给大家介绍景点。
刚好孩子春游后的第二天,我也要带班上的孩子去春游,于是我和儿子说,这次我也要带“小蜜蜂”做导游。让孩子做的事,我也争取去做。
最后,我们一起分享了各自做导演的照片,看看自己的表现,孩子特别开心,这样的锻炼,让他变得更加活泼开朗、自信大方了。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想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首先我们自己就要努力做一个这样的人。
希望我们每一个宝贝都能活泼开朗,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只有得到了情感的满足,才会自然走向独立”,孩子粘人,千万不要强行推开,以为那样就可以培养独立性,这种想法只能说是你的一厢情愿。只有从妈妈那里得到足够的情感满足,孩子才会建立起安全感,才有勇气和胆量去探索外部的世界。情感的交流让孩子快乐,让孩子产生安全的依恋而不是时时“粘人”,并不只是母亲使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而是在幼儿与母亲相互的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母亲要想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首先在观念上要正确,要认识到和幼儿的情感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只是在孩子生日的时候送他一个礼物;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送个玩具哄他,孩子就会觉得你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站”而总是粘着你。如果你给予孩子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就会从心底里感到一种安全,这时候,你和你的孩子就建立了一种情感上的依恋,孩子出了什么问题,会跑来向妈妈诉苦;孩子有了什么开心事,会跑来和妈妈报喜,这样,亲子间就建立了安全的依恋。
1.家长要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具有敏感性,如对他们的各种表达方式应该做正确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满足
2.经常微笑地与孩子交流
3.常和孩子说说话,给孩子唱唱歌。这些都可以促进孩子与母亲之间形成比较安慰的信任。
4.可以适当的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借由这些,孩子会感觉到,你是多么的爱他。良好的习惯要想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家长自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幼儿建立适中的依恋关系,既能让孩子与家长相处融洽,同时也能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与新鲜事物感兴趣,这样孩子才不至于总是粘着固定的一个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的言行在孩子看来是很有威信的,因此母亲如果对孩子做出了承诺就要努力实现并形成习惯。这样才会让你的孩子感觉到,妈妈是可以信赖的,不管妈妈离我有多远,妈妈还是爱我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总是哭闹着要粘人了,而是在心里建立了一种和妈妈的联系。1.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离开后的不安全感,暂时离别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诉孩子你会回来,并向他说明你会说到做到。这样经过几次的体验,孩子知道父母是不会抛弃自己的,父母只是把自己放在这里和其他小朋友、老师一起游戏、玩,这样孩子自然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找妈妈上面了,而是开心快乐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了。2.如果你要暂时离开你的孩子,尽量在你离开前让孩子处于愉快的状态。最好在他正玩得高兴时,和他再见,并告诉你的孩子“妈妈一会下班回来就和你一起玩”。形成这种习惯后,孩子就会知道:妈妈离开我只是暂时的,她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回来陪我的,不会抛下我一个人。3.当你外出回到家时,要对孩子说:“你看,妈妈回来了,妈妈答应过陪你一起玩游戏的,现在我们一起玩会吧!”形成习惯后,孩子就知道,妈妈是遵守诺言的。4.你离开孩子外出办事时,请千万记得要告诉孩子,不要偷偷地走,这样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只有无时无刻地粘着你才会让孩子找到缺失的安全感。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生活在团结、和睦、亲密的家庭中,幼儿才能有安全的感觉,这里的安全不仅是身体上的安全,也包括心理上的安全。这样能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人,有利于幼儿的人际关系发展,使孩子不再“粘人”。虽然说亲子依恋问题主要是母亲与幼儿的关系,但是往往幼儿生活的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幼儿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现在的家庭结构中,年轻的家长一般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的比较多,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样常常会让孩子感觉到亲情的缺失,感到一种不安全感。所以,他们会特别渴望亲情,会想要和父母粘在一起。
首先,放弃要去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人只能被影响,不能被改变。任何的改变都只能是出于他自身的意愿,是自动自发的行为。否则,警惕矫枉过正。
人不是物件不是植物,人有自己的情绪和思维,不能像改变一株植物的位置,改变一张纸的形状一样去改变一个人。因为你施加的任何作用力,对方都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两股力量的冲击会让事情如何发展我们无法掌握。
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看到太多不受家长管制,不按家长期望行事的孩子越发忤逆而误入歧途的事例。
其次,我不知道你为何要让一个10岁的小男孩变得活泼开朗?活泼开朗的反义词是安静内向吗?如果他的状态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交,是否活泼开朗重要吗?
我之前回答过关于内外向的问题。这里再简单说下,内向或外向是人的性格特质,是天生的,后天只会对它产生微小的影响。除非极端的内向性格,内向的人只要他愿意也是可以表现出外向性格的特征,只是过后他需要安静独处的时间去恢复。内外向性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我不知道你是出于什么样的焦虑,想去改变10岁小男孩的性格。是觉得活泼开朗的男生更受欢迎?活泼开朗的男生看起来更聪明?活泼开朗的男生以后会更有成就?还是活泼开朗的男生更快乐健康?
在让小男孩变得活泼开朗前,希望你慎重的思考下,有没有这个必要。你出于什么样的期望要去改变他,你的那些期望哪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哪些是社会赋予你的性格偏见。在问如何去做一件事前,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件事:这件事有没有必要做,该往哪个目标做。
假设这个小男孩确实需要变得活泼开朗才能拥有正常的生活。那么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1.不去强迫他做任何事,只是给予他信任和安全的环境。
2.不去否定现在的他,那会让他对自己感到抱歉,失去改变的信心。
3.想让别人遵从我们的意见时,请把否定句改成肯定句。比如,我们不说:不要这么害羞,他们又不会欺负你。而是说:去和他们待会儿吧,他们看起来很期待你的加入。
4.他所认为的最自在最平静和愉悦的状态才是对他好的。南方再暖和湿润也不适合小麦。每个人,在适合他的相对应环境才能充分发展自我,培养优势。
5.无论他外貌,性格,智商,成就如何,他的健康和快乐以及善良永远是第一位。
让孩子经常和朋友多接触,共同活动,参加公益事让,增强孩子积极性,户外活动,读书,开阔视野都可以,鼓励孩子,消除自卑心理,慢慢会变好的。
你好!我是骞羽骞寻,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如何叫孩子的性格活泼起来?我个人的观点如下:
性格有一部分是先天形成的,大多数是由后天养成的。后天性格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
1.一般情况下,活泼开朗的父母,他们养出来的孩子基本上也是活泼开朗的。因为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2.父母要多去孩子沟通,即使是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哪怕无法完成对话,我们也要多去与孩子沟通交流,与孩子形成一种互动。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让他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也可以让孩子更加活泼。
4.与孩子之间,要平等相处,不能单方面压制,一定要多多吃孩子的心声,让他愿意与父母交流,这样也为孩子与外界沟通做了铺垫。
5.还有就是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要多在孩子面前保持微笑,这样孩子无形中也能感受更多的爱。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