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形成讨好性格的原因(小孩形成讨好性格的原因是)

admin时间:2024-01-16 11:25:5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讨好型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无法拒绝别人?

谢邀。孺家思想在一定群体有很深的影响力,象克己宽人、善恶有报、与人为善等传统的做人道理,已溶入部分人的遗传基因中。至今网络也提倡助人为乐,微笑示人。但是和善待人要有底线,不分是非,一味的去讨好别人,就失去了自我价值。个人感觉做人真得很难,真心以礼待人,却又被某些品位低的人看不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血心态,却又失去了自己的做人准则。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这是为什么?

一听到忍气吞声,都替孩子难过。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就是无忧虑的闹。他的哭、他的笑,所有的情绪都是学出来的。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二、忍气吞声对今后人生的影响。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笑着欢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帮助他吃喝拉撒,学会喜怒哀乐。

在妈妈心中,期待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喜和乐全部给孩子,连哭一声都舍不得,怎么会将忍气吞声教给孩子呢?谁又舍得让自家孩子受气呢?

一、让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

1.受父母相处模式的影响

丽丽的老爸是个酒鬼,喝醉后经常打骂她的母亲。

酒醒以后看到满身伤痕的妻子,丽丽爸会跪着、哭着给丽丽妈道歉,并承诺以后再也不打了。结果每次酒后都控制不住自己,有次都把丽丽妈胳膊打骨折了。

丽丽妈是远嫁,家人都不在身边。刚开始被打时,还反抗,可是越反抗,被打的就越厉害。时间久了,就不在反抗,已经习惯过这样的日子。甚至在被打后,仍然正常的打扫卫生、出去买菜、做饭。

丽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20岁时,丽丽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悲剧又重演了。

为什么丽丽也会像母亲一样,面对被自己丈夫打骂,选择忍气吞声呢?

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身心发育会有不好的影响。遇到同样的事情,不是和父亲一样暴躁,用拳头解决。就会和妈妈一样,变得懦弱,别人欺负到头上都不会反抗。

2.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小苗昨天写作业时被妈妈训了。妈妈见到苗苗书包里的铅笔盒不见了,没有问原因,对着苗苗吼叫了半小时,并要求她面壁思过。

这样的情况一周至少上演十来次。强势的妈妈认为女儿就应该和自己一样,能照顾好自己,事事都能做到最好。只要看到女儿哪方面做的不好,就是一通乱吼。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爱德华

苗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脑中接收的就是听妈妈话。对于母亲,她不能反抗,只能顺从,因此就这样养成了忍气吞声的习惯。

3.受外界的影响

在上学时,小田特别腼腆,因为为人老实,也不会告状,经常受人欺负。

上初中的三年,给学校里的“霸王刘”写了三年作业。

就这样形成了受欺负的心理,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二、对于忍气吞声,会对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1.对婚姻的影响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爱情越来越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

一个人自幼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家庭环境中,会不愿意结婚,患上婚姻恐惧症。

会让他对今后的婚恋关系产生怀疑与害怕。结婚后遇到同样的事情,会用父母的相处模式来对待另一半。

相信很多人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都会可怜梅婷主演的梅湘南,因为她在家中基本没有自由,也不能和其他人说话,否则就会被打。

曾有段时间,看过这部剧的人只要提到冯远征的名字都会害怕。很多妈妈在孩子不听话时,都会指着冯远征的照片,告诉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这个叔叔。”

想想,幸好他们的孩子被打掉了,如果生下来,那个孩子该有多可怜啊!

天天在家中看着母亲被父亲暴打,又无能为力多么痛苦。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该会多么扭曲!

2.对工作的影响

小张刚进公司,因为沉默寡言,经常被同事们安排帮忙,自己的工作要加班才能完成;上周,小张办公桌上的电脑被同事强行兑换了,理由是他的工作任务少,用不了网速那么好的电脑;前几天,小张熬了一个晚上的文案,被上级领导抢了。

为什么,小张自己生闷气却不敢言呢?因为他的家中有个专制型的妈妈。妈妈说了,他要团结同事,不要因为小事斤斤计较。

小张参加工作了,始终记得要和大家和睦相处,却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及自己本应该享受的权益。

如此下去,小张就是公司的“便利贴男孩”,等不到成为“便利贴大叔”时,就已经被辞退了。

3.对生活的影响

a.因为遇事忍气吞声,就逐渐没有了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了生活的斗志和动力。

b.给孩子树立错误的人生观。

c.气大伤身。可能会因为情绪没有合理排解而影响身体健康,常生气的人会得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肠胃病、甲状腺疾病等。

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在某一天会突然爆发,和家人大吵一架,离家出走,这就是长期压抑的结果。

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美]泰曼·约翰逊

1.正确面对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2.调整好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模式,给孩子积极的行为引导。我们成人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在家学到的人际交往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3.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要谨言慎行。家庭中如有必须要争吵的事情,可以远离孩子,背着孩子进行。

4.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现在很多孩子,对发生的事情说不清楚,要利用《绘本》阅读或游玩见闻,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说话。比如:今天出去玩了,要引导他说说去哪了,做什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让他能完整表述清楚。

5.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冲突的方法。

比如:“被别人欺负了”,“被抢东西了”,不要随意训斥孩子,要给他发言的机会,让他倾诉自己的想法。家长通过孩子的表达,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6.帮助孩子和外向的孩子交朋友。

引导孩子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际的孩子做朋友,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朋友,融入不同的朋友圈,借助环境学习。

7.如果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外求助。

家人就是孩子的依靠,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告诉妈妈或是爸爸。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中〕杨振武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作为父母,不仅仅是照顾孩子身体无恙,还要承担教育的重任。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学习,进修自己。愿天下宝宝都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幸福又快乐!

讨好型人格是病吗?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吗?

讨好型人格一定是一种心理疾病。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长时间的挫折,又没有办法拯救时,养成了习惯性忍受和迎合他人的人格。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事情,第一时间都会考虑别人感受,迎合别人,活得更累,常常没有自我的,事后又责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或那样,甚至恨自己或他人,精神压力往往更大,经常像如履薄冰。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自我纠正或心理医生有效的干预,那会活的很累很累,也许会更糟。

一跟别人说话就爱笑,是讨好型人格吗

谢邀,并不是,爱笑只是一个人的一种外在的性格表现而已,甚至不能够定义为跟讨好型人格有任何直接的联系。讨好型人格大多表现在

1内心比较脆弱,格外在乎别人需求,甚至不惜忽略自身需求

2在社交过程中,会喜欢长期刻意的去迎合别人的期待

3不太会拒绝别人,即使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恨不能硬着头皮去把它完成

4不喜欢生事,通常喜欢给人一种脾气好,和平主义的形象。

孩子20个月,有点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所有说20个月没什么大问题、看不出什么的回复,请都慎重。

孩子0-18个月是心理依恋的关键发育期,基本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依恋策略,而科学研究证明,这个策略可以预测孩子6岁及成人后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准确率高达75%。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比较“讨好”(顺从迎合他人,放弃自己的真实内心而假装他人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在不学习调整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成为他一辈子的人格特点。

孩子天生会依恋身边最重要的养育者,会不自觉以她的想法为自己的想法,所以养育者的所作所为就很重要,奶奶是不是过于严厉?还是太多控制、不允许孩子自主探索?还是比较冷漠、不太与孩子情感交流?如果奶奶有些不足,父母还是要注意并补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毕竟孩子的性格成长是一辈子的大事,父母不能忽视、把交给奶奶就万事大吉。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