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1-15 14:17:1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意思是有被别人虐待的情节。
有一部分人因为在不好的环境中长大,就形成了一种怪癖,这种怪癖直接使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扭曲。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70%的家庭成员会有肢体或语言的暴力倾向,这一点本人持不可否认太态。
有的家庭,虽然在孩子父母身上没有这种暴力倾向的体现,但不代表家庭其他成员没有暴力倾向。暴力倾向在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存在。
其实这种暴力倾向就是一个情绪控制的问题,就是坏脾气的表现。体现出来的是家长权威,个人感受。
有的家长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或是发泄在家人身上或是发泄在孩子身上。有的是家长有急躁情绪,孩子或因学习跟不上,或因什么事违背了家长的意愿,而把对孩子的不满,用语言和肢体的形式一股脑儿的发泄在孩子身上。
【暴力倾向给孩子带来的危害】长期在家庭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会留下心理阴影;二会暴力模仿;三会造成孩子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这种暴力倾向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是极不可取的,关键是如何避免的问题。
反对大声苛责,反对暴力,但也不是一味的顺从,该断然喝止的必须断然喝止。教育过程中夹带的轻微体罚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想要看出一个女孩子到底有没有受虐的倾向,你可以观察他的性格跟家庭氛围
一般这种缺陷的形成都跟原生家庭有关
从小打骂的孩子心里自卑害怕,性格内向,没有自信。
生活中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喜欢打骂孩子,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特别不好,孩子的会感觉自己做的不好,自己没有一点优点,父母才会打骂,这样会造成孩子心里自卑,内向,不自信。
童年被虐待经历很可能会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包括性格塑造、家庭关系等。虐待儿童,意味着对尚未自立的儿童所应有的权利的剥夺或侵犯,包括躯体虐待(如虐待方式:拳打、脚踢等)、忽视和性虐待等主要形式。如同躯体虐待一样,对儿童的疏忽或漠视也会对孩子造成精神上的伤害。虐待或忽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言语上、精神上的。而虐待主要来自于父母或照料者。
孩子在长时间遭受压迫后,常常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常见如性格和情绪上的改变。比如,孩子本身性格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没精打采,做事说话都谨慎小心,或者,孩子突然焦虑易怒,出现反差情绪,孩子刚去幼儿园的哭闹是一种分离焦虑,一段时间适应后,突然又哭闹着不愿意去,这些都警示家长,孩子在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或是在幼儿园里遭到了言语或者身体上的虐待或忽视。除了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孩子还会出现身体上的异样,如做噩梦、尿床、消瘦等。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的异常反应,都是孩子“求救”的信号,家长不可忽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遭受了虐待,应该及时找专业人士介入。若父母的情绪也难以控制,就需要整体家庭干预,这样才更有助于日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家长的反映能影响到孩子,孩子会察言观色,也很很敏感。
童年遭受虐待对孩子长大以后会有哪些心理障碍呢?
童年受虐,有些记忆可能随时间慢慢减褪,但它不会消失而是内化。成年后,你会遇到难受、不舒服,却又说不清楚为什么的感觉。“记忆的痕迹”使可能不记得的创伤事件,转换成不舒服的感觉却依旧存在着。
童年受虐,对于成年后的性格塑造、婚姻、育儿、人际关系同样有着很大影响。如:成年后也会有受虐倾向;受虐待儿童具有较高的焦虑和情绪障碍风险,成年后可能会出现抑郁、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或焦虑症。儿童期创伤又是未来患精神病的高危因素。
受虐儿童存在多方面的情绪、心理等问题,自我防范意识和对抗意识容易走入极端。他们敏感且攻击性强,还表现出较多的品行障碍问题、多动、破坏行为、反社会行为等。在同伴关系中高攻击性和高社会退缩,是受虐儿童的两种典型表现。与同伴关系存在严重困难:一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攻击倾向。他们对小伙伴友善的接近报以愤怒和攻击,对同伴的痛苦常感到不快或愤怒而不是同情。另一方面,表现出社会退缩,社交技巧极端欠缺。这类儿童也因此而遭到同伴的拒绝和遗弃,以致越来越深地陷入社会孤立的处境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同伴关系的困难和社会孤立状态持续存在,从而影响其学习、交友以及社会融入,并从多方面影响儿童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
?
不要说来自学校和同学的虐待,就是家长打骂忽视孩子都是常有的事。成年后的孩子出现婚姻、育儿、交友等心理问题去医院咨询,追根溯源才发现问题来自童年的被虐待。这样的后果到成年后很难彻底根治,终其一生都将受到影响。现在虐待儿童问题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各位家长更要高度重视。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