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4 00:21:13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大凡孩子脾气大,都是惯的。
在孩子价值观没有固化之前,没有什么不是两巴掌不能解决的。
现在有很多鸡汤,说什么跟孩子做朋友呀,要在赞扬中让孩子长大呀,等等这些,说实话,成功的能有几例?
国人数千年留下的智慧: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诸如此类,被一些人弃如糟粕,最后造成了这个社会巨婴越来越多。
当然,也不是说非要一味的打才行,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性格形成也各异,能够找出孩子性格形成的根源,并加以改正,同时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才能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两岁的孩子脾气大,不听说教,正是“terribletwo”的典型表现。
何为“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两岁”,指的是孩子在1岁半到3岁之间出现的一个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难搞,经常一言不合就撒泼耍浑,一不顺心就动手扔东西打人,发脾气吵闹指数简直爆表。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时期呢?原因在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萌发自我意识,有了自己的想法,想成为独立的个体,想要证明自己,获得自我价值感,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行动能力跟不上内心的需求,就只能通过发脾气、扔东西甚至打人的方式来表达。
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在他发脾气时,大人跟他说教确实是很难行得通的。
我家孩子也正处于这个时期,有时候需求一得不到满足就要闹幺蛾子。
而根据我的经验,在这种时候,大人一旦被孩子激怒,以怒对怒,那么局面将会更加不可收拾,战时将被大大拉长。
和善而坚定地应对孩子的叛逆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了“和善与坚定并行”的管教标准。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与坚定并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这样的管教方式相比单纯的惩罚手段,更为长期有效。只是要实践起来,确实很考验大人的心性。
在跟我家熊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大约悟出了点“和善与坚定并行”的道道。
1.尊重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共情。
孩子发怒,孩子抓狂,都是有原因的。我们要注意找寻孩子吵闹的原因,试图去跟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
这个过程,我们需要表现出和善。
“宝贝是不是很想要这个东西?”“妈妈知道宝贝现在很生气。”“宝贝是不是困了,现在很想睡觉。”……
2.保持冷静,想想解决的办法。
如果我们的和善没有换来孩子积极的回应,那么我们也不能恼羞成怒。
不要试图去跟生气中的孩子讲道理。
更不要妄想在自己生气的时候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冷静下来,表现出坚定的一面。
几天前我曾因孩子发脾气要打我而大为恼怒。一开始我试图去跟他讲道理,但是显然,他在生气时是听不进去道理的。
我的说教只是激起了他更大的愤慨和反叛,引来了他的“打你,我要打你”。而就是这样的话语和动作表现瞬间点燃了我的怒火:“为什么要打妈妈?!打妈妈是不对的……”
我的严厉斥责换来孩子更大声的哭嚎。
我生气的面容最终也引来了孩子的不适。
“妈妈——你好好说话!”
“你都不好好说话,为什么要我好好说话?!”
我的回答显然无济于事,孩子继续哭闹,而我继续绷着脸。
盛怒中的我完全没有察觉,我竟是在拿作为成人的自己跟孩子相提并论。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好好说话,我竟然也不能做出控制好脾气的表率。不仅如此,还振振有词。
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因置气完全错过了。
“如果大人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难道要大人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过分吗?”今天我翻看《正面管教》,忽然被里面的这句话给震撼到了。是啊,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我们就要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啊。
如果,当孩子动手打我的时候,我冷静而坚定地说:“你打妈妈,不尊重妈妈,妈妈觉得很伤心,妈妈要走开一会儿。等你能好好跟妈妈说话了再过来找妈妈吧!”
这样,我以走开表现出对自己的尊重态度,既避免了因生气而说出一些事后就后悔的话,又给孩子表明了自己对他的做法的态度,同时也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我们虽然不能迫使别人尊重自己,但至少还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如果,当孩子大声要求我好好说话的时候,我回答:“好,虽然妈妈很生气,但是妈妈要控制住妈妈的脾气,现在好好跟你说话,好不好?”
当孩子说“好”的时候,我再进一步地说:“你也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好好跟妈妈说话好不好?这样我们都好好说话,都会开心了?”
这样效果将会好很多,孩子的情绪肯定也会更快稳定下来。
同时,也算是给孩子上了一课:只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好好说话,才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3.回顾方才的不愉快,解决问题。
等到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大人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孩子也愿意合作,不跟我们计较,此时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回顾之前发生的不愉快,追寻原因,分析行为,表明态度,明确结果。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商量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做法,达成共识。
正面管教,能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能教给孩子具备良好的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对于我们广大父母来说,学习并落实正面管教,做到和善而坚定,真的是任重而道远。且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是树之椰,家有猴娃儿一枚,用心坚持亲子共读,用爱烹饪营养美食,用情分享育儿心得。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和探讨育儿问题,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妈动不动就吼孩子,这种吼的程度让您这位做父亲的大人都犯怵,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利;二是对孩子学习进步不利;三是对亲子关系的构建不利。作为父亲的您该怎么做?除了耐心细致地做孩子妈不要总是对孩子这样吼之外,如果孩子妈这样的习惯确实改不了,对孩子也无大碍的情况下,建议孩子父亲就要孩子妈唱好“双簧“,也就是一个唱好红脸,一个唱好白脸,也是不错的办法。其实作为家长,关心和爱护孩子就是本能。但“穿衣吃饭、护短就里”等,这些孩子的日常,并不是家长爱护孩子的全部。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一定的爱,是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的爱,具体孩子妈总爱吼孩子的实际情况,那么孩子爸就应该更加爱护和关心自己的孩子了。具体做法如下:
一、善用“目光”和“微笑”表达,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目光可照,笑容可掬”。孩子出生不久,就学会了和您进行眼神和微笑的交流。您的善意,曾经让孩子咯咯而乐。可以说,这种关爱的目光伴随了孩子的成长,这种甜蜜的微笑照亮了孩子人生。孩子上了二年级,各方面的情感更加丰富,体会更加细腻,所以此时孩子爸如能及时更加细腻地对孩子体现关心爱护,孩子一定能够感觉得到温暖的。具体做法,个人认为:一是您的眼神是一把“解心锁”,它能开启孩子心灵的窗户。让孩子感受到您眼神中传递的信赖,从接受您爱的目光开始敞开心扉,感受您的爱。二是您的微笑是一味“开心药”,它能解开孩子心灵的忧伤。孩子感受您微笑中传达的喜欢,从接受您爱的微笑开始拨开乌云,感受阳光。三是您的赞许是一剂“强心针”,它能强化孩子信任的路途。感受到您赞许中传送的期待,从接受您爱的赞许开始懂得责任。孩子爸,也包括孩子妈们,您们的目光和微笑,或许是孩子“自信阳光、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您们对孩子爱的目光和微笑,让孩子感受到了么?
二、善用“倾听”和“渴望”表达,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助力器”。“兼听则明,望而成龙”。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爸妈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还有人说:渴望能使孩子快乐和成功。孩子自小长个嘴巴长双耳朵,您们认为这是干么呢?是向您们表达让您们倾听的,是向您们倾听让您们渴望的。个人认为:一是倾听是一架“连心桥”,它能架起爸妈跟孩子沟通情感的桥梁。当孩子向爸妈倾诉时,爸妈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听的兴趣、爱的姿态和专心的体味”。孩子是家长的感情纽带,家长是孩子的倾诉对象。二是渴望是一条“彩虹路”,它能托起爸妈跟孩子奔梦而起的翅膀。当您们向孩子表达渴望时,渴望是一种动力。当孩子向您们表达渴望时,渴望是一种快乐。在渴望中实现,就是美好的梦想,是一条奔向成功、快乐的彩虹之路。三是激励是一个“加油站”,它能标扬爸妈跟孩子兴家隆业的旗帜。您们的适度表扬激励,让孩子学业有成。孩子的成功,反过来更加激励您们的勤奋。一个互励自警的亲情机制,是成功家庭的条件之一。家长朋友们,您们的倾听和渴望,或许是孩子“自尊包容、尽责兴业”的“助推器”。您们对孩子爱的倾听和渴望,让孩子感受到了么?
三、善用“感染”和“影响”表达,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指路灯”。“身正自行,品端而效”。生活细节感染人,宽阔胸怀成就人。家长的“是非标准、爱恨曲直”等,无不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久而久之,它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形成。您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孩子会向您们回报“能量正”。您们向孩子表达“心宽容”,孩子会向您们回以“心容宽”。培养孩子无高招,影响感染“招招高”。个人认为:一是宽容是一扇“时空门”,它能拓宽孩子更自由、更宽阔的成长空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父母的宽容,会让孩子感受更直接,更容易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二是感染是一台“自警钟”,它能提供孩子更具体、更细节的效仿榜样。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让我说“人生亦若只如剧本”。只不过这个剧本的成效,往往取决于细节。那是真真切切感染孩子健康成长的生活细节。三是影响是一部“穿越剧”,它能让孩子目睹更现实、更生活的代际人生。父母对孩子说:从小看大。孩子对父母说:观老知小。或许您们年轻时发表的一篇文章,您们年轻时大学的一张照片,您们年轻时从军的一段经历,您们年轻时吃过的一段苦头。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朋友们,您们的感染和影响,或许是孩子“自爱担责、职业谋划”的“指路灯”。您们对孩子爱的感染和影响,让孩子感觉到了么?
个人真的感觉,这位孩子的妈妈,真的不应该总是吼孩子的,更重要还有体现母爱的一面,让大家共同以爱的名义,关心和爱护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吧。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望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王子华时书沧桑,谢谢欣赏。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具有两面性。
两岁的小朋友已经有了部分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用语言或者情绪表达自己的意愿。让父母了解他的想法,引起父母的关注。
孩子发脾气应该只是他表达情绪的一个方式。当孩子对周围的环境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表示不满或者有自己想法的时候,他们可能有会选择用发脾气的方式表示不满。
随着孩子年龄慢慢增长,家长应该做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知道,有任何需要可以和大人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脾气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比如控制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比如讲故事,放松音乐给孩子听。
感谢这位家长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比较有共性的,我能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关注。从问题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情绪比较急躁,容易发脾气,大人给他讲道理也不听。我来分析一下原因,先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首先,孩子的身高可能已经跟大人差不多高了,不需要像小时候那样仰望父母,孩子的独立意识会变得比较强,自己也可以独立的处理一些问题了,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家长帮忙的。
第二,他处于青春期的前期,孩子的生理发生了变化,他的情绪也会莫名其妙的烦躁,有时情绪不受自己的控制,莫名的心情不好,但是自己也说不上来原因。这个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个心理特征,家长知道了这个心理特征后,就要理解并且接纳孩子的变化,有了信任之后,当他遇到了问题的时候,会愿意的给家长讲出来,同时家长要改变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比如对孩子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认真的倾听,过程中可以点头示意或者复合,要认真的倾听他的想法,给予孩子支持,这样他才会更加的信任家长。
另外,家长跟孩子说话时不要带有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当交流的过程中他有问题问“怎么办”的时候,再给他一些建议,如果没有,那就听着就好。问题中说到孩子不听道理,建议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写一个小纸条,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或者给孩子发微信语音,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这是因为要让孩子了解父母是关心他、爱他的。
总之,家长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尝试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然后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出去运动,比如打球、跑步等等,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我相信通过家长的努力,孩子肯定会有所变化的,谢谢。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