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3 07:06:3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看样子,这位父母看到自己的宝宝不认识数字是挺担心的。两岁半的宝宝还是挺小的,不认识数字是正常的,父母不需要太担心。
在正常的情况下,孩子到了三岁,也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就要开始学习数学了。这个年龄学数学是和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有关。当然,也有一些宝宝,妈妈在2岁就开始教他学数字。有的宝宝能够认识很多数字,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的妈妈在宝宝二岁左右,会教他们认识数字,但只是一些数字卡。数字卡上面的一些图片很吸引宝宝。他们只是会很机械的记住上面的数字。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数的含义,也就是这个数代表几样物品。
孩子认识数字并不是简单的数数。也并不是死记这些数字。最好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认识这些数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幼儿园是怎样教孩子学习数学的。
一、幼儿的数学认知是从动作开始的。
大家会发现,当我们教孩子认一个数字时,不是让他在想象中去数数。而是会把一些实物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再教孩子开始数数。然后成人可以给孩子示范一下,如何用食指去按物品一个一个的点数。他们会用眼睛看,嘴里会数出声来,有时一边用手点数还一边会点头。这样他们就不容易数错。
有的时候孩子会出现手口不一致的现象。也就是说,当他们在数二的时候,可能手指还停留在第一个物品上。这需要花时间去训练他们手口一致的点数。开始数的时候他们会很慢,到后面孩子熟练了,就会加快一点速度了。
二、孩子的数学认知是建立在具体的实物上的。
孩子借助的是直观的物品,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量。三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都要给孩子准备一些实物让孩子去看,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地记忆。比如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画笔、纸杯、水果等等。孩子对一些直观的物品会更感兴趣。
三、孩子认识数学还需要有策略。
如果把三四个物品放在一堆的时候,孩子有可能没看清就会重数或者是漏数。老师会示范把孩子没有数过的放一边,数过的物品放在一边。这样,他们在下次数数的时候就记住了,会学老师把数过的放一起,把没数过的放一起。
我上面给大家讲到的,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孩子是从3岁开始认数字的。您的宝宝现在才两岁半,是根本不用担心的。父母不要把数学内容简单的认为就是数数。其实数学领域是包括很多方面的:
1.能够感知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特点。成人可以用一些物体让孩子去观察和感知。如:放一个大球和一个小球让孩子去感知大小。放一本书和一叠书让孩子感知多少。
2.感知物体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
可以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去观察,有哪些物品是这些形状。可以让孩子去分辨,这个物品是什么形状。让孩子观察自己的家里,有哪些是圆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正文形等等。
3.让孩子去感知数字。
让孩子知道生活当中到处都是充满数字的。比如汽车的车牌上有数字:在马路上红绿灯旁,会有倒计时的数字;钟表上会有数字;超市里会有标签等等。虽然有些数字孩子还不认识,但是他们能够去感知这些数字。
4.对序数的认识。
序数指的是在对一些物品进行排列后,让孩子找出某个物品排在第几位。序数可以从走左到右数,还可以从右到左数。
5.一些空间方位的认识。
这些空间方位包括:上、下、左、右、里、外等等。这些空间方位的认识要等孩子在六岁左右才能掌握。
在数学领域当中,包括这么多内容,所以,父母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数学就是数数。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现在发展并不好。如果父母总是焦虑孩子很笨,学不好,那么孩子会感到自己真的很笨。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我个人并不主张让宝宝太早去学数数,除非宝宝自己对数字产生了兴趣。大人可以教宝宝一些简单的数字。但要注意是,不要让宝宝去死记一个数字。可以和宝宝做一些快乐的识字游戏。在游戏当中让宝宝记住这个数字,增加一些趣味性。总之,还是多与宝宝玩游戏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等宝宝的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很快就学会了。
我是大赛爸爸,关注我,育儿路上与您同行。
三岁半,孩子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识,家长应该感到开心。
孩子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她说的和你期望的不一样,家长同样应该感到开心。
我们要接受这是孩子成长中正常的发展阶段。
至于要如何引导,其实要注意:
1、很犟,可能是不听话,和你对着来。请家长放低自己的姿态,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她。比如先让孩子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孩子不听大人劝,往往是因为大人没有给与他相应的尊重。
2、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我们有时候已经习惯了当成年人,忘记了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忽略了孩子只是孩子,他们会用最直接的方法去表达他的思维和想法,只有认真的体会孩子的情绪,才能做到和孩子很好的沟通。
3、不要用暴力的方式去制止孩子的一些行为。
4、和孩子谈要讲究时间,3岁半的孩子其实可以听懂很多事情了,可以用睡前的时间一遍一遍的去给孩子灌输一些沟通交流方式。
5、熬过去,孩子长大了,家长也成长了!
5岁孩子脾气暴躁,爱发脾气,首先,父母要冷处理,不能孩子发脾气,父母也跟着冲他发脾气,孩子就会觉得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心情不好,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先让他发泄完,等他把过激情绪排遣完后会慢慢冷静下来。
然后,父母和他面对面心平气和地和他谈,问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打算怎么办,慢慢引导他作出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达成协议,以后如果再发生以下情况,告诉他,靠协商解决会更有效果,加深这次协商对解决问题的印象。
最后,我想说,人非草木,有脾气很正常,家长要学会慢慢引导,5岁也处于孩子第二叛逆期的阶段,切不可不问原因的只当交通管制员,告诉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我们要当教练,告诉他面对问题什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一、适度要求,静心等待。
面队孩子们,家长心中有一把合适的尺子。这把尺子,首先能正确度量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度。
新课标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要做到:(一)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对刚入学,刚接触拼音的孩子,我们家长不要拔高要求,急于求成。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则可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要求。只要我们每位家长心中有一把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尺子,那我们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静心等待孩子的进步,耐心促进孩子成长。
其次,这把尺子能正确衡量自己孩子前进的脚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我们的孩子却仅仅只有七、八岁,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的大门。井然有序的学生生活是横在孩子们面前的第一到坎。稚气的孩子们还没来得及熟悉新环境、亲近老师、适应小学生一日常规,一道拼音难关又横在孩子们面前。我们要遵循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适应,给一个过程让孩子们发展。——“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是切忌要不得的。想孩子所想,助孩子所难,这样,我们就能精心守侯,耐心辅助中看到孩子的进步。
二、耐心细致,教给方法。
入学前,学生对单韵母或多或少有所接触,普遍认为已经学会了,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对发音的口形、舌位、音调等概念模糊,若不及时纠正,随其形成习惯,要准确拼出音节,阻碍很大。比如:发aoe的音时,虽然孩子们会背“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但却不清楚发这几个单韵母时,口形不能变动。发ai音时,是先发a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发a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的舌位时停止。其实有一个a到i滑动的过程。只要掌握了一个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其他的复韵母的发音就会水道渠成,由难变易。所以要叮嘱孩子在校要专心学习,学会发音的正确方法。特别是有些似懂非懂的孩子。当然,术有专攻,人各有所长,如果对汉语拼音不是特别清楚的,可以打电话请教老师,或收听录音磁带等。切不可让孩子囫囵吞枣,随意唱读。
三、想方设法,多多陪练。
当孩子们掌握了发音方法后,要达到读准字音,正确拼读,还需较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刚入校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情绪性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多采用形象思维,无意注意占优势。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所以一本正经地让孩子读五遍,练十遍;读得不好再罚几遍……这种做法是很容易让孩子疲乏、反感的。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结合许多家长的经验,谈以下几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学拼音方法。
1、制作拼音卡片,做“戴帽子”、“小猫钓鱼”、“找朋友”、“玩拼音扑克牌”的游戏。
“戴帽子“——结合学校老师教学进度,每天给孩子做拼音卡片。如教学了单韵母aoe,妈妈爸爸就和孩子一起制作aoe的卡片。制作卡片中,可发挥孩子绘画、想象等特长,让孩子给拼音字母配上美丽的图,生动的景。然后做出四个声调“帽子”,让孩子给单韵母戴帽子,然后大声地和它们打招呼。(巩固四声练习。)
“小猫钓鱼”——把学过的拼音卡片别上别针放进“池塘”,然后让孩子们拿起带磁铁的钓鱼杆去钓鱼。钓到一个大声地告诉家人,让全家分享孩子钓鱼收获的喜悦。
“找朋友”——如巩固a的四声,妈妈拿起卡片a扮演a妈妈。a妈妈着急地说我的大宝宝在哪里?孩子找到a的一声说,您的大宝宝在这里āāā。
“玩拼音扑克牌”——指导孩子制作含有声母、韵母的扑克牌,妈妈(爸爸)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孩子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人同时出牌。拿声母扑克牌的父母出一张写有声母的扑克牌,拿韵母扑克牌的孩子出一张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人谁先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赢了。
2、联系日常生活常编儿歌、找碴儿、贴标签。
“编儿歌”——如:阿姨阿姨aaa;生日快乐lll……
“找碴儿”——小朋友双休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街小巷去“找碴儿”──找出写错的拼音,并记录下来。让孩子告诉亲人,告诉老师,甚至告诉有关部门。
贴标签——孩子们掌握了初步的拼读音节和书写声母、韵母的能力后,还需要经常加强巩固。这时可鼓励孩子把在家庭所见到的事物,用拼音写下来制作成标签,贴在家里相应的物品上。
四、及时评价,多多鼓励。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我们家长也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到孩子的亮点,搜索到孩子的成绩和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是您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称赞,一个“小苹果”,一颗五角星……都会让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热忱。每当孩子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或一种拼读方法,我们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新的、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我的看法是否合理仅供大家参考。孩子的性格在幼儿期肯定是带有一部分遗传因素的。比如说同样年龄段的小孩儿在院子里玩玩具,等结束了以后,有的孩子会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有的孩子会不屑一顾的又到别处玩去了,等下次想玩了又到处乱翻。同样是幼儿,为什么有的这样细腻,有的就这么粗心大意呢?这就是遗传起作用了。但是这是可以改变的。可有的人会说“山河易变,秉性难移”,那只是针对成年人说的,成年人一旦性格形成后,改变就比较困难了,除非碰了大钉子,遇到严重的教训,如梦方醒,他也会有所改变的。
而小孩子她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模仿性又很强,周围的环境对孩子影响极大,这时候如果大人发现孩子性格有些偏执,异常,就应当提起注意了,应努力纠正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该严则严,当缓则缓,要有耐心,不要心焦,这得一个过程,你的孩子才三岁多,完全可以改变的,大人是孩子的表率,孩子是大人的希望,希望孩子像你一样优秀。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