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3 04:05:2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必须做一个“不越界”的父母,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父母的角色只是时时地引导建议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是取代孩子的想法,更不是完全包办代替孩子!
现在发现很多父母都是“掌控型”的,孩子是“绝对服从型”的,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从来不会自己做决定,从来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孩子很听话,实际上在父母的掌控下,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放手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法宝,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孩子独立性。如果父母不懂得放手,父母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时间一长,孩子就不知不觉地什么都不想了,反正有想法也没有人听,反正有想法也会被无视!最后孩子就成了遇事怕事,遇事无主见的人了。
如果你养大一个这样听话的孩子,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
所以父母要懂得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适当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在自主的过程中获得独立的能力。切记千万不能包办代替!
正如纪伯伦说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只是借助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父母如果不懂得适时放手,孩子就犹如断掉了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如何去探索世界?
反之亦然,如果父母懂得适时放手,孩子才能学着飞起来,也能飞得更好更高。
所以,父母保持界限感,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是对孩子最长久、最深远的爱!
6岁的小朋友跟父母睡了这么多年,突然分开单独睡恳定不习惯,甚至又哭又闹大人孩子都睡不好觉,用逐步渐远的方法分床睡慢慢习惯就好了。
方法是:刚开始让小朋友离父母一米远的床上睡逐渐越来越远,直到让孩子单独一间屋一张床睡觉完全习惯为止。
很简单,但也很难做到。想让孩子自立,就是远远的看着他,让他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远远的看着孩子摔倒,远远的让他自己爬起来,不要心疼。舍得让孩子做事,哪怕是做错了。家长的作用是指导而不是代办。追着孩子喂饭是让我最瞧不起的。孩子从来没有饿过,他怎么想吃饭呢?长时间养成了厌食的情绪,而且你不喂他就不吃了,那怎么自立呀。有的人为了陪孩子上学,小学、初中、高中他换租了三套房子。别人的孩子自己能上学,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能自己上学呢?那怎么自立呀。孩子参加任何活动,你都要给他准备东西。有了失误,孩子还会埋怨你。你做的对吗?这样他能自立吗?
一个自律的孩子能拥有开挂的人生。自律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律,这样父母就不会那么操心了。孩子的自律要从小开始培养,最好是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开始,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正面管教中说到: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的能力。而我们父母就是要为孩子营造出一种和善而坚定的家庭气氛。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法是正面管教中的核心理念,能培养孩子自律的品质。
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很难把握和善而坚定的度。如何能做到和善而坚定呢?现在孩子放假了,很多孩子在家里会看很长时间的动画片。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孩子也不愿吃,继续看。父母会感到很头痛,在对孩子说上几遍而不起作用后,于是会开始上演一场父子大战。我们来看看几个场景:
场景一:(控制型)
父:快来吃饭,别看动画片了。
子:……(看迷了,没有反应。)
父:我跟你说话呢!你听见没有?吃饭了。
子:我这一集还没看完。
父:大家都等你吃饭,不准再看了。
子:再看一下,这集马上就看完了。
父:你听到没有?过来吃饭!
子:等下。
“啪!”父亲一巴掌打了过去,电视关了。
孩子被爸爸打了,非常气愤。他气势汹汹的对爸爸说:凭什么你们就可以看?我就不能看?我不吃饭了。
孩子不愿听。
场景二:(溺爱型)
父:儿子,现在要吃饭了。不看动画片了好吗?
子:……(看迷了,没有反应。)
父:儿子,再看一下就不看了行吗?
子:不行,我还要看。
父:那再看10分钟吧?
10分钟到了。
父:儿子,我们来吃饭吧!
子:这集还没看完。
父:好吧!那爸爸等你看完。
孩子可以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场景三:(和善而坚定)
父:儿子,妈妈做好了饭菜,我们要吃饭了。(和善)
子:……(看迷了,没有反应。)
父:看看现在几点了?我们要做什么了呢?(走到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说话。)
子:要吃饭了,但我还想看。
父:这部动画片非常好看是吗?(带着好奇心)
子:嗯!我很喜欢看。
父:嗯!有些动画片确实很好看,我以前也喜欢看。不过我们现在到了吃饭的时间了。(认同孩子的感受)
子:我想看完这一集。
父:这一集还要看很久。儿子,来看看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菜?我们一起来吃饭吧?(转移注意力)
子:我不想吃。
父:还记得我们以前的约定是什么吗?(启发式提问)
儿子不说话。
父:我们说好了不能看太久的,只能看30分钟的。是你关电视还是我来关呢?
儿子有点生气了。
父:如果你不想关那我就来关了。
父亲把电视关掉了,拉着儿子的手去吃饭了。尽管孩子不高兴。(坚定)
父亲并没有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也没有打孩子、骂孩子。他认同了孩子的感受,这使得孩子不会感到父亲太强势。接着用启发式提问去问孩子,让他自己去思考该做什么?而不是命令孩子。最后在孩子不关电视的情况下保持了坚定,自己关掉了。
当爸爸把孩子的电视关掉后,虽然孩子会不开心,但是这让孩子知道了爸爸以前说的话是说话算话的。爸爸不会答应他不合理的要求。他会坚持原则帮助他做到。当孩子按照每天的时间安排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秩序就建立起来了。时间长了,就会培养出自律的品质。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打不怕、骂不听的现象呢?打孩子会造成孩子愤恨、报复、叛逆和退缩的行为。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我是一个坏孩子”的信念。有的孩子干脆就继续扮演一个坏孩子的形象,与父母对着来。还有的孩子已经打皮了,根本不怕父母打。打孩子可能当时会听,但是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就又恢复了原样。并不能真正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出来。
而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孩子既能看到父母的坚持原则的决定又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样才能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在纠正前要先与孩子连接。
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父母总会去指责孩子哪里做得不对,却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沟通方式有哪里不妥。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几个方面:一、要询问孩子的感受,并运用反射式倾听。
没有谁喜欢听命令的语言。用启发式的提问去问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去接纳他们的感受。当孩子在说时,不要马上打断他们。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让他知道你是很关注他的,并对孩子的话要有所回应。这样孩子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
二、要描述不要评价。
当孩子不自律时,我们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孩子:你真是个懒惰的孩子,你真是太笨了。我们可以描述你所看到的。如:我看见你的床上堆满了衣服;我注意到你现在还没有写作业。当孩子听到你这样说时,他就明白了你的意思。
三、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当父母有了某种感受和想法时,要诚实的表达出来,不要隐藏。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玩了很久而不写作业,很想发脾气。但知道发脾气对孩子不好,于是就忍着,最后孩子以后妈妈允许他这样做。妈妈可以表达出来:我感到很担心,因为你今天玩了很久还没写作业,我希望你能早点把作业写完。通常,当父母这样表达出来后,孩子们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
父母的语言态度也影响着孩子对你的态度。因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既照见了孩子,又照见了自己。教育孩子是一场修行,就让我们一起走在这条修行的路上吧!
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感恩悟空的邀请,我是教大育小。这么多年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给予如下的建议:孩子为什么性格倔强,不听话呢?
其实性格倔强,有两种可能:
一是孩子的自主意识比较强,人格比较独立,所以要争取“我”的权利。二是孩子常常被忽略,内心没有安全感,需要用倔强,不听话的形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当然,孩子不听话,表现出来的性格是比较倔强,作为家长要反省一下你跟自己孩子的相处方式如何,是不是对于孩子过于严厉,甚至有严重的掌控欲望,导致孩子特别的压抑呢?
针对问题,然后这样来解决:一:学会倾听,给予孩子诉说需求和表达需求的机会。其实,当孩子能够心平气和的表达的时候,已经被理解一半,冲突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二:对于这类孩子,当提出要求的时候,不立即给出答案或者结果。特别是反对意见的时候。“哦,你提出的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但是这个问题我需要考虑一下,或者说是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商量一下。”晚点或者说明天我答复你。
三:有外人的场合,不命令孩子必须那样做或者说是要求孩子要听话。这样的孩子格外脆弱和自尊心极强,要保护好孩子。
四:采取相反的措施,知道孩子性格倔强,习惯了否定,那就故意采取相反的意见。例如:天气很冷,要带围巾,可以告诉孩子说“你别带围巾哦!”自己戴上。当然根据具体的事情来采取相反的教研。
总之:认清孩子倔强的原因,性格还是内心的缺乏安全感,认真倾听,不强制其必须怎样,充分尊重,采取相反结果的语言促使其达成结果。对于这类孩子,切记说教唠叨,还有就是强制命令。否则吃亏的绝对是你哦!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