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3 22:17:4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自命清高:“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好吃懒做:“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
3、穷酸潦倒:“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4、死要面子:“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些人都有通性,就是有善没恶,最后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不敌现状,惨生而自灭。当时社会这样的人很多,幸存者是共产党救了他们,也许他们的后代也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小伙计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读者所看到的孔乙己,是小伙计独特视角中的孔乙己。
小伙计自身的形象也更多地是在对孔乙己的观察与思考中体现出来的。在掌柜的眼里,小伙计“样子太傻”,又不会作假羼水,是一个面临被辞退困境的角色,可是,他也有思想,有思维,他可以“附和”众人对孔乙己取笑。
面对孔乙己这样一个“顾客”,他可以“不耐烦”“懒懒的”“毫无热心”。
透过小伙计细腻、真实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透视到一颗幼小的心灵——那是一颗孱弱的饱受歧视却又在参与歧视的心灵,那是一颗虽然幼小却已经被污染的心灵。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在小伙计这一形象中,也一样渗透了作者对吃人时代的控诉。
另一方面,小伙计本身又构成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孔乙己面对的,不仅有丁举人的酷刑、何家的拷打所带来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还有掌柜、顾客的奚落与取笑,甚至还有来自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的鄙弃。这样,孔乙己的命运便不言自明了。
《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特征表现为三方面:
一、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孔乙己热衷功名利禄,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时刻不愿脱下标志自己读书人身份的长衫。
二、身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而麻木不仁——在别人的嘲笑中孤独的生存,但却自欺欺人,执迷不悟。三、身受双重摧残,至死仍不觉悟——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的身心,最后将他推向死亡,但他至死仍对这黑暗的社会心存幻想。
学习啦:范进与孔乙己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是被封建礼教迫害的可怜人,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范进与孔乙己》。
1、人物形象:两人都是封建时期深受科举迫害的读书人。他们同样都是只会读书,不会营生。
范进热衷功名,坚持应考,20岁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可直到54岁才中举。
他缺乏谋生技能,应考乡试回家,家里没饭吃,还得要母亲吩咐才出去卖鸡。到了集上,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
范进一生为功名而神魂颠倒,好似是为科举而活。
孔乙己也是很早就参加了科举考试,但至死“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
他凭着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沾沾自喜。一生“死读书”也毫无其他生存手段,以至于染上了偷窃的恶习,被丁举人打断了腿,最后是死是活都无人知晓。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