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7-8岁性格(小孩子7-8岁性格变化)

admin时间:2024-01-03 11:19:45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7岁男孩胆小我该如何去引导?

胆小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是:做事一般都是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其实这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是一种软弱的不良性格。7岁孩子的性格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表现出胆小怕事的性格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引导。

1、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上小学了衣服还是大人给穿,饭大人给喂,甚至初高中的孩子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的一切由家长包办代替。家长这种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或对孩子百依百顺的溺爱,是孩子胆小怕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家长应该大胆放开手脚,尝试着让孩子独立做事。

2、让孩子接触胆大勇敢的同伴,锻炼自己的胆量。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胆小性格的最佳方式。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胆小怕事、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慢慢地得到锻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环境改变人”。

3、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当众揭短。

相对来说,胆小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感情也比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他会觉得自己无能,产生自卑心理。无形中的不良刺激更强化了孩子的弱点,使孩子做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等诸多忌惮。

4、勿过度保护孩子,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大胆做事。

俗话说,受保护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有些父母象老母鸡一样一直把孩子呵护在自己的翅膀底下,生怕孩子说错话,做错事被人欺负,就教育孩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父母怕孩子做事出危险,就禁止孩子去做。导致孩子不敢说话,不敢做事,缩手缩脚。当然有些孩子是性格使然。

要改变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要收起保护孩子的翅膀,让孩子放飞自我,无拘无束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错了没关系,只要父母及时地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不会出问题。

5、父母有意识地给孩子创设锻炼胆量的情境。

比如,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伙伴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可以参与其中,有时父母的参与会提升孩子的自信,使心情放松,胆量放大;也可以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语言和活动空间。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阔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可大声喊话,可大声唱歌,还可肆无忌惮地手舞足蹈,翻跟头等。

总之,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帮助、鼓励、引导孩子大胆尝试,我想会有理想效果的。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一起共勉吧。

小孩子唯唯诺诺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这是家长造成的,我同事家的孩子从小都是家长护着,刚学说话时,比如说有人问孩子吃饭了吗,家长马上接过话说‘告诉阿姨吃了’‘告诉叔叔好吃’等等、等等,到现在的孩子10岁了还不太会与人勾通,让孩子买个东西孩子都要问‘我怎么说呀’家长就告诉孩子怎么怎么说,有一次家长让孩子去叫服务员买单,孩子不知道怎么办,家长就说孩子‘都10岁了什么都不会说怎么这么没用’等等,后来妈妈跟孩子勾通孩子说你们伤了我的心。这怨孩子吗?到现在家长都没意识到自己错了。

为什么说小孩“七八九,嫌死狗”?

俗语说:“小孩七八九嫌死狗”,意思就是说,小孩子到了七八九岁的时候,会非常调皮淘气,也经常会做一些让人烦的事情,即使是与人类很亲近的狗,也不愿意亲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七八九岁的孩子往往会让父母感觉无可奈何,逆反、不听话又成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但这个年龄段对小孩的成长而言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十分重要。因此父母要积极与小孩沟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要多加引导自己的小孩向健康的方向成长。

小孩到了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开始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所见事物的观点和想法,有的时候,他们是通过言语的方式表达,有的时候则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有时候他们做的一些事,会让父母哭笑不得,但又束手无策。对于某些事情他们也会讲出自己的一套道理,很多时候也会与父母针锋相对,比如父母说玩手机对身体不好,要少玩手机,他就会说大人都在玩,为什么不让小孩玩?这个时候,父母又能说些什么好呢?其实最好的沟通教育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或者可以与小孩达成某种比较公平合理的协议,这样小孩也愿意遵守执行,也方便教育小孩。

也许有些时候小孩会有一些奇思妙想,在大人的认知看来是不合理的,但小孩还不懂明辨是非,这个时候不可直接去否决批评他们,扼杀小孩的想象力,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积极沟通,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宽容和赞赏,比如可以赞赏他有想象力等,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小孩明辨善恶是非。

小孩的教育成长是每个家长都不可忽视,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多点耐心,多加引导。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这是为什么?

一听到忍气吞声,都替孩子难过。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就是无忧虑的闹。他的哭、他的笑,所有的情绪都是学出来的。

小孩子特别容易忍气吞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二、忍气吞声对今后人生的影响。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笑着欢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帮助他吃喝拉撒,学会喜怒哀乐。

在妈妈心中,期待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喜和乐全部给孩子,连哭一声都舍不得,怎么会将忍气吞声教给孩子呢?谁又舍得让自家孩子受气呢?

一、让孩子容易忍气吞声的原因

1.受父母相处模式的影响

丽丽的老爸是个酒鬼,喝醉后经常打骂她的母亲。

酒醒以后看到满身伤痕的妻子,丽丽爸会跪着、哭着给丽丽妈道歉,并承诺以后再也不打了。结果每次酒后都控制不住自己,有次都把丽丽妈胳膊打骨折了。

丽丽妈是远嫁,家人都不在身边。刚开始被打时,还反抗,可是越反抗,被打的就越厉害。时间久了,就不在反抗,已经习惯过这样的日子。甚至在被打后,仍然正常的打扫卫生、出去买菜、做饭。

丽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20岁时,丽丽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悲剧又重演了。

为什么丽丽也会像母亲一样,面对被自己丈夫打骂,选择忍气吞声呢?

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身心发育会有不好的影响。遇到同样的事情,不是和父亲一样暴躁,用拳头解决。就会和妈妈一样,变得懦弱,别人欺负到头上都不会反抗。

2.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小苗昨天写作业时被妈妈训了。妈妈见到苗苗书包里的铅笔盒不见了,没有问原因,对着苗苗吼叫了半小时,并要求她面壁思过。

这样的情况一周至少上演十来次。强势的妈妈认为女儿就应该和自己一样,能照顾好自己,事事都能做到最好。只要看到女儿哪方面做的不好,就是一通乱吼。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爱德华

苗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脑中接收的就是听妈妈话。对于母亲,她不能反抗,只能顺从,因此就这样养成了忍气吞声的习惯。

3.受外界的影响

在上学时,小田特别腼腆,因为为人老实,也不会告状,经常受人欺负。

上初中的三年,给学校里的“霸王刘”写了三年作业。

就这样形成了受欺负的心理,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二、对于忍气吞声,会对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1.对婚姻的影响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爱情越来越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

一个人自幼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家庭环境中,会不愿意结婚,患上婚姻恐惧症。

会让他对今后的婚恋关系产生怀疑与害怕。结婚后遇到同样的事情,会用父母的相处模式来对待另一半。

相信很多人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都会可怜梅婷主演的梅湘南,因为她在家中基本没有自由,也不能和其他人说话,否则就会被打。

曾有段时间,看过这部剧的人只要提到冯远征的名字都会害怕。很多妈妈在孩子不听话时,都会指着冯远征的照片,告诉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这个叔叔。”

想想,幸好他们的孩子被打掉了,如果生下来,那个孩子该有多可怜啊!

天天在家中看着母亲被父亲暴打,又无能为力多么痛苦。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该会多么扭曲!

2.对工作的影响

小张刚进公司,因为沉默寡言,经常被同事们安排帮忙,自己的工作要加班才能完成;上周,小张办公桌上的电脑被同事强行兑换了,理由是他的工作任务少,用不了网速那么好的电脑;前几天,小张熬了一个晚上的文案,被上级领导抢了。

为什么,小张自己生闷气却不敢言呢?因为他的家中有个专制型的妈妈。妈妈说了,他要团结同事,不要因为小事斤斤计较。

小张参加工作了,始终记得要和大家和睦相处,却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及自己本应该享受的权益。

如此下去,小张就是公司的“便利贴男孩”,等不到成为“便利贴大叔”时,就已经被辞退了。

3.对生活的影响

a.因为遇事忍气吞声,就逐渐没有了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了生活的斗志和动力。

b.给孩子树立错误的人生观。

c.气大伤身。可能会因为情绪没有合理排解而影响身体健康,常生气的人会得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肠胃病、甲状腺疾病等。

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在某一天会突然爆发,和家人大吵一架,离家出走,这就是长期压抑的结果。

三、对于孩子容易忍气吞声,我们该怎么办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美]泰曼·约翰逊

1.正确面对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2.调整好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模式,给孩子积极的行为引导。我们成人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在家学到的人际交往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3.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要谨言慎行。家庭中如有必须要争吵的事情,可以远离孩子,背着孩子进行。

4.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现在很多孩子,对发生的事情说不清楚,要利用《绘本》阅读或游玩见闻,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说话。比如:今天出去玩了,要引导他说说去哪了,做什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让他能完整表述清楚。

5.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冲突的方法。

比如:“被别人欺负了”,“被抢东西了”,不要随意训斥孩子,要给他发言的机会,让他倾诉自己的想法。家长通过孩子的表达,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6.帮助孩子和外向的孩子交朋友。

引导孩子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交际的孩子做朋友,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朋友,融入不同的朋友圈,借助环境学习。

7.如果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外求助。

家人就是孩子的依靠,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告诉妈妈或是爸爸。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中〕杨振武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作为父母,不仅仅是照顾孩子身体无恙,还要承担教育的重任。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学习,进修自己。愿天下宝宝都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幸福又快乐!

如何提高7岁孩子的情商?

情商无非就是孩子与孩子、大众的相处应对之道。有时单凭家长的说教,孩子是不容易理解的,那怎么做呢?

首先、引导孩子多阅读。阅读不仅可以通过全面的知识为谈资铺垫,还可以学到故事中人物的相处及说话技巧。

其次,多带孩子去参加课外活动,鼓励孩子交朋友。在互动实践中跟孩子讲与人相处的道理。

最后,快乐是动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并鼓励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也许需要很长的过程,但是你的坚持一定会为孩子赢得未来精彩的人生!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