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4-17 17:00:37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经典原文: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的含义。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弟子规》中的两句经典原文。
3.体验活动的快乐,萌发感恩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动画故事《卧冰求鲤》。
2.白板教具:爱、孝。句卡: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理解"亲爱我,孝何难"的意思。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谁?他们爱我们吗?他们是怎样爱我们的?
2.提问: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怎样爱他们呢?
3.小结: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孝顺他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多种形式变化学习诵读"亲爱我,孝何难"。
(1)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读这句话?(点头读)
(2)还想怎么读?(摇头,加节奏)
(二)观看动画,初步理解"亲憎我,孝方贤"的意思。
1.观看第一部分:动画片里有谁?妈妈的态度怎么样?
2.观看第二部分:接下来后发生什么?妈妈怎么了?
3.观看第三部分:王祥是怎么捉到鱼的?妈妈说了什么?
4.小结:为了妈妈王祥克服了这么多的困难捉到了鱼。他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真了不起。在《弟子规》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种了不起的孝顺行为。出示"亲憎我,孝方贤",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亲人们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很孝顺他们,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兔妈妈与小兔子间浓浓的情意。
2、发展扩散性思维,尝试以具体的动作、语言来表达情感。
3、感悟真挚深切的“爱”,勇敢表达出来。能感受父母长辈的爱,懂得感恩。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故事配乐;大海、柳树、月亮星星、围巾等图片;合肥字卡。
您好,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态和行为。
2.探讨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然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
2.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从恐龙的化石和其他证据中推断其社会行为。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推理。
教学方法:
1.讲授和讨论。
2.观察和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恐龙,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多样性,并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讨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询问学生对恐龙的了解和想法。
二、讲授和讨论
1.讲解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如恐龙的群居和群体行为、领地争夺、交配和繁殖等。
2.通过恐龙的化石和其他证据,让学生了解如何推断恐龙的社会行为。
3.讨论恐龙的社会行为对它们的生存和演化的影响。
三、观察和实验
1.给学生提供恐龙化石、骨骼和其他证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它们的外貌和生态特征。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恐龙模型的交互行为和群体行为,从而了解恐龙的社会行为。
四、总结和评价
1.总结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和发现。
2.评价学生对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恐龙化石和骨骼模型。
2.视频和图片素材。
3.实验工具和材料。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贺卡的用途,尝试创造性的设计、制作贺年卡。
2.体验贺卡是传递祝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已经剪好的没有装饰的彩色卡纸、在教室周围的桌子上摆上贺卡等、在墙上悬挂吊挂式贺卡、剪刀、胶水、贴贴纸、铃铛等
活动过程:
一、《感恩的心》手语导入:
"刚才我们表演了《感恩的心》,小朋友的身边有很多需要感谢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小朋友……你想对他们说句感谢、祝福的话吗?(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今天,老师教你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做张漂亮的贺卡送给他们,感谢他们!
二、欣赏贺年卡,体验贺卡"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漂亮的贺卡,请你们挑一张自己喜欢的贺卡,说说它漂亮在哪里?"
1.介绍贺卡的种类:
问:你在哪里见过贺卡?让幼儿知道:贺卡可以传达友谊,表示相互祝福之情。(生日卡、毕业卡、、节日卡)
2.多媒体:印度贺卡一条街
3.介绍贺卡的类型:
A音乐贺卡B吊挂式贺卡C立体式贺卡D电子贺卡
三、请幼儿自制贺卡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
2.可以选择漂亮的贴贴纸,再画上图案3.在贺卡的边缘用花边剪或打孔机装饰。
四、展示作品当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贺卡摆在桌子上,挂在墙壁上互相欣赏时,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提问:"你喜欢哪张贺卡?你讲讲这张贺卡是哪种类型的?要送给谁?"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贺卡的理解。写了什么祝福的话?"
五、活动结束:播放《感恩的心》幼儿互赠贺卡。
让幼儿看视频学习谢谢你的手势,舞,老师再加以指导,引导幼儿理解这首歌合适教师节送给老师,也可以母亲节送给妈妈,让幼儿学会感恩,让孩子从小有颗感恩的心
想彻底赢得家长、孩子的心,除了“开线上课”,还需再解决一个核心难题!
一、疫情对教培机构的冲击
禁止线下活动,短期内最直接的影响肯定是:不能开课、收益受损;
但比这更令人忧虑的却是:一切恢复后,学员能否如期、如数回归?
在“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短短两周内,大大小小的机构没日没夜、疯狂地通过线上涌入家长眼前,让家长眼界大开,且有着足够充裕的时间,可以足够理智的在全国同类课程里选择更优、更好的,这无疑与“你的课程”构成鲜明对比。
正所谓,学员何时离开你?正是从体验别人家课程开始的!
为此,你不能静观其变、被动等待,而是要积极参与到这次天灾带来的变革中。
二、应对措施
首先要做的,便是利用网络工具与学员建立强连接,否则,你不牵挂Ta,Ta就会在隔离期把你遗忘!
1、最基本的:也应将本专业一些“有质量的资料”有节奏地赠送给家长,并设计有价值的任务定期检查,或者针对自己机构学员搞有含金量的比拼活动。
2、再好一点的就是:开直播课
面对线上全新场景,与传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完全不同,靠自己摸索太慢,试错成本也太高,最捷径的方式便是:偷师学艺。
1)在全网搜寻国内一流的,与自己机构开设的学科一样的网课,贴身模仿其“镜头下的教学技法”。
2)留意本地做的好的机构老师,学习Ta是依据本地学情、考情做出的优质内容,以及落地的教课技法。
有这两方面的模版做参考,再去创造符合自己特点的“网络课”。
不要以为,线上课只是特殊期的缓兵之计,充分体验了便捷、优越、质优、价廉等特点后,家长、孩子必会被深深影响,疫情过后,线上线下课齐头并进一定是大势所趋。
不管你接不接受,在更广泛的选择面前,每个机构必然会陷入更为激烈的竞争之中。
若想在众多挑战中脱颖而出,仅靠拓展线上课或凭借因是本地能近距离接触学员,用拉拢感情维系关系或打折赠礼品等围拢客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困扰家长的最核心的难题解决掉,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这个核心难题便是:孩子的学习动力。
家长之所以送孩子来机构,说到底,还不是“花钱买个替身”,替自己盯着孩子学习。
线上课也好,线下课也罢,解决的是“知识的输出”,但“逃离老师视线”,便难以再调动孩子的自控性,担子就落到家长头上了,没有他们的努力配合,想让孩子出成绩,是断然不可能的。
如果说“上完课,责任就中止了”,在过去是本土线下机构的常态,那这次危机引发教培机构的变革,让家长看到了太多大机构和特色机构,除了本专业课的强大,还有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的附加值服务,而这恰是“本地机构”严重缺失的。
因此,必须立刻做出改变,如若还是坚持“固步自封”,学员在更好选择的比照下,会与你渐行渐远……
三、解决之道:读懂孩子的心
以往,机构的所有精力几乎都用于本专业的提升上,线上课程透明后,科学、系统、严谨的教学知识,会成为普遍的基础。
而如何教?离开老师,怎样有效遥控学生努力?会成为机构“新的核心软实力”!
具体做法:
在这段“疫情隔离期”,机构务必用前瞻眼光,深化自己的服务体系,马上启动老师将一部分功夫用在“专业外”,即:集中研究“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各种行为背后透露的深层意图”,谁能掌握这些秘密,谁便真正走进孩子的心,拿下了心,何止是调动学习、训练的主动性!那时,才有可能让家长得以解脱,这是核心痛点,谁解决谁就成为标准!
怎么能获取这些秘密?
我推荐我的《72堂孩子培育实战课》,年龄跨度2~18岁,涵盖所有年龄段最为常见又不好解决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实际解决完、获得超级好评的典型案例!
每个案例里的每个问题描述都会让你感同身受,原因分析精准深刻,解决方案简单实用,伴随拨开一个个孩子行为的迷雾,定会给你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给你举几个例子……
1、有一位17年的教语文的班主任,也是市里的名师,想上她的“写作课”都得托门子、排队,写作专业课肯定是顶级的,但面对那么多信任她的家长,她的压力也很大,特别渴望上她课的每个孩子都能出成绩,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如她所愿和。
比如:有一个女孩(家长很有实力,和老师关系密切,需要额外关照那种,这种情况,我想校长老师都经历过)以前上课都特别认真,完成任务的能力也非常好,可是突然有一节课就总开小差、不专注,这位老师整堂课提问了11遍,当然她自己说,她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情绪,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提醒,尽管如此,孩子依旧没有回答好,下课后,老师拿着自己的教案,通着孩子的面,把上课的情形和孩子姥爷描述了一遍,并嘱咐老人务必让孩子妈妈回家,按教案给孩子教会。
晚上11点,孩子妈妈带着哭腔给老师打电话,期间不知道跟孩子发了几次火,和老师说:自己教了半宿也没教明白,还得摆脱老师给补一下,该多少钱多少钱。
这位老师说不是钱的事,我们这么做,是督促孩子必须重视,最终,那堂落下的课,老师给无偿补上了,可从此以后,那个小孩却越来越不爱上她的课!
老师十分不解,就和久明老师求方法,久明老师……【写到这,这个例子我记得和大家讲过】如需要,我再口述【手机打字太费劲了】
各位校长、老师,例子中的老师的上课经历,是不是常常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看起来特别负责任,实则这份主观出发的责任却一次次无形中伤到学生,而我们却不自知……
(举的例子)先从家长的角度讲解,再转化成老师的使用……
通过这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到懂孩子和不懂孩子的教学手段天壤之别!
未来,所有机构竞争的不仅仅是同行,更残酷的是孩子的时间,修筑起这个时间壁垒最强有力的方式便是:赢得家长和孩子们的心!
做家庭教育16年,每日在解决家长的困惑中度过,深知他们的难和痛,特别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能与大家分享对他们的理解,也特别希望所有机构同仁们能够感受到我的视角!
如果你也预见到并赞同我的判断,盼望你能支持我一下,我们的课程绝不会让你失望,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网上的其它课程,但对比之下,我还是建议你:选择我!
1、久明老师:成功解决23800多例,实战中拼出来的,他的课实用!
2、299元除了供自己老师学习,还可赠送给100位家长或者你当作素材,定期和家长沟通,所有课后,都需要家长辅助,陪伴孩子学习多难熬,每个人心中都深知,尤其是这个疫情期,如能送给她引导孩子良方,那真是帮了她大忙,定会感恩与你!
3、成全了我,用不足300元,建立了彼此的信任,他日你的学员若有疑难问题,我们可以为你的老师出谋划策,同时我们有相当数量的家长,推荐与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看是否合适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精子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