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3-23 14:27:2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教学内容: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基本训练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算法。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五、教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课题:一共有多少(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到教室里面上课,他肯定课堂纪律的意识他什么够的,这个是必然的现象,那应该如何去做好这个方面的管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在家庭里面的要求。表面上看的是在要求孩子在家里面做一些规矩,做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练习,但是实际上对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促进作用的。在家里面的话,以要求吃饭的时候坐端正,夹自己前面的菜等,然后做一些家务劳动,帮忙家里分担一些事务。这样的一些方式方法,锻炼孩子的基本待人接物、处事的方式方法,就是基本上要分清楚事情的大小先后、是非善恶这样的一些基本的训练。
第二是在学校里面,老师也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在上课、下课时这些基本的礼仪规矩要重视,老师的口令发出的要清晰明白,不要有糊里糊涂的一些口令,这样的话孩子就能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就能很好的去配合老师。学校里的老师平常可以开展一些基本的礼仪,锻炼一些活动进行集体训练,比如队列练习,这样一些基础的一些训练,让孩子有一个集体的体验和感觉,配合大家一起共同行动、遵守共同的纪律。如此,规矩能够训练起来,对于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的意识也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也就是我们基本的这些训练都是在礼仪规矩上面进行强化和练习,然后孩子们的课堂意识就会逐步提高、孩子们的这个纪律就会会逐步提高。
我是童教雷老师,为您分享更多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请关注我的头条号@读经典养正气,欢迎您对我的回答批评指正,谢谢您!
我是小学老师,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其实大家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性知道的非常清楚,但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课前预习是否是好的学习方法,我持有怀疑态度。
先分享下我班里两个孩子的具体情况。
这两个孩子来自一个家庭,就是我以前说过得龙凤胎兄妹。为了要男孩,生了三个女孩后,终于迎来一个男孩,可见对这孩子非常的重视。
这男孩由妈妈带着,龙凤胎的妹妹由奶奶带着。妈妈很重视这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男孩子的身上。
一年级时,我每每发现男孩上课不认真听讲,每天讲的新知识点做练习时,他都在别人还刚做题的时候拿给我看,我问他是否在家里做的,他说是,并且他的妈妈也给他看过了。那么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我还要巡视和督促其他孩子,他没事做就在那里玩。
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习惯,上课不好好听课,回家他妈妈还得费力气的教他,开始的时候他的成绩在妈妈的关注下也不错。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他家生意缺人手,她没有时间照顾这孩子的学习,这孩子的学习一落千丈。
而他的双胞胎妹妹因为跟着奶奶,奶奶没有文化也不会提前教她,但是奶奶会认真的陪着孩子写作业,有不会的难题问妈妈解决,每每给我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说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该打就打,对孩子严厉些。这孩子在奶奶和老师的双方努力下,形成了好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回家认真写作业。这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来越好。她的妈妈很恼火,自己天天盯着学习的儿子,反而越来越差,”散养”的女儿反而越来越优秀。
家长过度的帮助孩子,提前预习,一年级的东西本来就简单,学会后他就觉得没有意思了。好的习惯没有养成,知识点难度增加后,他的妈妈又疏于管理,才造成此局面。
对于题主所说的老师以家长提前给孩子预习第二天功课,教孩子学习数学。对于此老师的这种我有不同看法。
从我举得实例和大部分孩子来看,在一年级预习不是一个好的方法,预习后,当老师在讲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不会在保持聚精会神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轻视学习的内容,觉得知识也不过如此。久而久之,对于孩子是没有好处的。当然我并不是说预习不是好的方法。但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
那些学东西很慢的孩子是可以提前预习的,针对知识点,家长进行辅导,一定不要直接讲书上的原题,可以变变数字,那就是一道新题,不能出书上的原题,并且不能把练习册上的题做了,可以找其他资料上的题做。这样第二天,老师在讲题时,她学起来不费力气,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增强了自信,这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实孩子到了初中或者高中时,随着科目的增多,知识点的难度增加,提前预习真的是不错的方法。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节课会全部集中,但是预习后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弱项,没有学会。,老师在讲的时候就可以专心听讲,我觉得这样的预习是可以提倡的。
总之一句话使用什么方法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能所有的孩子都使用一种方法,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办法。老师也不能把自己该负责的问题转嫁给家长,并且有的家长教孩子的方法也未必是正确的,如果叫孩子有个错误的概念先入为主,那么今后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估计很难改变。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不知道网友们对此问题有啥高明的看法,请友友们留言分享。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