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3-16 19:36:3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2、学做音乐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参与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游戏、配乐朗诵等活动中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现在我们一起用它来做“传、传、传”的游戏,音乐停的时候传到谁手里就请谁来打开它。(播放《长吧,小孩》音乐,按音乐的节拍传)
2、师:原来口袋里装的是一个可爱的小脚印。你们知道是谁的脚印吗?(装中为班里某学生出生时的脚印)
这是一个小宝宝的脚印,不过这个小宝宝现在已经长得和我们一样大了。我们请他上来和大家见见面好不好?
二、复习回顾
1、师: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生长都寄托着父母亲美好的愿望,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聪明又健康。老师从大家交来的课前调查了解到,我们许多同学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开始接受胎教了,有哪位同学知道妈妈是怎样对你进行胎教的?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播放《摇篮曲》,学生想象、模仿在妈妈肚子里听音乐)
师:不仅妈妈爱我们,爸爸也很爱我们。有位父亲在得知了女儿出生的消息之后,非常激动地写了一首歌,用音乐的方式来庆祝孩子的出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亲亲我的宝贝》(播放)
三、欣赏《我怎样长大》
1、师:我们来用歌声表达对成长的渴望。(复习《长吧,小孩》)
2、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才能长大呢?
3、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名字叫《我怎样长大》
4、学生朗诵《我怎样长大》
5、这首小诗配上了音乐,成为了一首很美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我怎样长大》)
四、小结:愿每位同学都能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
谢谢邀请!
我有18年教龄,也在学校教导处、局教研、师训部门工作过。角色的便利条件,让我有机会认识并听了许多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课,了解过他们带学生、带班的一些优秀经验。现在,自己的孩子又正好小学二年级。作为家长,出于职业本能,也比较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个问题,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在教学中,而不是课下、课外。二是仅限于小学语文学科。我把个人的一点经验、心得,拿出来仅供您参考吧:
读是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老师不是检查者,而是示范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每一个老师都明白的教学目标之一。必须在教学设计中,给“读”留有充足的时间、充分的练习。课内对字、词、句段的朗读;诗文等体裁的通篇诵读;重点片段的有感情朗诵、反复默读;边读边思考边讨论的回读;形式多样,具体教学中得具体预设。读得多,语感自然就好;读得好,理解得就透彻;读得厚(指的是量),语文学科的素养就有所提升。阅读和习作这两大难点,也不愁了。
这里,我必须强调一点。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读,尤其是诵读,背诵。晨读、自习、课堂上经常有检查,有反馈。如果仅仅查学生,这最多算是认真的老师。小学语文老师真正该做的是学生诵读的示范者。让学生读好的,背会的,自己都先做到了。跟学生一起读,引领着学生,带动着学生一起读,这才是好老师。尤其是小学阶段,诵读是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环。就像好多名师,课上先什么也不讲,就用充满魅力的朗读,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课文,爱上了语文这门学科。
课堂上,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适当拓宽一下读的外延。根据学情、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一些课外阅读。课上点拨地好,学生有了兴趣,课下自己就会主动找书读。
练一笔好字,并坚持训练下去,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个人就比较重视学生和自家孩子的书写。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低年级刚学写字的时候,笔画、间架结构的示范,老师示范的好,全班学生的字普遍都好。所以,教学中,这个环节不容忽视。尤其让孩子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占格。课堂点评中可以拿学生的定和书上的例字作对比。时间一长,学生自己也就学会字的审美了。不管几年级,只要老师重视写字,在作业批改、反馈中强调,学生就能写得一笔规范、美观的好字。
我让自己的孩子6岁学书法,不为成为书法家,就因中国人,就该写好中国字。平时的作业也是比较注重书写。
学习方法比学习笔记更重要有些语文老师,尤其是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做笔记。有的是照着老师的板书抄;有的是根据口述或作业要求自己标注、勾画。其实,我个人认为笔记可以适当做,但不是课课都要有。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在告诉学生,为什么这儿要做笔记,加以标注、勾画的目的是什么?教一教,带一带,练一练,让孩子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笔记,学语文。尤其上了中学以后,课文的难度,阅读量和小学的差距非常大。如果学了六年的学生离开老师,听完一节课,不会自己归纳、总结、做笔记,那就真正被动接受的机器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经验,因人而宜。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但只要是对学生好的,都可以试。课上40分钟的引导、示范最为重要。我们当老师的真得用心对待!
如果您还有关于教育、育儿方面的话题想探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亦师亦母非专非家”我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