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2-12 16:54:1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大班(5—6岁)科学区目标
一,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二,了解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及对科学家的崇敬。
三,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习观察的方法。
四,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我个人认为大班数学拆十法教案设计符合幼儿身心认知规律、通过数学拆十法、激发幼儿的学习数字兴趣和积极性、富有想象力。
首先写大班数学领域十以内的数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的主要内容,其次写如何教授,主要围绕教授方法板书设计和要不要使用相关教具展开
设计思路: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11”便是其中之一。
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
其中我提供了2011年和2012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11”。
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解读月历,了解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在流程设计上,我首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人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以此认识月历上的不同数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年、月、日),从而学会看月历。
然后,我用问题“每个月有几天”激发幼儿的思维冲突,让他们自主探索、记录,促使他们关注“每月的天数并不相同”这一特征。
接着,我通过引导幼儿寻找月历上的一些文字来进一步了解月历蕴含的丰富信息。
最后,我出示了幼儿在园度过的一些特殊日子的照片,让他们在月历上找出是哪月哪天,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与此同时,我又让幼儿在月历上寻找自己最开心的日子,分享快乐,进一步感受月历上的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扣住两点:一、梳理幼儿对于月历的零星经验;二、解读年历的秘密,让幼儿通过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来解决问题。
目标:1、解读月历,感受月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了解数字在实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情感。
准备:1、利用2011年和2012年的挂历在活动室一角创设“新年倒计r时”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更新日期,以此引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数数离新的一年还有几天。
2、台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记录用的笔、纸,展示板。
3、2011年12月份的月历(教师按标准月历放大制作)。
4、-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照片。
过程:一、月历上的数字1.有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2.在这张月历上,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3.这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分小组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我们能通过这么多数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几。
)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各种观察、操作,引导幼儿发现事物在外形(颜色、形状)和数量上的两维变化规律,并根据规律继续排列,在此基础上尝试创编事物多因素变化的排列规律。难点是发现数量递增的规律。设计时重点考虑到以下三点:
1、怎样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喜欢学数学?因此我设计多种形式,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情境,智力测试,音乐游戏等形式,把整节活动串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另外,和幼儿一起搜集操作材料,如:贝壳、树叶、玩具等,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
2、活动设计遵循层次性原则,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提升。从开始的形象观察发现排序规律,到用抽象的动作、语言进行表述,再到操作、创编新的规律。对幼逐步提高要求,发展其多种能力。
3、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间相互合作意识。本节数学活动渗透了语言、艺术等领域,让幼儿不仅会发现规律,而且能够正确的进行表达,加入动作、音乐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愿意参与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发现其中的乐趣。2、发现事物在外形(颜色、形状)和数量上的两维变化,并将其补充完整。3、尝试用多因素变化的事物,创编排列规律。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各种排序的操作材料;音乐游戏音乐《开火车》。
讲课目标,要求孩子们了解电的用途,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几种用途,以及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讲课分析老师可以把垫子用途种类电的用途方法等有关内容用卡片的形式打印出来,发放给孩子,供孩子们记忆,熟悉参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用电并达到注意用电安全的目的讲课反馈一学期已总结,把好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有问题的孩子更正问题,以确保在日常生活中安全用电,并指导电的用途
以下是一个大班科学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们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主题:生态系统(科学)
年龄:4-5岁大班
目标:通过活动,幼儿将了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材料:
纸板盒子或展示框
小土堆和干草(代表土地)
玻璃碗(代表水源)
干糧、石头或木棒(代表自然栖息地)
小动物模型(代表生物)
活动:
为幼儿展示物品。询问幼儿们每件物品代表什么,例如土地、水源、自然栖息地和生物。
与幼儿们一起创造自己的生态系统。将盒子放在一个公共区域,供幼儿随时进入。向幼儿们解释每个物品的作用。让幼儿们在土堆上放置干草、放置小动物模型,并用玻璃碗代表水源。
鼓励幼儿们探索和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态系统。在游戏时间内,让他们可以向自己的系统添加和移除物品,并观察生态系统如何受到影响。
交流和汇报。让幼儿通过问答环节或者将自己的生态系统展示给其他班级,分享自己的创造和解释。
延伸:
与幼儿分享生态系统如何相互作用,首先如何得出平衡系统,如果某部分不再存在会对其余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设想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情况,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
通过这类活动,幼儿们将会了解到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他们自己的独特想法。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