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2-08 09:44:0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非常好。
郑州航空港区遵大路小学坐落于郑州航空港区遵大路50号,开建于2012年12月,于2013年8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有教职工101人、教学班37个、学生1973人。
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简”办学,坚持“传递正能量,发挥正思维,圆吾中国梦”的办学方向,彰显“尚德、本真、笃行、简约”的办学理念。在“合力、竞争、务实、责任”校训的引导下,形成“正思、正言、正行、正气”的校风;在“尊重、赏识、唤醒、激发”的教风下,养成“愿学、会学、乐学、善学”的学风。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遵大路小学在郑州市、航空港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航空港区教研室的整体部署下,结合校情、学情,从认识到行动,以课堂研究、校本教研、作业建设、延时服务四个方面为抓手,全面落实“双减”相关要求。
抓课堂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其次,学校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立足区情校情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即以“简约”教学为主体文化,以“一轴两翼”为管理模式。遵大路教育人在实践中反思、在摸索中前行,不断改良、优化教育思想、教育思路、教学模式。结合发展现状,学校以“一轴两翼”为管理模式,即以“简”文化为轴,以“简约”课堂(师生共享课堂)、“简·悦”创客课程及“风雅韵”社团为两翼。在“润泽生命”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让个性更鲜明一些”的管理目标得以落实。在“展示自我,享受快乐”的行为方式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在教师成长方面,学校结合教师内在需求,构建“成长型教师—专业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各级名师”的梯队培养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潜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撑。
在课堂形态方面,语文学科依托多文本阅读“1+X”的建构模式,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通过较高水平的探究性群文阅读,体验语文学习乐趣;此外,为提高教师的课堂质量,学校分别梳理了不同学段的精读课和略读课的流程,进行分类教学,有了这样的架构,教师上课更加得心应手,课堂40分钟更加高效。
例如,数学学科的“四趣”课堂模式,分为4个环节:问题激趣、探究生趣、展示享趣、检测得趣。从问题激趣环节开始,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探究生趣环节,学生深入研读教材,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展示享趣环节,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归纳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检测得趣环节,教师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检测题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为指导教学提供一手材料。
再如,英语课堂教学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力求用多样性的游戏、活动任务等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英语学习兴趣。“英语项目式学习”是学校学科活动的一个特色。教师组织学生寻找衣服上的英文,开展用英语朗诵中国古诗、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校园广播英语秀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科学学科以提高整体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探索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结构。
学校每学期开设一次“简约教学风采课”,其中有一学期的主题是“‘双减’背景下简约教学风采展示暨多文本阅读观摩”,分学科精准制定评价标准,以活动促成长,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抓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建立长效学科教研机制,每日都有组内教研,每周都有学科教研。
在“双减”背景下,教研主题更加鲜明,教研内容进一步聚焦,教师平时收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教研时集中讨论,再将小问题梳理成一个个主题进行研讨。
数学学科开展“如何进行有效预习”“如何把控课堂时间”“‘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命题设计”等主题教研活动。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形成链条,环环相扣,层层落实。
语文学科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在精读课中学方法,在略读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大主题、大观念、大情景等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主题、任务驱动、真实情境、课堂评价、作业反馈等要素且能满足多种课型需求的结构化统筹规划。
此外,学校重视过程管理,规范课题运作,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领导积极参与、指导、检查课题研究进程;教师热情投入,运用各种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进行阶段小结,并及时交流反馈,以便扬长避短开展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依托,营造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改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业务素养得到了锤炼和提高,教师驾驭实践以及提升理论的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省级课题遍地开花,论文在省、市、区级评比中频频获奖。
抓作业建设
探索提质增效策略
学校制定了合理的作业管理方案、作业审批制度、公示制度,加强学科组、年级组统筹,要求布置分层、弹性化和个性化作业。学校统筹管理,控制总量,实行学科主任审批制,级段长、班主任监督负责制。
1.主张“单元作业设计一体化”
“单元作业设计一体化”的基本流程为“单元作业规划—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实施—单元作业反馈”,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规划和布置,强调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2.作业管理实行“一三三模式”
以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为关键点,教师作业布置分学科、分学段、分时段,作业设计精巧、精准、精心。
3.作业分类布置并把好“三关”
作业布置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备课组长把好质量关、数量关、时长关。基础性作业具有层次性、梯度性,拓展性作业(实践作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例如,单元作业设计“声音可以这样写”布置的实践性作业是: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联想的画面或场景。群文阅读课后作业可以这样设计:(1)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与家人分享故事;(2)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给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画一幅美丽的插画。
通过创新作业形式,彻底消除了作业量大、作业布置随意性强、作业目标指向不清晰、重复考查和反复操练作业多、探究性作业少等弊端,让作业成为学生喜欢做又长本领的事情,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的。
抓延时服务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延时服务按照“5+2+X”模式开展。延时课一是作业辅导,各科教师走进教室,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延时课二是社团活动,学校设有校级社团和年级社团。学校开放所有功能室,以满足师生活动需要。
具体说来,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并全面开展了延时服务工作,包括午间陪餐、自主辅导、特色课程三个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首先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让学生在学校内完成当天作业。延时课安排学生自主作业、自主阅读,为了提高作业辅导效果,以本班授课教师为主,辅导时更有针对性。教师精心准备,根据学生不懂的问题,耐心辅导、讲解,不落下一个学生,同时坚决执行“三不”承诺——“不上新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学科拓展、语言文学、艺体、人文素养、身心发展、生活技能六大类校本课程,如浅草汉字、小精灵朗诵、玩转数学、梦的寓言剪纸、爱的华尔兹、合声合唱社团、校园足球、丹青国画社团等精品校本课程。
同时,以创客空间为主阵地,成立多个创客工坊,如“绘创童心”绘本制作工坊、“小小建筑师”工坊、“3D创意打印”工坊、“航海、航空模型”工坊、“OM头脑风暴”工坊、“微校园”微电影工坊、“电脑编程”创梦工坊、“版之韵”创客工坊、“指间手作”工坊等。创客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把创意变成现实,在“思中做、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中成长智慧,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有意义,为孩子的童年涂上了亮丽的色彩。
课前的精心教研、课中的深度探究、课后的作业辅导及丰富的社团活动,共同助力达成减负增效目标。
学校进行的课后服务调查统计显示,98%的家长反映家庭教育支出减少、孩子睡眠时间增加,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学校也将继续聚焦以上几个方面,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在作业建设与研究、社团建设与发展、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突破,不断深化研究,不断强化品质,不断追求实效,将减负增效提质进行到底。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遵大路小学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特色内涵铸辉煌”为教育目标,育人有道,施教以德,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态,逐步办成航空港实验区教育、科研、质量、课改水平一流的品牌学校,立于实验区教育改革的新高地,为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着力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人才并发挥教育示范作用。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的学年又将开始,郑州航空港区遵大路小学将继续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不扣严管理、俯下身子抓落实,使得管理再达新水平、质量再上新台阶、发展再添新亮点。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未来,遵大路小学将继续奋斗,以饱满的热情与昂扬的斗志,勇往直前,共同打造特色教育,续写更多刻有“遵大路”印记的教育篇章。
不同的学校校本课程不同。以校本课程写字为例进行评价,可以说选择适宜学生的详细内容,其教案设计认知具体,明确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
有效地规范了学生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爱惜写字用具和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和态度。使学生普遍形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不管是教材的选择运用,还是学生能力的提高,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个人觉得,能够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校本研修最受教师欢迎。比如,在学校举行的听评课活动中,评课时,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听课教师,都给教师提了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假问题,只要教师教学中稍加注意就能解决,没有多少研究价值;而有的问题是困扰教师个人或其他教师的“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这类问题,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个人业务水平提高,而且也会给其他教师带来启发。对于这类“真问题”,就需要集中教师群体智慧,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直至问题解决为止。而不是提出问题之后,把问题搁置下来,将评课活动变成了一种形式。以上是“研”,至于“修”,有修炼、进修之意,是教师个体之事。愚以为,教师要想在业务上不断进益,仍然要围绕解决教学的真问题而“修”,以研带修,以修促研。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炼,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反思是促进教师进步的有效手段,叶澜教授认为,教师教书一辈子,如果不会反思,仍然是一个教书匠;如果能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就的可能成为一个教育家;写作是对教学实践和反思结果的总结,也是一种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修炼方式,并能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学校围绕教师教学中“真问题”,细心梳理,形成序列,引导教师真读书、真反思、真研究、真写作,为每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铺平道路,我想这样的校本研修应当会受到教师的欢迎。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
二、教学资源研究
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
(有些内容也可以单独成为研究课题)
五、教学评价研究
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1、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
2、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
3、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
4、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5、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
6、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8、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10、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每次我说累,连我爸都说:"你比干活人还累?一天就那两节课,想当年我??他当年是建筑工人。但我是真的累,晒下我的某一天工作:
高三班主任的一天
上午
5:30~6:30,起床,洗漱,吃早饭。
6:30~7:20,上班,跟早读
7:30~9:00,上两节课
9:10~10:30,备课组集体备课,周考分析会。
10:00~11:40,判昨天作业。
中午
11:40~13:40,午餐,休息
下午
13:50~15:40,上两节课
15:40~16:30,准备明天的课
16:30~16:45,和学生跑操八百米
16:45~5:40,看刚考完的联考的班级成绩,分析成绩选出学习标兵,进步之星。给家长发信息明天交保险费。
晚上
18:00~18:30晚餐
18:30~22:10晚自习,备课,答疑
22:30到家,睡觉
可能不是每个教师每一天都这样,但工作近三十年冷暖自知,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中小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孔凡哲[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30024)《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第11期[摘要]针对当前以校为本的广泛开展,结合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数学学科为例,详细阐述中小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校本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深化中小学课程实施、提高课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关键词]校本,教研,培训,内容,中小学当前,以校为本的各种临时性培训活动和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得到全国同行的普遍关注。以校为本的课程推进方式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起来。然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内容究竟包括哪些?新课程下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究竟应以哪些内容为主体?对于这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有关的报刊、著述并没有过多地涉及,有关的深入探讨也是十分鲜见。本文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新课程的实际,以数学学科为例,详细探讨中小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具体内容。一、校本研究的基本策略一般地,校本研究包含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管理等四个类别,其实施的主渠道是校本行动研究。其中,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讨并形成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策略方案、学习资源、评价工具等等),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而校本培训的重要工作在于形成教学案例,起到专业引领和促进反思的目的,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地,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出现,而校本管理旨在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政策支持。就目前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实际状况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校为本”,考虑到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全部普及新课程,而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已经实施高中新课程,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校本培训可以作为“临时性的、突击性的培训”,如对于那些即将进入新课程的年级、学校和地区的相应教师的培训,使用相对集中的校本培训、附以日常性的校本教研,比较适宜;校本教研应该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日常教研活动的主体,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内容,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密切相关、相互配合:校本培训侧重于解决那些临行性、应急性的问题,而校本教研则侧重于解决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情况下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训开头,由校本教研具体落实和检验,即集中培训→专题分析讨论→自修反思→再讨论、再交流→下一轮活动。如,多媒体技术(如实物投影仪等)在教学中的应用,就需要集中式、突击性的1~2次校本培训活动;而对于“如何利用ppt文件展示动态效果?如何恰当处理多媒体的屏幕展示与传统的黑板板书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就需要进行系列的专题研讨,需要通过校本教研来解决。二、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目前情况下,尽管全国各地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在课改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1],但是,各学校之间仍有许多共性问题,以解决这些共性问题为主、有针对性地解决个性问题,是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也是安排“以校为本”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一般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主体内容可以这样安排:1.新理念讨论与新课程反思活动方式:互动式的讨论+典型案例分析+自我反思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的含义是否包括传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如何理解数学活动?“掐头、去尾、烧中段”意指什么?“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结构化”、“数学内容现实化”作为刻画数学活动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彼此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理解新课程的继承与创新?如何理解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课程是生成的?还是预设的?有人说,在新课程下,对学生来说,课程是生成的,是在活动中一步一步生成的;而对教师来说,课程是预设的,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但同时,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许多事情往往是无法预测的,从而,课程又是生成的,是师生相互交往互动而产生的,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如何理解新的教学观?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具体内涵到底是什么?师生交往活动的互惠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学?如何理解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结果”与“过程”的辩证关系?如何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选择和编排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内容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为什么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有丰富数学内涵的材料可以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如何理解“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区别和关联?如何理解新的评价观?从“横向评价”转到“纵、横评价相结合”的意图和具体要求是怎样的?如何理解评价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如何理解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更新和学校发展的评价新体系?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否就是将以往的“黑板板书内容”简单搬到“屏幕上”?在数学课堂上,用flash制作的有关平移、旋转的动画,取代“学生用纸片进行折叠、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否就是课程整合发展的一种趋势?如何正确地评价新课程的得与失?哪些是实施中的问题?…2.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课堂教学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保障,恰当的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的教育理念归根结蒂要通过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才能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从师任教的“看家本领”!编写数学教学设计报告,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编写数学教学设计报告的格式,一般有课堂教案、表格、流程图等三种形式。采用课堂教案的方式编写的数学教学设计报告,一般包括:课题名称、年级、设计时间、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内容分析、教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评估方法、参考资料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尤其要关注如下几个基本环节,而具体落实和完成这些设计活动,必须通过集体的探讨和个人的感悟:(1)知识与技能(为接受继续教育做准备);(2)过程与方法(数学内容要和未来的职业与日常生活有关);情感与态度(数学要与人的一般发展有关);(3)情感体验,即对数学活动和数学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探索创新、交流合作、严谨求实的态度与习惯;(4)数学认识,即正确的数学观,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美和数学学习的兴趣;(5)思维能力,即体验思考的方法,养成说理有据的思考习惯,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6)解决问题,即包括学习的能力和策略的发展,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发展,即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合情推理等)、常规思维的方式方法和数学应用三个方面的发展。对此,要考虑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什么样的学习素材才能有助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3.教学实施具体技术、方法的研究如何看待新的教学方式?讲解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等传统方法与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有什么关系?有人说,在课堂教学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有时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时时关注“教”而忽略“学”。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嘛?有人说,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互补的。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中评不中用”的课不是好课吗?好课要不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能?如何备课?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备课到现代教学设计的跨越?课堂教学基本功还要不要?在新理念下,又哪些变化?如何才能应对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变化?如何实现课堂内外的整合与统一?如何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在课前探究、合作和动手操作活动的自然延续?如何将课堂教学真正延伸到课外?…4.教学反思研究(1)如何正确认识教学反思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观点?一般地,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可以细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2)要关注教学反思的哪些具体作用?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观点的?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所以,教师写课堂教学反思是非常有效、便捷的一种校本教研方法。(3)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包含哪些基本途径?有人说,“撰写教育案例,就是要求教师‘讲述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故事’,它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撰写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把课改中的成功与失败记录下来,失败的可让同行以及后来者吸取教训,成功的可为他人提供借鉴”,这种认识对嘛?你在教学实践中亲自实践过哪些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你的感受如何?你觉得哪种方式更有效或在什么情况下更有效?5.中考、高考命题技术的研究中心问题:中小学命题技术与方法有没有一些基本规律?如何把握这些规律?具体包括:如何在新理念下进行数学知识、技能的测评?如何编制相应的测试题?如何在新理念下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测评?如何选择恰当的测试形式以及相应的测试题?如何在新理念下进行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评?如何设计与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测试的形式以及相应的测试题?如何在新理念下进行数学综合应用的测评?如何设计恰当的测试题以及相关的测试形式?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应用型试题、阅读理解题、操作实验题、图表分析题等各类题型各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如何编制?新理念下的中考命题有何趋势?高考命题呢?…三、校本研究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我国,以校为本的培训、教研等校本研究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以校为本”并不是排斥有关的理论和专家的指导,而是在专家、理论工作者和教研员等人员的指导下,“物化”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学习上,而是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其目的在于,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专业互助、自我提升与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学习型学校。特别地,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主动的研究者,带着疑问、困惑进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不断成长和互助提升的过程。对校长来说,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学校则是建立以校为本制度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切实根植于“以校为本”,必须有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务实的活动形式,并通过这些非常现实的内容,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对话,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