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获奖公开课教案(六国论的每段论据和论证方法)

admin时间:2024-01-23 00:24:36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六国论运用了哪些对比论证

对比性的地方:

(1)秦攻取得与“受赂所得”的对比;

(2)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的对比;

(3)以上两个对比之间,也构成了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

(4)祖父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的对比;

(5)“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与“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对比;

(6)“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

(7)“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的对比。

作者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本文的句式也整饬有度,特别是四字句占了一定比例,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富有节奏感。文章史实论据典型、充分,分析、对比、比喻等论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句式多变,感情激切,富有感染力。

六国论

苏洵〔宋代〕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的每段论据和论证方法

六国破灭,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论点。

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紧承第2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

2.第2段以“割城”为例、赵,故“不赂者以赂者丧”。“赂秦”的国家因“赂秦”而“力亏”,不能独完”,侵之愈急”,弊在赂秦1.第1段,进一步论证“弊在赂秦”。

5.第5段、燕三国虽“义不赂秦”,奋起抵抗,证明六国力量远弱于北宋,借古喻今,但“盖失强援。将六国的情况与北宋情况作对比、赵,“弊在赂秦”。

3.第3段,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的劝告。

4.第4段承上启下、魏三国把祖先艰难得到的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接着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不能独完”,而“奉之弥繁,论证“赂秦”之弊,从而论证“弊在路秦”的中心论点,点明本文主旨;不赂秦的国家因“盖失强援。最后总结,均受赂秦之害进行论证,借时讽世,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文中写齐,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重申论点,讽谏北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即“赂者”和“不赂者”,弊在赂秦六国破灭

六国论立意角度

立意即中心思想,《六国论》是由起承转合组成结构完美的策论文,作者苏洵,文中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阐明为什么诸侯以土地赂秦必然自取灭亡的道理。

“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高考考六国论吗

当然会考,高中语文学过的,而且六国论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苏洵的《六国论》不同于以上两篇。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

六国论如何出题

可以出题考查六国论的核心思想和核心内容

六国论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有:

1、例证法

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证明观点。

2、引论证

引用苏代的话,证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对比论证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先人得土地之难与子孙失土地之易;六国割地之繁与所得平安之短;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

关于六国论四五段论点及论证方法

第四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弊在赂秦”紧承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

文中写齐、赵、燕三国虽“义不赂秦”,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论证“弊在路秦”的中心论点

第五段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的政治主张。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