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1-20 02:56:22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1、环境适应教育丰富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2、人际关系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关心自己身边的人,鼓励其进步与努力,还要宽容幼儿的无心之过,与幼儿交流时态度和蔼,平视幼儿。
3、学习困难教育幼儿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失望的表情。只要幼儿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幼儿。教师不要比较幼儿的长相和身体特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4、情绪情感教育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教育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理解孩子,允许幼儿发泄。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要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关心他人。
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考试包括3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其中,心理健康教师资格的笔试仅开考科目一与科目二,科目三《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内容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
活动目标:认知:愿意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
活动重点:愿意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活动难点:知道坏心情变好心情的方法有很多。活动准备:开心、悲伤的图片各一张,绘本《坏心情变好心情》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能力:知道坏心情变好心情的方法有很多。情感:愿意与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心情。
。
教:小朋友你们开心的时候会怎样?(大笑,高兴)那悲伤的时候呢?(哭泣、发脾气)
二、出示开心、悲伤的图片,幼儿讨论。
教:小朋友看看老师手上拿的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请个别幼儿举手回答。
教:这张图片上一个心情很好,一个心情很坏。那小朋友觉得有好心情好?还是要坏心情啊?
1、引导幼儿说说坏心情给身体带来那些伤害(如坏心情伤肝,爱发脾气等)。
2、教师小结。
我们要每天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要大度不能爱生
气,要和别人和睦相处,做事不能斤斤计较,喜欢帮助他人等。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坏心情怎样变成好心情。
1、教师讲《坏心情变好心情》的故事幼儿仔细倾听。
活动延伸:内容:
2、幼儿说说在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方法?
3、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如: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可以找好朋友说说话等。
4、教师小结。
教:我们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要努力使自己变成好心情,因为坏心情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
您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教案的写法如下:
一、教案概述
1.教学内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对象:小学生(年级、年龄)
3.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某个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某个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的相关知识。
(2)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3.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体验和探索。
(3)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某个心理健康主题的实际应用。
4.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景,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4)总结:通过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5.教学评价
(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2)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调查问卷等方式,总结本次教学的效果和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资源
1.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材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教具:游戏道具、图片等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某个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学生的心理价值观、自信心和抗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