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1-20 00:28:2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用品
长玻璃导管一根、试管、澄清石灰水、酒精灯、试管夹。
实验步骤
1.试管中加入1/3体积的澄清石灰水。
2.试管内插入玻璃导管,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不久,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有白色的不溶性物质碳酸钙生成。
3.继续向试管中吹二氧化碳,过一会儿,混浊的溶液又变澄清,生成了碳酸氢钙。
4.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后,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澄清溶液,不久,溶液复变混浊。说明碳酸氢钙不稳定,受热分解成碳酸钙。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我放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思想上。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科思想的培养。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学科思想的学习更注重过程性,符合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与主动性。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本节教学设计的重点在整合与落实三维学习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维目标的落实,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物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化学物质的性质,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的应用,懂得物质的分类就可以实现由“掌握了一种物质”向“贯通一类物质”的转变,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四、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制定本部分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而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所以本节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采用的活动探究式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以问题作为情境,采取多种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小组间的交流与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主线就是以分类观为核心观念,通过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不断地创设思维情境,问题连锁,环环相生,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探究,由分类的意义到分类有标准到分类方法到分类应用,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感知由生活到化学,思维由浅入深,达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思维线索:思维的发散→思维的收敛→思维的迁移。
每个探究活动的问题都是发散的,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对分类思想的认识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不断收敛升华,最后学生学以致用,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实现思维的迁移。
2.教学流程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模块,即分类的意义、分类的含义、分类的方法、分类的应用。
模块1:生活中的化学——分类的意义(思维的发散阶段、分类方法形成的感知阶段)
【问题情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提出学习任务】在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分类的意义。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分类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是有实际意义的,这种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从生活情境入手开始本节化学课的学习,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学习的兴趣被激发。
模块2:从生活到化学——分类的含义(分类方法的加工整理阶段)
【问题情境】对学生熟悉的化学物质尝试分类。
【提出学习任务】对常见物质:(NaCl、CO2、CO,CaCl2、NaOH,空气,蒸馏水,液溴,稀硫酸,浓盐酸,氯氯化钠溶液,食盐,白磷和红磷的混合物,纯净水,自来水,矿泉水)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在对这些物质分类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的分类形式会有多种。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认识到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合作学习,得出分类的概念。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模块3:分类的方法(思维的收敛阶段、分类方法的丰富推展阶段)
问题情境: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提出学习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内容简单,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同时能训练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对于两种方法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教师可通过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概括。
模块4:分类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思维的迁移、分类方法的逐步完善阶段)
【提出学习任务】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体会用到的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对学习化学有何帮助?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汇报,师生共同交流分享成果。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整节课的亮点,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分类的方法过去一直在使用,今天学会了把它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从低层次的无意识使用到高层次的有意义建构,实现了思维上的质的飞跃。
七、教学评价方式—板书小结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二氧化碳固体,也称干冰,可用于制冷剂,人工降雨等。液体态二氧化碳可灌装在容器中,作灭火器用于灭火。气态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汽水,工业化工原料,也可用于保护气体。
现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有一种思想就是今不如昔。其实这种思想不仅仅是在教育当中,在科研当中,在其他各方面都是这样的,总觉得现在的不如以前的。现在的教师与以前的教师相比是不是不能和以前的相比呢?其实这要看你怎么去比较,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对现在的教师和以前的教师来进行一个比较分析。
第一,从学历层次来讲。现在教师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学历的要求,比如说我们对于小学的老师最起码应该是中专以上的学历;初级中学的老师现在要求是大专以上学历;高中应具备大学学历。所以如果从学历的角度来讲,现在教师的学历层次应该比以前的学历层次应该。
第二,从知识掌握层次来看。现在教师由于学历的提高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应该有比较大的提升。以前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还有一些代课教师,那么现在代课教师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取消,都是正规的师范专业毕业的,或者相应专业毕业的学生在那里任教。从专业知识掌握的角度来讲,现在的教师应该比以前的教师掌握的更牢固更多。
第三,种教学手段和条件来看。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投入越来越大,目前各个地方的教学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城市里面的一些电脑、投影仪等的基本教学设备都非常的完善。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的中小学也可以接触到电脑。应该说现老师掌握的教学方法应该比以前更好,辅助的教学手段也更好。所以说单纯的从一门课的教学水平来看,现在的老师应该不会比以前的老师差。
第四,从敬业程度上来看。从教师的敬业程度上来讲,现在的部分教师比以前的老师确实要差那么一些,这是不可否认的。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的冲击,学校教师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整个社会当中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对于待遇的追求,使得更多的教师没有全身心投入教学当中,使得学校虽然有高学历,但是其敬业的程度相对以前来讲应该是有所降低。
第五,目前教师的评价体制导致现在教师的重心不在教学。目前学校对于教师的考评,主要是通过职称的评定来确定教师的待遇。以前教师的待遇基本上是相差不大的,大家对于职称的要求也没有那么大的积极性,主要是国家对于这方面的评定相对来讲是比较公平的。但是随着现在的发展,国家对于教师评定的方向还有待完善,过于重视一些课题、论文等与教学没有比直接相关的这样一些指标。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职称的评定在科研论文等方面花费了更大的力气,从而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从而会使得人认为现在教师不如原来的教师。
总之,不能全面的否定现在的教师。因为教师某个方面的不如意,就认为现在的教师不如以前的教师。因为以前的教师总体量是比较小的,这样会导致从出现的问题也会比较少,现在的教师的规模非常大,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教师在近20年翻了10倍,这就使得问题的暴露就更为明显,让人们掌握了一些负面的消息也更加多。从而使得人们认为现在的教师不如原来的教师。
所以我觉得要分析这个问题,要全面的通过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全面的考虑才是比较客观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